请点击上面蓝字 陆丰教师圈 免费关注公众号!
在全国检察系统中有一批对党忠诚、精通党的创新理论、精通检察业务的优秀“兼职”教师。他们的身影活跃在西部巡讲支教、检察业务竞赛和法治进校园等活动中。全国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刊邀请三位优秀“兼职”教师代表,讲述他们在教与学中的感悟。
令人难忘的乡村法治课
赖家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助理
为教育青少年从小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我在2004年发起成立了“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走村进校上法治课。20年来,我和团队成员走进100多所中小学,上了2000多堂法治课,有许多故事让我感动、难忘。
2006年4月的一天,一名乡村小学的校长骑着自行车找到我说:“赖老师,我想请您给我们的孩子上一堂法治课,我们学校偏远,只有140多名学生,70%是留守儿童,从来没有人来学校上过法治课。”我立刻答应校长:“下星期我一定去。”一星期后我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学校很陈旧,唯有操场上的那面国旗是新的。校长说:“为了你的到来,我们特意挂了一面新国旗。”那天天公不作美,课上到一半下起了雨,我想课可能无法上了。突然,我看到孩子们都往一楼一间教室里跑,我走进去一看,140多名孩子全挤在一间很小的教室里,他们让我继续给他们讲剩下的法治故事。故事讲完后,我说:“孩子们,你们给赖老师表演个节目吧。”没想到140多名孩子异口同声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声响起时,透过窗看到在雨中飘扬的国旗,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眼前这些孩子不只是山里的孩子、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决定要坚持到乡村给孩子们上法治课。
2021年6月3日晚,我到某乡村中学上预防学生欺凌法治课。才上了十多分钟,突然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全镇都停电了。600多名师生被困在会堂里,没了电,话筒、投影仪、电风扇都用不了,课也被迫停了。几分钟后有学生提议:赖老师继续给我们讲法治课吧,这机会太难得了,我们很喜欢听。课堂立即安静下来,这时老师们纷纷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明,有老师还找来了蜡烛,外面雨在下,我们的课继续进行,课堂异常安静,我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这堂烛光里的法治课是我20年中最难忘的一堂法治课。我们在为孩子们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快乐、信任。
服务队成立之初,我到山村学校上法治课时,常常是从县城坐班车到镇上,再由学校老师骑着摩托车接我到学校,在这个学校上完课后,老师又会用摩托车把我送到另一所学校并嘱咐下一站老师:“等赖老师上完课了记得把赖老师送去车站。”正是一所所学校老师无缝对接的接力,才让我们顺利地走进了很多山村学校,给更多的孩子上法治课。
课后,孩子们向赖家明老师(右)要签名。
农村孩子特别淳朴,他们对爱的表达也很特别,每当上完法治课,孩子们总是把我们团团围住要签名,有的孩子会从口袋里掏出他们最喜欢的礼物送给我们,一块饼干、一颗糖果、一个小气球、一个小贝壳……有的女同学身上没带东西,就把扎头发的头绳解下来送给我们,有的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我们,希望我们能记住他。
坚持到乡村去给孩子们上法治课20年,一路走来,我们也确实感受到这条路的漫长与艰辛,但正是这条漫漫长路,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让他们成为更美好的人,是我最朴素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充实、快乐,我的人生充满意义。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叶萍
北京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
自2018年开始,我成为一名“兼职”检察教官,多次陪同院里的检察业务骨干参与各种竞赛,最让我感动的时刻,既不是赛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是夜深人静的孤灯时刻,而是两个我并不在场的场景——
一个是“七公赛”公布入围决赛名单的当天晚上,小颖、魏雪、禹橦和孙鹏4人组成的北京参赛团队中,只有小颖未进入全国优秀公诉人名单。小颖向来是团队中稳扎稳打、情绪稳定的选手,但在听到结果的一刹那,仍然挡不住突如其来的百感交集,眼泪在那一刻夺眶而出。因为整个过程中选手封闭比赛,我只能在电话里简短安慰,同时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经受住考验。但我不知道的是,彼时团队中另外3人正陪着小颖在国家检察官学院走了一圈又一圈,一直走到深夜。而当时魏雪和禹橦即将进行决赛辩论,辩论主题都不是两人的优势项目,孙鹏则同样为与前二十名的决赛失之交臂而情绪失落,在那个时刻,陪伴是最温暖而坚定的相互守护。我也是之后才知道的,这既在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从最开始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是一个整体。
叶萍(中)与业务竞赛选手交流。
这样的故事依然发生在了“八公赛”决赛名单公布那天晚上。小练、珮琳、志婧和孔涵4人团队中只有孔涵进入了决赛,根据竞赛规定,要在第2天单独奔赴另一个场地封闭决赛,其间4人不能再待在一起了。回到住处时已晚上10点,来不及收拾心情,更不想给队友压力,考虑到孔涵单独奔赴决赛场地后辩论训练不便,小练、珮琳和志婧一致决定立即为孔涵开展决赛辩论特训。每个人都拿出压箱底的心得,帮助孔涵纾解压力、调整状态。当我收到他们发来照片的那一刻,忍不住热泪盈眶……那一刻,我骄傲的不是孔涵进了决赛,而是看到的团队精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公诉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已臻全国顶尖的选手们,我不敢称自己是老师。我能为他们提供些什么,公诉人才究竟应该如何培养,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相对业务技能的提升,我更希望在这一段段难能可贵的、艰难但向上的时光里,让团队成员享受过程、磨砺自我、丰富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找到自我价值、幸福体验与职业追求的契合点。我想,我们做到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陈 赛
天津市检察院职务犯罪检察部副主任
2019年8月,院领导通知我参加业务培训,并作为职务犯罪检察部门的代表在培训班上授课。后来了解到,这是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举办的首场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业务培训。最高检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各省级检察院分管刑事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刑事检察业务骨干等200余人参会。授课人由最高检各厅指定。
我知道这是一次向全国检察同仁展示职务犯罪检察工作成效、工作能力与队伍风貌的机会,是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重要任务。压力随即转化为积极备课的动力。我梳理了检察机关历年办理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精选司法实践中关注的重大问题,选择受贿犯罪这一罪名,以破解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若干疑难问题为主题。为确保内容准确,我当面或电话请教了多名实务专家和教授学者。有一名教授听完案件的论证思路与论证逻辑后,直言“检察机关对这类疑难问题论证逻辑之严密,正是重大疑难案件得以高质效办理的关键”。应当说,这场关键性的讲座,既是司法实践智慧的展示,亦深获学术理论的支持。
陈赛正在培训班上讲课。
讲座中,当我提出办案中的疑难问题时,参训学员轻声讨论,若案件发生在当地应怎样办理?于是,我继续提出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分歧意见,并适时提出,天津市检察机关在最高检指导下的案件处置意见、论证理由与思路。现场答疑环节,参赛学员提出诸多专业性问题,我现场全部予以解答。
讲座发挥着分享知识、统一认知的作用。近年来,我多次受邀为相关培训班授课,通过共同研讨案件办理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教学相长,促使我不断研发新的业务办案课程。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识别关注)..............
........................................................................................
长按二维码
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