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好到优,开辟出一方新天地,追逐一场新能源“跃迁”。有人说这是攀登之旅,每一道难关都是通往卓越的阶梯;有人说这是惊喜,步履不停发现美好;有人说这是磨砺,用无数次挑战与坚持铸就坚实基石……
在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第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看看各领域的员工眼中制造总部近两年的变化。
从手工到机器人作业,面漆喷房焕然一新
我是总涂技术党支部的周倩妮,现从事涂装材料开发与应用工作,党龄8年,参加工作3年。
初会面漆线,昔日场景历历在目:喷房内,工人对车身内框的喷涂全凭双手。他们身着厚重的防尘静电服,佩戴防毒面具,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动作。
而今,面漆线已焕然一新。涂装内框喷涂实现了自动化升级,这一变革如同春风化雨,精准起舞的机械臂不仅解放人力、筑起健康防线,更让生产效率、材料利用率倍增,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保障。
这一转变,是对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见证,也是制造总部不断追求进步、勇于创新的真实写照。
我是来自武汉工厂冲焊党支部的王清亮,从事悬点焊焊接工作,党龄8年,参加工作14年。
自2021年初加入制造总部,我亲历了技术的飞速发展。最初,面对那些陈旧的设备和焊钳,我感到过失落,但工厂技术和设备的迭代迅速刷新了我的视野。
如今,车间内智能机器人焊接系统大显身手,配备的高精度伺服电机和视觉定位系统,能够实现0.1毫米级的焊接精度。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机器人用激光扫描技术追踪焊缝时,那种精准和高效让我震惊。它们能自动调整焊接参数,以适应不同材质和厚度的金属,确保焊缝质量的一致性。
技术升级不仅限于此,我们还引入了智能化物流系统。AMR(自动移动机器人)小车通过激光导航和Wi-Fi通信,实现零件的精准配送。这些小车能够自主规划路径避障,让线边零件运输灵动高效。此外,生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实现五六种车型的快速切换生产。
2023年,我加入襄阳工厂大家庭,当时纳米01车型正处在新车试制最后阶段,各班组都紧锣密鼓地开展岗位技能提升活动,为新车量产保驾护航。焊装车间线体布局较大,夏天没有空调,车间温度高达30+℃,穿戴劳保服进行焊接作业的员工,就仿佛进了蒸箱,几分钟工作服就全部湿透。
今年,襄阳工厂在高温假期间完成空调安装项目。最热的大暑节气,焊装车间却在空调的作用下凉风阵阵,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更高了。
在制造总部工代会上,“451工程”正式发布,提出为员工打造“一个幸福之家”的目标。
在公司工会的暖心推进下,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大家能以更好状态“开心工作,快乐生活”——卫生间的洗手池装上了热水器,寒冷的冬天能用热水洗手,心里暖暖的;由于车间人数较多,员工在工休期间常常喝不上热水,直饮净水机的采购,有效解决了饮水难;在班组设立员工信息反馈卡,收集员工心声,冰箱、空调、营养餐统统安排上了。
我是来自质量部党总支部的段自量,从事整车抽检与评价工作2年,党龄2年。亲历制造总部质量理念深植,技术与产品并蒂花开。
2022年,我对质量的看法还不全面,认为质量合格即产品无瑕疵。随着实践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质量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检测和服务各环节。到了2024年,我们迎来了eπ007、eπ008和纳米01这几款性能车,它们不仅在外观设计上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更在质量上实现飞跃。两年中,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效率产能双提升,工艺精进,降本增效。制造总部,正以崭新姿态,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近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制造总部出口事业的勃勃生机,武汉一厂每日排产量出口车占比近一半。今年8月,面对M57/S01/G59/C6X等十余款海车型紧迫试制,团队坚持“三现主义”,第一时间跟进解决制程与评价的各种问题,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这些车型的先导试制任务,为后续海外的批量订单生产扫清障碍。
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