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一半。而且我国患者一旦诊断为肝癌,70%~80%都是中晚期。因此,肝癌的早期筛查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近期举办的“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区域会上,《国际肝病》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杨松教授进行了专访。杨松教授介绍了我国肝癌患者的主要病因、肝癌高危人群,并建议采取分层分级管理策略,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以提高肝癌的早诊早治率。
01
《国际肝病》
国家和医学界都非常重视肝癌早筛。您在肝病治疗及肝癌早筛领域深耕多年,请问在您的临床经验中,哪些人群被认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您有哪些具体的早筛建议?
杨松教授:肝癌在我国的疾病负担沉重,80%以上的肝癌由乙肝导致,且酒精性肝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引发的肝癌病例逐年上升。因此,慢性肝病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占主要地位。
进一步细分,年龄超过40岁、男性、有肝癌家族史、已患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肥胖及有吸烟史的患者风险更高,尤其是已患肝硬化或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结节的患者。
针对这些高危人群,我们采取分层分级管理策略,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一般高危患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及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等相关检查,风险更高的患者则需缩短筛查间隔,并考虑结合腹部增强CT和磁共振等检查,以精准监测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02
《国际肝病》
目前,肝癌早筛主要采用哪些检查方法?AFP和DCP等肿瘤标志物在肝癌早筛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如何?此外,还有哪些新方法有助于肝癌早筛?
杨松教授:肝癌的早期筛查主要依赖肝胆脾的超声检查与血清标志物检测。其中,AFP和DCP作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当前筛查策略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起辅助诊断作用。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存在,但并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因为灵敏度和特异性会受到多种因素,如个体差异、病程及其他肝脏疾病的影响。
AFP的灵敏度相对较高,但特异性可能稍低,因为某些非肝癌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而DCP可能在某些肝癌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肝癌筛查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液体活检技术正在部分患者中逐渐推广。这些新技术有望为肝癌早筛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方法。
03
《国际肝病》
您所在的北京地坛医院有没有开展哪些项目或活动助力肝癌早筛的推广和落地?开展“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的出发点是什么?“绿丝带计划”对于降低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何意义?
杨松教授:北京地坛医院在慢性肝病患者管理中,始终将肝癌早期筛查作为重点,常规开展超声、AFP及DCP等检查,必要时结合其他影像学和其他检查手段。
“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以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多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一个旨在助力肝癌早筛的项目。北京地坛医院团队由金荣华院长作为PI牵头开展,地坛医院各肝病相关科室共同参加该项目。
在“绿丝带计划”中,我们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肝胆脾与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及AFP检测,督促患者及早筛查肝癌。目前,北京地坛医院已入组1800多例患者,其中500例已完成检查。该项目的推广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及慢性肝病患者对肝癌早筛的意识。这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开展相关检查,期望能帮助更多慢性肝病患者在肝癌早期阶段就被诊断出来,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04
《国际肝病》
在“绿丝带计划”区域会上,您与同行专家们深入探讨了肝癌早筛技术进展及计划实施策略。请问在这次会议中,各位专家对于当前肝癌早筛技术的有效性、可行性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有何反馈?这次交流对于“绿丝带计划”的未来推进有何积极影响?
杨松教授:此次召开的“绿丝带计划”区域会议旨在对前期开展的肝癌早筛项目经验进行总结与交流。通过分享我们的实践成果并与其他中心进行深入交流,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肝癌早筛项目的重要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中心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但我坚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一定能够顺利推进这个项目。在交流过程中,大家还碰撞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并规划了后续要开展的工作。
总而言之,本次会议的交流对于“绿丝带计划”项目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相信,这次会议只是我们“绿丝带计划”交流的开端。随着项目的不断推广和深入,我们将积累更多的经验,并总结出我国在肝癌早期筛查方面的宝贵成果。
05
《国际肝病》
“绿丝带计划”实施后,对医生和患者分别带来了哪些影响?在肝癌早筛和“绿丝带计划”的推进过程中,目前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松教授:“绿丝带计划”自启动以来,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特别是入组患者可享受免费检查。项目实施中,我们发现一些慢性肝炎患者未按规律随访,通过计划不仅接受了超声、AFP检查,还完善了乙肝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定量检测等,得以接受规范治疗。
对临床医生而言,该计划提升了肝癌筛查意识,有助于更好管理患者。然而,我国肝癌早诊仍面临诸多挑战:公众早检意识低,高风险人群监测依从率不足;市场缺乏高性价比筛查模型;现有AFP+超声筛查方式灵敏度不足,仅为59%等,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我国肝癌早诊的严峻挑战。
06
《国际肝病》
在您看来,如何有效提高公众对肝癌早筛的认知和参与度?您认为医疗机构、社区和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肝癌早筛的普及?您认为这对提高公众防癌抗癌意识有何作用?
杨松教授: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肿瘤预防和筛查至关重要。为提升肝癌患者生存率,我国已设定明确目标。增强公众对肝癌早筛认知和参与度,需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社区及政府等共同努力。医务人员既要管理患者,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也要参与科普活动,提升群众对肿瘤筛查的认知。在我们的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在媒体宣传科普,进行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显著提高了公众关注度,赢得了广泛认可和支持。
07
《国际肝病》
北京地坛医院作为“绿丝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了多项关键性工作。请问地坛医院希望通过这些扎实的早筛工作,实现哪些更为深远且具体的目标?
杨松教授:北京地坛医院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肝癌早筛和肝肿瘤防治方面一直承担着重要职责。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的筛查与防治,始终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地坛医院已经构建了一套非常完善的肝癌筛查和防治诊疗体系。而“绿丝带计划”项目的实施,无疑是对我们现有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识别肝癌的高危人群,从而能够发现更多的早期肝癌患者,并切实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会场花絮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