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赖宁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后来怎么样了?家人已搬离石棉县

文摘   2024-11-05 08:37   山西  

1988年3月13日15时38分,石棉县海子山突遇电线短路,山林转瞬陷入火海。目睹此景,赖宁毅然决然冲出家门,勇往直前,投身熊熊烈焰之中。

抵达火场,赖宁以瘦弱之躯,奋力挥动树枝对抗烈焰,却难阻山火肆虐。火势愈烈,他终被火海围困,英勇献身火海之中。

赖宁离世,举国哀悼,民众自发聚集葬礼,与少年英雄依依惜别,场景蔚为壮观,见证了他的不朽精神。

火场往事何解?赖宁英勇为何陨落?其母在他离世后,心境又是如何?

【优秀少年救山火】

赖宁,1973年10月20日降生,家中四子唯一男丁。其父任县水电局局长,家教严谨,赋予他自幼自律的品格。

自幼入小学,赖宁屡获殊荣,连年三好与少先队员之星。更在省级红领巾读书奖章竞逐中摘得桂冠,县级儿童书法赛上也独占鳌头。

在闭塞的四川石棉县,文化教育资源匮乏,然而,渴望知识的赖宁,并未让地域的局限束缚住他探索的脚步,始终勇往直前。    

面对父母询问所求,他简言“要书”。为滋养其好学之心,双亲贴心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及《少年文艺》等读物。

小学毕业之际,赖宁凭借卓越成绩,在五千余名学生中独占鳌头,荣获榜首,顺利踏入了重点学府石棉中学的大门。

闲暇之余,他热衷于探索课外经典,对地质奥秘、生物奇观、无线电科技及化学魅力抱有浓厚兴趣,尽显其冒险精神。    

少先队会上,赖宁谈及梦想,他渴望未来能如李四光般,踏足地质领域,成为卓越的地质学家。

面对辅导员的询问,他坚定地回答:“家乡群山环绕,石棉矿藏已显,我深信此间尚藏无数瑰宝。待我羽翼丰满,誓将探寻其踪,献予祖国。”

优秀少年,本该光芒万丈,未来可期,然命运弄人,生命之花猝然凋零于1988年3月13日,令人扼腕叹息。    

1988年3月13日,午后三时半,赖宁居所毗邻的海子山突遭电线故障,火光骤现,转瞬之间,火势汹涌,吞噬山林,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山火浩劫。

紧邻山林的是卫星转播站与石油储备库,一旦火势蔓延至此,无论电台静默或油库爆炸,都将酿成难以估量的灾难。

山火肆虐之际,赖宁静坐家中,笔耕不辍完成作业。随后,他如同往日,独自踏出门槛,寻觅友伴共戏。

临行之际,母亲轻声叮咛:“风急路远,切莫远行。”赖宁点头应允,心中铭记母意。    

离楼梯不远,他猛地瞥见天边熊熊燃烧的火焰,不顾归家告知母亲,他毅然决然地奔向了那片炽热的火海。

赖宁身处离火海不远之地,疾奔至山脚,迅速利用往日积累的智慧,折枝为鞭,奋力挥动,勇对烈焰。

少年手持细枝,欲扑灭熊熊山火,却难敌火势凶猛。赖宁虽奋力扑灭火点,但四周烈焰更盛,瞬间吞噬原处。

   

【意外去世感人心】

赖宁英勇救火之际,村民们亦闻讯赶来,手持水桶与枝条竭力相助,然大火肆虐,众人之力终显渺小,难以遏止其势。

县领导闻讯速抵救灾前线,目睹孩童奋力灭火,忧虑满怀。浓烟滚滚中,孩子们安危牵动众人心弦,唯恐不测之祸降临。

领导急令司机强行送学生下山,虽已安排赖宁上车,但他心系火情,趁乱与伙伴下车,潜回火场,继续投身救援。

烈焰肆虐,浓烟滚滚,视野渐被吞噬,可见度急剧下降。

夜幕低垂,山风狂野,火舌肆意舞动,赖宁与伙伴失散林间。面对恐惧,他毅然挺立,坚守岗位,誓将火魔驯服。    

迅速集结的消防队员抵达,合力将肆虐的火海平息。森林得以守护,未殃及卫星台与油企,然英雄赖宁却英勇献身,生命定格于此。

1988年3月14日晨,海子山上,赖宁遗体静卧,臂拥幼松,头倚山丘,眼镜遗落,右腿仍呈攀登之姿,定格了英勇的瞬间。

赖宁虽逝,其精神永存,铭刻人心,成为不灭的灯塔。

石棉县因环境独特,火灾频发。早在小学时代,赖宁已三次投身火海救援,英勇不凡。

经林业部门弘扬,赖宁灭火英勇事迹迅速席卷全国。葬礼之日,师友及敬仰者齐聚,共送这位可敬可爱之英雄踏上最后一程。

赖宁母亲黄和榕,在儿子葬礼上,悲痛欲绝,泪水如泉涌,尽显无尽哀伤。    

谈及赖宁,黄和榕常言梦中相见,他仍如十五少年,紧握母手,笑语盈盈。梦醒时分,言语虽忘,但那笑容灿烂,铭刻心间。

黄和榕深叹,憾未育子成才,心间恒留一席之地予赖宁。非独家人铭记,亿万国人亦难忘其英勇。

1989年,《人民日报》刊文《当代小英雄赖宁》,轰动社会。年仅15岁的他,无畏火海,英勇冲锋,展现非凡勇气,令人钦佩不已。    

1989年,共青团与国家教委共同授予“赖宁”为“英雄少年”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以此表彰,并倡导全国各族人民以赖宁为榜样,学习其精神。

赖宁事迹广传,全国掀起学习热潮,家乡更建多座纪念建筑,以表敬仰。

石棉县内,赖宁的雕像静静伫立于石棉山脚,深情凝视着这片挚爱的土地,那是他用生命守护的山川,至今仍见证着不朽的奉献。    

【赖宁精神传万家】

在石棉县,赖宁的名字深入人心,其事迹家喻户晓。石棉中学以赖宁为典范,激励学子,他不仅是道德的灯塔,更是学子们心中的杰出学长。

为铭记小英雄事迹,当地居民特辟赖宁广场,让学子们铭记其英勇事迹,传承不朽精神。

岁月流转,赖宁之名依旧镌刻人心,时光未减其热度,众人持续关注,情愫未淡。

1988年5月,四川省政府正式追认赖宁为革命烈士,以此缅怀他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卓越贡献,使他的事迹永载史册。

2009年9月14日,赖宁荣获殊荣,荣登“新中国百位感动中华杰出人物”榜单,其事迹激励人心。

2019年9月25日,历经十年时光,赖宁荣获“最美奋斗者”殊荣,再度闪耀光芒。    

1990年热播电视剧《赖宁》,以四集篇幅描绘其童年纯真、学业优异、自律成长及英勇救援,刻画出一位近乎完美的少年形象,赢得观众高度关注与好评。

此电视剧昔时亦掀波澜,反响热烈,广受瞩目。

电影《英雄少年赖宁》重现了赖宁的英勇篇章,他舍身护国财,英勇赴义,事迹震撼人心,影片深刻刻画了其精神风貌,传递了不朽的价值观。

中学生聆听赖宁事迹,深感其品德崇高,赞其目标坚定、热爱科学、家国情怀浓厚,视其为榜样,汲取闪光点,传承精神。    

当赖宁英勇救火的事迹传颂华夏,其义举却在教育界掀起波澜。步入21世纪,教育工作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对赖宁事迹展开新一番的深思与探讨。

旧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倡导:目睹违背公德之举,应勇敢劝止;面对违法乱纪行为,需勇于斗争,展现正义之心。

教育界纷争加剧,小学生行为规范悄然变革,“遇恶即报”替代旧言,鼓励孩子们勇于揭露不良行径。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学校应严禁组织学生涉足抢险行动,确保学生安全。”

赖宁之光持续照耀,其精神激励学习,激发讨论,热度不减。他的出现,如晨星般引领,让社会重审未成年人中那份难能可贵的利他情怀。

我们不鼓励未成年人以生命为代价勇斗邪恶,但这不否定赖宁精神的价值。我们应学习其精神,而非盲目模仿其行为。

培养孩子辨别是非,倡导其敢于对不良现象说不,并在能力所及之处伸出援手,助人为乐。

助人一臂之力,乃普遍价值之追求,赖宁精神因此永不过时,历久弥新。    

赖宁之母针对外界热议,淡然回应:若儿尚存,或已成家,育有子女,更可能追随少年梦,投身挚爱的地质领域。

黄和榕母亲深情言,争议中赖宁之心永不失位。她与伴侣皆为石棉本土人,此地满载家族温馨记忆,情深意长。

赖宁离世后,黄和榕一家悄然迁居石棉县外,儿子的离去,让他们的归乡之路变得稀少而遥远。    

1993年,政府倡议将赖宁墓迁至石棉烈士陵园,获黄和榕夫妇首肯。随后,政府隆重举行迁墓典礼,黄和榕夫妇亦归乡共襄盛举。

迁墓仪式之外,这对夫妇仅数次返石棉探亲。儿离后,他们骤然迁居,对故土避之不及,背后隐情耐人寻味。

黄和榕坦言,石棉县成了她心头的伤,每处景致都勾起对亡子的无尽思念。往昔嬉戏身影,今成永恒追忆,每念及此,心如刀绞,窒息之痛难以言表。

英雄之母黄和榕,频获领袖接见,屡受媒体专访,更著书颂子。儿为其最大荣耀,然若时光可逆,愿平凡度日,免此纷繁。    

访谈中,她泪光闪烁,道出母爱心声:不求子成英雄,只愿他安康平凡,幸福成长。

如今,黄和榕的孩子们皆已成家立业,添丁进口,他们温暖的陪伴让二老逐渐抚平丧子之痛,黄和榕与赖正纲夫妇晚年生活充满温馨与幸福。

正如黄和榕所言,若非儿子在15岁那年毅然救火,或许悲剧得以避免,这位少年或能如众人般,享得安稳美满的人生。

赖宁的英勇献身,彰显了人性光辉,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愿他深爱的这片热土未来更加繁荣,其事迹永载史册,代代相传。对于小英雄赖宁,您有何见解?

   

历史在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所有拥有的今天,只因为旧人所铺的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