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既能看见五千年风韵,又能触摸人文与科技荟萃的余杭,我们传承着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向新而进、向高而攀、向远而行,取得了一批又一批可喜的成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跨越。
五千年历史月照古今,七十五载征途山河灿烂。在这一重要时刻,余杭发布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新中心 新跨越》,为您讲述余杭蓬勃发展、奋进跨越的动人故事。
前进,是一曲曲跨越的凯歌。
如今,“新中心”已成为社会各界点赞余杭的代名词。
然而在世纪之初,未来科技城的这片土地却还是少有人关注的存在。
▲未来科技城
当时,一条文一西路,修到西湖与余杭两区交界处就戛然而止。西入五常,交通就变得十分不便。再往西,仓前一带,则还是杭州重要的产粮区,到处都是农田。
如此境地,看似无解,却激发出了余杭人骨子里的那股子闯劲。既然无路,就从无路处起步,闯出一条路来。
2005年,投资4.5亿元的文一路西延余杭段竣工,这条全长10.4公里、路幅50米、双向6车道的道路,成为当时城西第一条双向6车道的城市主干道;
2024年6月,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一期)全线通车,实现杭城东西联通55公里“无红灯”;
▲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一期)通车
从几十年前的一条断头路,到如今连接四通八达的运溪高架、迎送五湖宾客的杭州西站,余杭以这一条路为“大动脉”,打造出了层次分明、互联互通的城市路网。
▲杭州西站
沿着文一西路向西行进,阿里巴巴全球总部、中电海康总部、菜鸟总部等从两侧车窗外闪过,周边还有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和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一大批科研创新平台。
▲北航中法航空学院
这是一条创新大道、发展大道,也是一条民生大道、民心大道。杭州外国语学校、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理想教育集团、浙大一院总部二期(国家医学中心)、浙大妇院等教育、医疗资源纷纷签约落户或开工建设……串联的是科技与发展,落脚点却始终在人。
▲浙大一院总部二期项目效果图
如果我们拉高视野,从更广阔的天地看去,见到的又是一幅更壮阔的城市图景:
城市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建设全面启动、纵深推进。全长2.5公里的城市中轴,串联起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山水与人文、科技与文化,一幅世界级城市“画卷”缓缓展开,既有“科技力”,又有“烟火气”,它们汇聚在一起,组构出一个主旨:城市新中心,以人民为中心!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概念图
一座城市往何处去,一座城市为何能够成功?答案就在人民的心声里。
“孩子要上小学了,想送他去更好的学校读书,买不买昂贵的学区房是个问题。”家住良渚街道的李佳宇曾经为孩子上学这事感到困扰,“现在,好政策让很多好学校直接来到家门口,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杜甫中学
2024年8月22日,余杭启动了新一轮名校集团化挂牌,揭牌8所合作办学的学校,为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图卷画上了绚丽的一笔。
至此,余杭与名校集团化合作共覆盖全区10个镇街68所学校,形成了浙师大系、杭师大系、浙外系、首师大附属系、杭二学军系、文澜系、天元系、育才系、理想未来系、浙大教科系十大名校集团化体系,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达84%。
▲杭州市理想实验学校
不只是教育。近年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余杭全力推进实施创新策源、未来产业、文化地标、西站枢纽、碧水安澜、美好教育、舒心就医、交通畅达、社会智治、“五星幸福体”等“十大工程”。
余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坚持不懈把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让群众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果。
幸福大门越开越大的同时,也汇聚起愈加充盈的人才“蓄水池”,奔涌出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
▲浙江人才大厦
2024年,余杭对“黄金20条”人才政策进行迭代升级,在人才引育、项目扶持、生态塑造、优化服务等四个方面持续“加码”。国内外青年才俊正加速在余杭汇聚、定居、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达到44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最温暖的“民生底色”里,余杭人从容涉过岁月的河流,在时代地平线上画出浩浩汤汤的幸福波浪。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文字 | 俞杰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周颖
二审 |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