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学校绿色文化土壤,开展“豆豆成长”劳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让森林里的每一颗“豆豆”劳有所获。
11月16日全国中小学课程建设系列培训活动,点击下方按钮预约>>>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
坚持目标导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确保课程标准落地的重要原则。因此,学校深刻把握课程目标内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豆豆成长”劳动课程目标。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主题,聚焦“六会”的劳动能力目标,养成“十能”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成为会劳动、爱劳动、懂劳动的时代新人。
▼“豆豆成长”劳动课程目标细化表
二、构建劳动课程内容体系:丰盈“豆豆”的成长生活
围绕“豆豆成长”劳动课程目标,开展系统分析,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线开展劳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学校精心设计了以“六会”任务群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涵盖“会整理”“会烹饪”“会清洁”“会种植”“会制作”“会体验”六大方面。
▼“豆豆成长”劳动课程内容框架
“豆豆成长”劳动课程围绕三大主题、结合不同年段设置了“六会”任务群。低段任务群包含包书皮、洗菜、整理书包等35 项学习任务;中段任务群包含整理学习环境、包饺子、制作标语牌等 29项学习任务;高段任务群包含叠衣服、种番茄、走进消防员等27项学习任务。
劳动课程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重在实践活动的开发、组织与实施,同时要超越单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将根植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精神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以“我会番茄炒蛋”为例,本课在探讨“先放西红柿还是先放鸡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拟定烹饪方案、合作完成烹饪,并在品尝成果后展开反思评价。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烹饪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饮食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任务的操作者和完成者,教师是学生实践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呵护者,要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劳动课程实施中,我们打造基础类劳动课程串联劳动素养的“学习链”,以项目类课程拓展劳动素养的“养成链”,以家校社协同类课程优化劳动素养的“成长链”,“三链”融合,链接起“豆豆”劳动素养的成长圈。
以基础类劳动课程串联劳动素养的“学习链”。围绕课程内容开展,由劳动专兼职教师执教,每周1课时,一学期共计16课时,实现劳动课程有计划、有场地、有师资、有效果。
以项目类劳动课程拓宽劳动素养的“养成链”。将校园全域延伸为劳动实践场地,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校园生活,开发项目类劳动课程,将劳动意识无形地融入学生日常的学校学习和生活中。
项目一:元气森林农场项目。依托学校实践基地,开设元气森林农场项目活动课程,学生经历播种农作物、悉心照料、记录生长过程、收获果实、烹饪分享、集市上售卖全过程,将科学、劳动、数学、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学生学习种植(左); 学生分享劳动果实(右)
项目二:午餐协作项目。学生中午在校午餐,午餐环节涉及领餐、分餐、还餐具、整理等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轮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增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项目三:岗位体验项目。结合学校的岗位,让学生化身为小校长、小老师、清洁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植物维护员等,学生轮流上岗,通过校园岗位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每位劳动者为学校、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明白每一份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份劳动的独特价值。
以家校社协同类课程优化劳动素养的“成长链”。学校依托家庭、社区平台,开设了“豆豆”走社区、家长亮亮堂等课程,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领域,形成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的劳动教育共同体,可持续地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
1.“豆豆”走社区课程。学校所在社区汇聚了各类高科技企业、养老中心、消防站、银行等可供实践体验的资源,我们设计了每学期一次的社区体验课程,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等方式,让劳动教育进社区,在实践中促养成,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家长亮亮堂”主题课程。每月以劳动为主题,邀请家长到校上课,针对种植、烹饪、职业介绍等课程内容,为学生面对面讲解、示范、指导劳动技能。同时学校结合家长课堂内容,将劳动学习任务以清单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指导学生在家里开展劳动实践,让家长的智慧在劳动教育中闪光。
四、开展劳动教育的评价:见证“豆豆”的成长
评价是劳动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劳动课程的目标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主体方面,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家长等参与其中;
在评价内容方面,根据课程内容,围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核心素养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
在评价方法方面,依托自主研发的“豆豆成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设置“劳动素养”评价板块;
在评价过程方面,由相关评价主体采用观察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过程及劳动成果,进行星级评价,并在评价系统中进行数据记录,系统在每学期末会生成专属的个人劳动素养评价单,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劳动素养的成长“看得见”。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李老师:13770863047(微信同号)
周老师:18994708658(微信同号)
张老师:13915922042(微信同号)
关注“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并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