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伴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工业发展已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或技术模仿,而是转向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大国工匠,不仅是高技能人才,也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榜样和标杆,他们不仅拥有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职业品格,而且在执着专注中勇担时代使命,通过守匠心、精匠技,在新型工业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精益求精,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技艺传承,守护工业文化的根与魂,是大国工匠的首要使命。他们通过师徒相授、口传心授,将世代积累的技艺精髓传递给下一代,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这种传承不仅是对技艺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工业文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大国工匠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精益求精。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完美。在工业生产中,这种精神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上。无论是精密的机械零件,还是复杂的工艺流程,都能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和专注,确保每一个细节达到最优状态。这种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是提升工业产品竞争力、打造国际品牌的关键所在。
并且,他们善于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吸收现代科技成果,进行跨界融合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也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许多大国工匠通过引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大国工匠是工业发展的基石,对工业强国建设的作用不可估量。他们以卓越的贡献,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二字的深刻内涵。
董礼涛,哈电集团数控铣特级技师、高技能专家,参加工作30多年来,怀揣“建设制造强国”的梦想,扎根生产一线,从一名普通学徒工一路成长,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24年3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评选为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细微之处,毫厘之间。从17岁进厂,跟着师傅们学习手工铣削误差在0.2毫米范围内的零件,到如今操控精度达0.001毫米级的数控机床,董礼涛一直为大型煤电、核电、燃机、太阳能发电等多种用途的汽轮机提供着部件支撑。
许多重点工程项目,装备着他亲手参与制造的高性能动力装置;秦山核电站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众多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上,有他亲手打磨的叶轮;他参与加工制造的国产首台30兆瓦级燃压机组摘取了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如今,董礼涛仍时刻保持着探索钻研的劲头。“现在都是数控机床,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性能?”董礼涛认为,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业务,不断地钻研技能,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这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素质。
精言传身教,培育更多能工巧匠
铂族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航空航天、精密电子等国家战略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很多大国重器都少不了它们。然而,我国铂族贵金属储量少,资源有限,必须做好回收、提炼。但提纯精炼次数多了,会造成贵金属的流失;精炼次数少了,贵金属就达不到 99.99%的纯度。
金川集团拥有世界第三大硫化镍铜矿床,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提取镍金属之后的矿石废渣中有20多种金属元素,6种铂族贵金属就藏在里面。
如何才能从黑乎乎的镍矿废渣里提取更多的贵金属呢?为了探寻答案,潘从明在这个领域,一干就是近30年。
作为金川集团铜业有限公司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工序长,潘从明历经数万次反复试验,掌握了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提纯程度和工艺问题的本领。他改进原有工艺,形成全新工艺流程及技术标准,主创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多项空白,获得201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完成创新项目228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3 件,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盘活资源近100亿元。
2024年3月,潘从明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评出的2023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潘从明还曾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职工等多项荣誉。
潘从明不仅自己在进步,更是积极为企业培养青年骨干人才。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他主动承担技艺传承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传授给他人,并结合自身实践,编写了30余万字的资料,被作为贵金属精炼工的培训教材。
在潘从明悉心指导下,很多从事提纯工作的年轻人把磨砺转变为动力,迅速成长。潘从明的目标是在退休之前,培养更多的徒弟,让团队掌握更多的技术,把国家有限的资源利用好,为工业强国贡献更多“工业维生素”。
在时代的洪流中,大国工匠以匠心筑梦,以技能报国,他们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实基础,是民族工业崛起的璀璨星辰。他们用一双双巧手,雕琢着时代的精品,传承着千年的技艺,更在创新之路上勇攀高峰,不断突破自我,引领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