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玉皇庙:呼唤重现“玉皇”风姿

文摘   2024-11-21 11:17   山西  

“文明守望工程”,是山西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的一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旨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养、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得到社会、企业、个人的积极响应,至今已有473处文物建筑得到认领认养,共保共享的合力正在形成。今年9月,山西省文物局联合山西晚报启动“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活动,助力山西“文明守望工程”,为低级别文物发声。近日,活动遴选出22处低级别古建,向社会各界推介。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这22处低级别古建的实地探访报道,让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它们的呼吸共鸣您的呼吸,让它们的身影获得更多关注,焕发出新的光彩。







古建:朔州市玉皇庙

地址:山阴县广武镇

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咨询电话:13834971595



玉皇庙大殿


11月4日上午,雁门关外的朔州市山阴县苏庄村中心,20多位村民聚集在村里原供销社分社宽阔的广场上聊天。初冬的暖阳映照着这座古老的村庄,一片和谐与安宁。

紧邻老人们聊天的路边,就是玉皇庙。

2010年,山阴县人民政府公布玉皇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文物管理部门希望借助我省正在开展的“文明守望工程”,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玉皇庙的保护利用中来,让这一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进一步保护。


石碑上刻着玉皇庙的前世今生


玉皇庙,这座昔日辉煌的庙宇,在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下显得斑斑驳驳,庙宇的局部屋顶漏雨能够看到天空,立柱和房梁开始变得腐朽,仅余一角的壁画依旧能够让人想象到昔日庙宇的光彩。位居大殿西边的文昌阁主体还算完整,而东边的魁星阁已经坍塌。大殿东西两侧的两座厢房也只余下房梁和土墙。

玉皇庙大殿已经空无一物,只留下20世纪70年代大殿用作酒坊时,遗留下来的6个水泥发酵池和泥土做的蒸锅坑。

“我们村里这座玉皇庙住的,可是天上职务最高的神仙——玉皇大帝!”今年76岁的村民苏时平谈到他在10岁时看到的玉皇庙时,笑着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那时候,玉皇大帝的塑像就在大殿居中,身后还有两条泥塑的龙,每条龙大约有5米长,张牙舞爪盘旋在云端,龙身上色彩鲜艳,立体感非常强!”“可惜,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在‘文革’时全都毁了!”苏时平说,言语里满是遗憾。

山阴县文管所负责人刘彩霞介绍,县文物管理部门曾经对玉皇庙遗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玉皇庙东西宽19.6米,南北长36.9米,占地面积为723.2平方米。现存有乐楼、大殿及东西垛殿。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两间,硬山顶;明间出接抱厦,卷棚悬山顶。东西朵殿均为面宽一间,上下两层,硬山顶。东朵殿后檐墙绘有神仙壁画,画面有残损剥蚀,绘制时代不详。乐楼面宽三间,进深三椽,硬山顶,筒板瓦覆盖。

对于玉皇庙始建年代问题,山阴县文管所认定现存均为清代遗构,该庙的始建年代不详。

而村里的老年村民认为,玉皇庙至少是在明代修建的,在清朝乾隆年间进行了大修。

在苏时平的引导下,记者见到了大殿一侧遗留的玉皇庙重修时刻下的一座石碑。

石碑高约1.2米,宽约0.6米,上题四个大字:石金留名。这是玉皇庙重修时捐款人留名所刻,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捐款人的姓名和捐赠银钱数额,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共捐钱叁佰千零弍千文……”,以及“……共用牛晌……共用土工、共管饭食……”等详细的出工情况。

苏时平介绍,自己清楚地记得,石碑的另一面有“清乾隆年”字样,由于石碑躺倒在地,另一面目前看不到。


苏济川办学和“分水碑”的故事


据介绍,苏家庄村之所以称为“苏家庄”,是因为村里大多数的人们都姓苏,而刻这块石碑的人就是苏庄村的苏姓先辈苏济川。从“石金留名”石碑的左下角,可以清晰地看到“代州儒学增广生员苏济川书”的字样。

苏家庄村村民口口相传的关于苏济川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相传,苏济川自幼聪明伶俐酷爱读书,早早便考取功名成为代县(时苏家庄村隶属于代县管辖)儒学增广生员(秀才),可惜的是,苏济川经常口角不由自主地会流口水,人们戏称“口水先生”。在他考取举人的考试中,因流口水污了试卷,被判考试失败,未能中举。心灰意冷的苏济川回到苏家庄村,一门心思启蒙村里幼童,做了一名教书先生,为苏家庄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苏济川遗风流传不断。雁门关下的苏家庄村,历来秉持耕读传家的古训,村民非常重视自家孩子的读书问题,即使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读书和接受教育。玉皇庙内建有文昌阁和魁星阁,从中可以看出苏家庄人对文化的重视和崇拜,以及对读书的尊重。

今年75岁的村民袁宏达听说记者采访,专门放下手头的事儿赶过来,向记者介绍当时玉皇庙的详细情况。他说:“在玉皇庙大殿,正中是玉皇大帝的塑像,高大宏伟,色彩艳丽。右侧后墙上是绘制的关公画像,高大威武,周边墙壁上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左侧绘制的是龙王画像,周边是龙王行云布雨图,整座玉皇庙恢弘大气得很。”

袁宏达指着倒在另外一侧的一块题为“率由书章”的石碑说,这块石碑,村里人称为“分水碑”,这其中有个三家争水闹出人命的故事。

据说,当时的苏家庄、水峪口、南中庄三村因为争抢流经的河水,三村领头人带领村民以命相搏,对峙中斗狠,死了人。官司打到代州,在官府多方协调下达成用水协议,为防止事后反悔,便专门将此事前因后果和分水协议刻在石碑上,以供后世借鉴,村民称之为“分水碑”,立在玉皇庙中。


玉皇庙清代重修时捐赠留名石碑


玉皇庙大殿一角



村里这处“文化和经济中心”亟需修缮


苏家庄村玉皇庙不复昔日荣光,亟需进行保护和大修。

玉皇庙一直是苏家庄村的文化和娱乐中心。每年大年三十晚上12点,各家各户在传统的“接神仙”仪式后,男丁们无论老幼,全部来到玉皇庙,祈愿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保佑一家平安。正月里,大殿对面的戏台便连续数日开始唱大戏,有雁北传统晋剧、耍孩儿、罗罗腔、二人台等各种剧目。玉皇庙外,出售各种土特产品的小贩,吹糖人儿的、卖糖葫芦的,捏泥人的,吸引着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涌到玉皇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谈起玉皇庙的变迁,村民苏普枝告诉山西晚报记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玉皇庙的保存还是比较完整的。为了解决村集体粮食储存问题,村里在玉皇庙大殿修建了一堵东西向的隔墙,和庙里的塑像隔开,做了粮仓。厢房也成了村大队办公的地方,戏台改建成了小学校。那时候,粮食入仓,各家各户分粮,来来往往人流不断,是村里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后来,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和便于各种活动,村里筹资把戏台又向南移动了近20米,使玉皇庙更加宽敞。

村民们介绍,当时,学校还发动在校学生从300多米外的河滩上,捡拾鹅卵石铺设玉皇庙中心小广场,孩子们抬着抬筐,两人一组,分门别类地把黑的、红的、白的、花的鹅卵石抬回玉皇庙,然后分门别类镶铺在广场的地上,达到硬化的目的,而且很美观。苏普枝指着院子里密密麻麻的杂草说:“除去这些杂草,现在依旧能够看到五颜六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各种造型,非常好看!”

20世纪60年代,玉皇庙大殿玉皇大帝塑像、附属设施先后被毁,在风雨的侵蚀下,墙壁上精美的壁画也渐渐消失。

据村民介绍,大殿西侧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主持文运功名,目前塑像已经不存在,但二层楼的建筑还遗存。大殿东侧为同样形制的魁星阁,供奉魁斗星君,目前阁楼已经坍塌。苏时平介绍,自己在小时候看到过魁星的塑像,魁星右手持笔、左手拿着书卷,左脚后翘,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

记者采访中,大多数村民希望玉皇庙能够得到修缮,把这一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保护下去,“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出资,使这座庙重现昔日辉煌”。



来 源: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卿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秦小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及图片视频如涉及侵权等问题

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山西晚报
根植三晋大地,以不断增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眼光,肩负起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责任。始终致力于及时发出“主流声音”、构建“主流叙述”,关注民生冷暖,尽心服务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