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以上海报可见ABCD四组)
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的评选,旨在筛选每年最佳摄影作品,鼓励和表彰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优秀摄影工作者,激励摄影家的创作热情,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摄影家提供展示摄影才华,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和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即日启动。2023年度共刊发173名作者191篇专题,经作者报名确认,从中国摄影网公众平台刊发及申报专题作品中按照阅读量、点赞量、有效留言量由高到低排序,并结合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以及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等综合考察,筛选出约60名摄影师进入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候选名列。
特别注意:为鼓励青年摄影师,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将特别关注新锐方向,以35周岁为界,对不同年龄段的摄影师在评选时作不同的侧重评价。基于此,本届“十佳摄影师”的名额总共为20名,并且不再设置提名奖。
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公布候选作者名单及作品,共分ABCD四组展示精选作品,邀请公众评选。
第二阶段,由中国摄影网组织著名摄影家、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并结合阅读量、点赞量、有效留言量、投票量确定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
入选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将颁发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荣誉证书,入编《中国摄影网》杂志专刊,并组织参加2025年丽水摄影节线下展览。
主办单位
人民摄影报
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
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
天津市文化旅游摄影协会
(点击表格中姓名浏览候选原文作品)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见ABCD四组)
特别提醒:
公众评选目的是为了签约摄影师作品的推广和交流反馈,强烈反对刷票等不正当商业行为,主办方将密切关切,欢迎公众监督,刷票将取消评选资格。
举报邮箱:cnphotos@163.com。
邀请影友公正评选
4个组共计最多可选20名作者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桂西壮乡人,作为一名壮族摄影师,热爱自己的家乡,关注生我养我的壮乡发展变化,始终坚守本土化创作的摄影理念,做到长期拍摄记录自己身边最熟悉的壮乡人和事。1993年以来,我坚持记录了壮族百姓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红白喜事、民俗节庆和日常生活,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自然关系,一边拍摄一边总结,归纳整理形成一组《桂西壮乡人》的专题作品。广西西部、右江上游的壮乡百色,是一片神奇的热土,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水库移民区的一个特点突出的地域。它是壮民族聚居的地方,壮族人口占比百分之八十,壮语为其民族语言。壮民族的布洛陀、黑衣壮、壮锦、壮剧、壮族嘹歌等民族文化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西的壮乡人,主要分布在地级百色市辖区的8个县和2个区、2个县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北与贵州省交界,西与云南省毗邻,南与东盟国家越南接壤。这里的壮乡人勤劳朴实,心地善良,能吃苦耐劳;这里有淳朴的民风民俗,有丰富多彩的壮民族文化风情,非常适合用影像记录他们。这些影像,虽然只是桂西壮乡人细碎的生活片段与日常状态,但是,它反映了桂西壮乡人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记忆,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历史影像资料。
▲2008年11月,小男孩陪着爷爷在家门口做木工活。
▲2023年2月,福旺村壮族中学生黄雪鲜、黄榜姐弟俩品学兼优,把奖状贴满整幅墙面。▲2023年2月,桂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一位村民在山顶上接听电话。
李乃松,壮族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委员会主任、百色市文联兼职副主席、百色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广西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图片新闻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图说在线”自媒体创作人。喜好摄影35年,擅长社会纪实摄影。有专题摄影作品、论文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大众摄影》《中国健康教育》发表及在各级影赛中获奖;摄影作品曾在西双版纳国际摄影周、宁波国际摄影周、广西摄影艺术展等展出,曾获第四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入选第四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收藏奖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典藏。
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南端有一个叫“仙本那”的地区。在那浩瀚无垠的碧蓝大海中,生活着一群神秘的海上“吉普赛人”, 他们在远离岛岸的大海中,始终过着海上漂泊的原始生活。这些人没有国籍、没有学校、没有医院,世代居住在用数根木桩支撑起的高脚小木屋内,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人们架船潜水捕鱼作业,小孩们在高脚屋周围跳水潜泳游玩。生活虽然原始落后,但人们还是过得逍遥自在,自得其乐。
这是一组富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纪实摄影。拍摄中我尽量釆用多种角度变化、大小场面切换、动静状态搭配、疏密构图组合,从各个侧面抓取了“海上人家”生动趣味并有故事情节的生活写照。
▲《海上部落》
▲《我是水娃》
▲《弄潮儿童》
▲《兄妹陪游》
▲《游泳比赛》
▲《水上乐园》
▲《巴瑶人家》
▲《丰衣足食》
徐金安,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文化馆专职摄影干部,副研究馆员,2008年退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美国纽约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外摄影大奖,2022年上海国际摄影节上被列为上海百年摄影发展史上在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期间的摄影艺术家代表人物。
安根楼是一个紧靠长城的小村子,地处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双碾村委,距清水河县城57公里,距山西省偏关县城63公里。安根楼村360多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长城这一宏大工程的兴衰,也见证了北方各民族从对立到融合的历史过程。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内地的侵扰,明朝中期正统至嘉靖末期的130余年里,朝廷举全国之力大规模兴筑长城,明万历年间又将原来的土长城全部包砖,并在长城上建造了骑墙砖石空心敌楼,修筑起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清王朝建立政权后,放弃了明朝御敌于长城之外的政策,采取了通商、和亲等举措,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逐渐缓和下来,长城沿线停止了战争对峙状态,长城失去了昔日御敌守边的作用,清兵不再驻守长城一线,敌楼等军事设施从此闲置,大批内地百姓北移,沿长城内外定居下来,形成了不少零零散散的村落,安根楼村就是一个扎根边墙的定居点。▲ 2020年春季旱情十分严重,村民们只好挑上自家水窖里的水浇地。
▲ 2020年4月,温二小、任二女夫妇,四个孩子在外地打工。四年前评上了精准扶贫户,当地政府在县里给了一套80平米的楼房。老俩口在县城住不惯,春耕时回村里种地,秋收后再搬回城里过冬。
▲ 2020年4月,87岁的温二小说:“不走啦,就死在这呀。”可是到了冬天,拗不过孩子们的劝,又得到城里住。
▲ 2020年5月,73岁的温秀上过高小,在村里算的上是一个文化人,年轻时当过生产大队会计、大队党支部书记、村供销社售货员,2013年被上级指定为安根楼自然村村长。
▲ 2020年6月,仍然留在安根楼村生活的七位老人。
▲ 2020年6月,村里的房子紧挨着边墙。
▲ 2024年春节过后,梁英老汉由子女接到城里,后来进了县里的养老院。
▲ 2024年6月,温秀和老伴在367年前栽种的老槐树下留影。
王文忠,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大学四年,我养成了用镜头观察时间,用影像表达情感的习惯,照片成为我的重要的日常消耗品,它们是各种情感类型的集散地。维持我和被摄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些瞬间中的地点和人脸最终都成为抹不掉的“痕迹”,这种痕迹或许就是“时代”。平时我会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一个点一个点走下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土地的广度和延伸,也能感受到路上那些具体的表情,人稠物穰,水色山光,我喜欢这种不断行走的状态,也喜欢用相机来拍下路途中偶遇的这些人和事物,用照片来呼应对这个时代的情感。
郑云文,中共党员,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永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摄影1801班学生,摄影1801班班长、摄影1901班副班主任。曾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潇湘艺术摄影协会会长、西山摄影协会副会长、湖南日报、新湖南实习记者。摄影作品60余次被湖南日报、新湖南、华声在线、大公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发表。八廓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八廓街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随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后又出现了来自蒙古、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游民,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纳木甲,国际摄影家协会四星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拉萨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2018年,摄影作品《天边的布宫》(组照)曾荣获百花奖第四届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摄影作品《康巴汉子》(组照)荣获创意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三等奖;2019年,摄影作品《南迦巴瓦日出》,《尼洋河大桥》,《搀扶》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赛;2020年,摄影作品《尼洋河大桥》入选第十三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赛,摄影作品《丰收》《孝》《背影》入选2020年第一届宁夏红中国摄影艺术节,摄影作品《祖国万岁》在第二十届平遥国际摄影展展出,摄影作品《慈祥的老阿妈》荣获华艺杯人文类百家摄影家称号,摄影作品《姊妹花》《老阿爸》入选第三届中国浙江西湖国际摄影大赛,摄影作品《雪后的布宫》《夕阳照明珠》《瑞雪照布宫》《老阿爸》《磕头的小女孩》入选2020年匈牙利国际摄影大赛。火场逆行,不是一个人的故事,是一群人的战斗,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战胜火魔,没有人天生勇敢,但总有人无畏前行。2022年8月21日至8月25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110名消防救援人员,历时5天4夜108小时圆满完成泸州市泸县潮河镇、合江县车辋镇、贵州省遵义市天台镇3起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在扑灭熊熊大火背后,每一名森林消防员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姚强强,甘肃天水人,1998年出生,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从事新闻文化工作7余年,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应急和管理报》、《央视新闻客户端》、《消防界杂志》、《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和数家网络媒体平台。一塘盛荷红绿色,千姿百态入镜来。这组照片拍摄于北京通州大运河公园。盛夏来临,观荷花拍荷花者趋之若鹜,荷花作品排山倒海。拍荷花不难,难在拍出新意。每临荷塘,多看看,多想想,那些惊艳的画面就出来了。
张树林,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处女作《心灵的窥探》发表于1988年《中国日报》,在摄影专业类报纸杂志等均有作品发表。我是一名基层供电局的普通员工,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专注电力题材的摄影创作,从摄影爱好者到专职摄影工作者,我用影像展示电业职工的光辉形象与奋斗历程。我的摄影人生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在摄影创作中关注现实社会的主旋律、真善美和正能量,经历过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农网改造、创全国一流供电企业等历史性的重点工程,不同时期拍摄过大量的新闻图片,被《中国电力报》、《华东电力报》、《江苏电力报》等多家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因此我也有机会应邀参加新闻单位组织的外出学习、研讨与采风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更广泛的区域拍摄电建题材的摄影作品。特别是《中国电力报》社,每年都在关注全国重大在电建项目,并在最关键、最繁忙的大会战期间,组织全国电力行业的优秀摄影工作者前往采风创作,我作为优秀通讯员,也会应邀参加这种机会难得的重大活动,极大丰富了我的摄影创作。例如本专题选用的《核心攻关》、《电厂会战》、《一丝不苟》等摄影作品,都是我参加《中国摄影报》社组织的创作活动拍摄的图片。
我在摄影实践中,艺术感觉和精品意识贯穿始终,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拍摄题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创作灵感就会瞬间激发。具言之,这种艺术追求即在方寸之间尽量扩展图片的信息量,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特别注重抓拍动态人物的精彩瞬间,选择典型环境、最佳背景与拍摄角度,以衬托主体、丰富内涵;在构图方面,把塑造劳动者的形象为首位,复杂多样的环境背景用以烘托主题,尽量排除与主题无关的元素;在表现形式方面,每幅作品的画面长宽比例一致,使专题摄影产生整体效果;在色彩把控方面,尽量使色调和谐统一,追求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本专题摄影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最典型的案例即《光明之路》,这幅作品创作完成于2010年,选用近十年铜山电网建设的精彩图片,通过后期巧妙合成,产生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纪实效果,充分展示创业者在电建史上的雄风与英姿。这幅作品2012年荣获首届全国电力摄影大赛金奖,同年又获江苏省“亲情电力幸福民生”摄影大赛金奖。
本专题摄影,从不同时期、广阔地域与多重视角,塑造劳动者群体形象,他们是全国电业职工的缩影,他们为国家电网的发展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们用生命谱写一曲新时代的电建颂歌。
2005年5月19日,广西天峨县龙滩水电站“西电东送”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作者在电建施工现场,面对纷云复杂的工地,为塑造劳动者的高大形象,让前景中的人物与景物陪衬于晨曦霞光之中,形成劳动者鲜活生动的剪影效果,轮廓姿态简洁清晰,产生具有审美价值的摄影作品。2007年3月26日,电业职工在江苏省徐州市庞洼220千伏变电站架设高压输电线路的情景。电网线条优美如画、人物剪影如空中精灵与漫天朝霞交相辉映,作品用点、线、面勾勒出简洁生动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摄影作品,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008年7月20日,电建职工在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镇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拉西瓦水电站一期工程安装首台机组施工现场。作品通过对劳动者群策群力的形象塑造与充满几何形状的大型发电设备的巧妙组合,生动展示了电业职工苦战攻关的动人画面,产生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效果。2011年10月20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110千伏城网建设施工现场。这幅作品的创作方法:运用抓拍动态人物的精彩瞬间,同时选择典型环境、最佳背景与拍摄角度,以衬托主体、丰富内涵。该作品2012年荣获首届全国电力摄影大展金奖,是年10月12日以大幅图片刊登于《中国摄影报》,编者评语:用多种素材叠加组合,以丰富的形象反映电力建设者“送光明送温暖”的主题,俨然一曲劳动者的颂歌。叠加组合的全景虽属虚拟,明显带有浪漫色彩;而单独的劳作场景却依旧不失真实,这样的画面在展览会上以巨幅形象呈现,无疑更为感人。2013年7月31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架设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现场。这幅作品运用情节的审美内涵,表现电业职工在紧张忙碌的施工中,由近而远,情景辽阔,意境深远,产生具有纪实性与观赏性的审美效果,充分展示电业职工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2013年9月11日,电业职工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实施大规模农网改造。作品注重抓拍动态人物的精彩瞬间,同时现场环境也是结构作品的形象因素;通过主体与背景二者形象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作品的新闻价值与艺术价值。2016年3月11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220千伏西南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在电建题材的摄影创作中,劳动者在施工中的行为具有很强表意性,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形象语言,每当这些行为体现出特有的审美价值,并触动摄影者的艺术感觉,此刻便是按动相机快门的最佳时机。
邵迎进,国家电网公司高级政工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2009年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举办个人影展获优秀奖;2015年获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十大摄影家”称号;2015年度入选《大众摄影》“十佳摄影师”;摄影作品《光明之路》获2012年首届全国电力摄影大展金奖、同年江苏省“亲情电力幸福民生”摄影大赛金奖,第三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19丽水摄影节《乡村画语》专题摄影入展。摄影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砥砺磨淬的实践、格物致知的探索,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境界和追求,从而对人世间有真切的关怀,对生活有深刻的体悟,心有所向,努力创作高逸绝俗、不同凡响的作品。新疆,一个将粗狂、凌冽、淳朴、清透、画卷般融合在一起的地方。一个人累积走过了万里的新疆路,入眸过这里两个四季的更迭。无论戈壁古道风来,剥蚀土层风蚀沟谷,或者雪山峰峦环绕,连绵逶迤,山山相隔咫尺为邻,还是草原广袤无垠,云卷云舒,都在讲述这个西北之地的朝朝暮暮。旷野里牧民从峡谷、草原、雪地赶着牲畜浩浩荡荡的更换牧场,每一次更换游牧的场地同时保护着自己的家园,守护着青山绿水。那一份份淳朴目之所及均发人深省。大漠里胡杨与生俱来的倔强,将生命的姿势屹立在沙漠腹地。湿地的纹路记录着候鸟春来夏往的痕迹,水源、生灵、自然年复一年地在凌冽的生态中谱写乐章。如果秋收冬藏有颜色,是农民最欢愉的色彩,铺满戈壁滩辣椒的红、风吹麦浪的黄、棉花朵朵的白,都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绚烂。我也随山风的步伐,阅读过迂回盘曲的干枯河床,看见了错落有致的近峦,万壑争奇的远山,每一处山脊的褶皱、荒凉的印记,都像是一卷卷厚重的史书。我翻阅了一万公里的新疆路,期待下一页有更好的故事可以说。
李旭,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签约摄影师、新疆沙湾市文旅推荐官、新疆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随着昆明滇池周边生态环境治理的日渐改善,每年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海鸥越来越多,伴随的还有大量野生鸟类飞来栖息繁衍。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人与鸟类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落花鹭影
▲ 守望
▲ 水上芭蕾
▲ 嬉戏
▲ 像风一样自由
▲ 展翅高飞
▲ 抓捕
▲ 追逐
余飞,云南昆明人,美国摄影学会(PSA)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高级室内设计师。2000年踏上摄影之旅,由于工作原因,投入摄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2023年开始潜心投入摄影创作,并积极参与一些国际及国内的摄影赛事。平日不善言辞,更喜欢用摄影来表达和传递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因为热爱艺术热爱大自然,所以探索摄影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发掘摄影所赋予的精神内涵是我今后创作的目标和追求。除了热衷于摄影创作,平时还喜欢原创音乐创作,并担任昆明一支优秀乐队的键盘手。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望”是指庄稼,藏语叫“望卡”或“兴卡”,“果”是转圈的意思,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后广泛分布在西藏的农区及林区,如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时举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同时也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民俗艺术文化。
格桑伦珠,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拉萨市摄影家协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2021年6月,第十四届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赛中《春耕仪式》获得四类收藏作品。2023年10月,摄影作品《传统与现代》入选第十六届中国西南六省区市摄影联展。人生就像乘坐一趟旅行的列车,相识的人来来往往,有的人会一直陪你走下去,有的人下了车便没再来过;有的人刚悄悄地离开座位,你便憧憬着再次相逢,有的人下了车走远后,却没有人察觉;灯光下的车站,等车的姑娘上了迟到的列车,带上这束花启程一同去北方;夕阳下的海边,顽皮的孩子,换上泳裤一起玩沙踏浪;冰冷的病床,孤独的老人,多希望你们不要到达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失忆着相聚。近10年,身边发生了很多事,也走过很多人;结了婚,和她的家人组建了新的大家庭,很快也迎来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人—我的儿子躺躺,他的笑容如同清泉,流淌在心田,还有惹人喜爱的样子,时常回荡在脑海,可伴随着成长同时,滋生出的逆反心理,急躁甚至有时失控的情绪,让我在学做父亲的路上猝不及防。同时,岁月无情,爷爷奶奶的仙逝如同一道沉重的刺痛,从我儿时起最疼爱我的人,我亲眼目睹了生命最后的时刻,检测仪器上那不再跳动的数字…我有时在梦里会回到他们的家,“房子不是没了吗,爷爷他住哪了?”最后总在疑惑和矛盾中醒来。陪伴了我家16年的小猫也走了,把它埋在我家院里的大杨树下,每年春天杨树发芽了,依然还能看到它。父母的颜容渐渐苍老,步履蹒跚,我们心怀感激,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刻。
张博,1986年生人,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爱好旅行、摄影、电影,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从2017年开始业余摄影,主要拍摄纪实人文摄影,以家庭、街头为主要题材。通过这组精心拍摄的水下小型生物的微距摄影作品,我们仿佛化身为潜水探险家,深入探索了海洋的微观世界,揭示了那些隐藏在水下的奇妙生物和精致结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扇窗户,打开了通向海洋深处的神秘与美丽。从珊瑚的精细纹理到微生物的绚丽色彩,这些影像展示了海洋的丰富多彩和无尽魅力。透过镜头,我们得以一窥那些平时难以察觉的细节,感受到大自然的巧妙设计和生命的多样性。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奇幻的旅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海洋仙境,感受到每一个微小生命的脉动与呼吸。每一幅图像都是对自然奇迹的礼赞,唤起我们对海洋世界的敬畏与热爱。茹炳晟,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TF研发效能SIG主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608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云上软件工程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10多年经验的资深潜水员,水下微距摄影师,PADI专访嘉宾,水下摄影作品刊登在人民摄影报等媒体,水下摄影集新书《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即将出版。河南开封简称“汴”,具有四千多年历史,曾是八朝古都,又称北方水城,历代遗留和复建的古桥共有二十六座,多为木桥和石桥,其结构和造型各不相同,每一座古桥都有动人的历史故事。王建新,国际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多年的摄影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拍摄与呈现只是前台戏,读书与阅历才是背后的支撑。近年来我把更多精力花在学习上,开始关注生我养我的家乡热土,相继拍摄完成了《开封地摊小吃的变迁》《年轻香客》《游走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儿女》《皇城根的故事》《艺乡情深,记国家级非遗“马街书会”》《汴水古桥》六个摄影专题,其中《开封地摊小吃的变迁》专题中的三幅作品分别入选2018年10月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今日中国”摄影展,和2019年9月入选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等七部委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年轻香客》入选2019平遥国际摄影展。《皇城根的故事》专题被中国摄影网公众号平台选用刊发,《艺乡情深,记国家级非遗“马街书会”》2023年2月入选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主办的会员图记,相继拍摄完成了《古城画卷》《田园密码》《汴水琴声》《开封在崛起》《北宋古都》《黄河印迹》十个组照,其中《古城画卷》和《田园密码》两个组照同时人选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承办的2022第十一届“群艺杯”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荣获国际影艺联盟金像奖。《黄河印迹》获全国旅游摄影大赛银奖,《北宋古都》获中国摄影网主办的2022第三届“鸟瞰世界”全国航拍大赛特等奖。“女为悦己者容。”这一千古名句,催生了历史渊源流长、波澜壮阔的中国美容文化,也见证了几千年中国女性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划分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历程。在彩妆类化妆品(粉底霜、口红唇膏、睫毛膏、指甲油、眼影等美容用品)行业,红、黄、黑、白四种基本色,在不同的调色师手中,可以变化出上百种乃至上千种炫丽的色彩;也如同不同身份的中国女性的千娇百媚、千色人生。
本专题选取金华地区十多家民营化妆品生产企业,用影像方式记录这些民营企业从七十年代“一只煤饼炉、一口铁锅”的家庭式手工作坊到现在智能化生产、从贴牌或代加工生产到“浙江制造”品牌生产的发展、生存、转型、升级等问题和挑战,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和展望,去解构和表现他们的生态景观,让人们重新认识民营企业的实体制造业已经完成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并可以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展示窗口。
▲ 样品柜展示的样品 摄于2022.10.27浙江金华▲ 流水线上工人在检查产品质量 摄于2022.10.21浙江金华▲ 净化车间更衣室 摄于2022.10.24浙江金华▲ 工人在化妆品生产车间加工产品 摄于2022.10.24浙江金华四十多年前,她们多数人只在乡村或城镇戏台上看到过脸上的妆容,或只用过蛤蜊油、百雀灵等护肤品,连进照相馆拍照都不会妆容。四十年后,她们虽然从不同岗位退休在家,但不同身份的60岁左右的她们,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先用化妆品妆扮一番,或淡装、或浓妆,出门时包包里放的少不了一支口红。四十年的岁月见证了四十多年化妆品的发展历程。▲ 《手相》第4、8、11张为工人未带上手套加工产品,其它的为工人带手套加工产品 摄于2022.11.14-12.16浙江金华曾经一双双劳动工人的手,创造了第一代家庭手工作坊、第二代劳动力密集的流水线的化妆品制造时代。在机器换人的第三代现代化生产车间,在研磨、灌装、脱模中留下五颜六色印渍的那双手,已熟练操作智能化机器,创造出高产量、高质量的品牌化妆品。▲ 《遗落的车间艺术》原料桶盖上的案、研磨后的色浆 摄于2022.10.21-12.10浙江金华在彩妆类化妆品生产车间,有几种、几十种、上百种色料、基料(植物性凝胶、蜡、粉剂、助剂、香精等),工人们经过称量、混合、选色、配色、研磨色浆、灌装、成型、脱模、检验、包装;或称量、加料、搅拌再加热、灭菌、过滤、混合磨细、过筛、压制、检验、包装等各道工序,生产出一批批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口红、胭脂、粉饼、指甲油等彩妆类化妆品,道道工序都有美的艺术;工人们个个都是艺术工作者。胡梅丹,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女摄影家协会理事,金华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金华市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永康市航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作品《麦浪絮语》入选《中国摄影年鉴2013-2014》。《冬日闲趣》在《中国有一个好地方:中国梦想·美丽浙江“慧眼看永康”》全国摄影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14年)。《未来工厂--新制造生态》入选浙江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览(2022年)。组照《工业精灵》入选浙江省第二十届摄影艺术展览 (2024年)。
1、作品类型、风格、主题不限,但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专题形式呈现,须提供主题阐述、摄影师的近期形象照及个人简介2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个人联系方式、摄影经历、荣衔资历,重要获奖、摄影感悟等。2、个人作品集(每组15-30张,文件格式:JPG,图片宽度大于3840像素,或者文件大于5M,不得有水印)须有每幅作品的标题或图片内容说明。3、将以上两组文件打包压缩成RAR或ZIP格式发送网站编辑部,万能邮箱:cnphotos@163.com 。4、入选作品,将在签约摄影师作品赏析、名家经典等栏目刊登,其作品也将登记入库,作图片销售代理,优秀作品将推荐人民网、人民摄影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刊发,同时,将有资格参与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入编《中国摄影网》杂志期刊,颁发签约摄影师证书、入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