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篁岭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2009年前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仅3500元,贫困使许多村民不得不离开村庄外出谋生,几千亩梯田荒废,180多户人家外迁后仅剩60余户,由此变成了令人唏嘘的空心村、贫困村。
然而十几年后,这个险被遗弃的小山村,却发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16-2019年四年时间里,化身篁岭景区后共接待游客4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2亿元,累计纳税超过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最高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并带动周边200余户农家乐兴起,户均年增收6万元。
与此同时,篁岭村更是各种荣誉加身。
2021年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7年被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评为“中外最美外景地”;
2015年成为国家(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支柱性项目;
2014年评为国家4A景区,同年凭借独特的“晒秋”景观,成功入选“最美中国文化符号”。
篁岭最美的景色:晒秋
从2009年启动搬迁改造,到2014年正式开业运营,篁岭古村一飞冲天、惊艳世界的秘笈到底在哪里呢?
打开下方视频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骊雅谈文遗
分享好听、好看、有温度的文化遗产故事
视频号持续更新,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文遗就在身边,是我们烟火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传播文遗时,文遗也在滋养我们
PART
婺源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
是其成功的根本基石。
篁岭水径花街
在2000-2009年的第一个十年里,婺源旅游接待人数从2000年仅12万人次增长到2009年480万人次,虽然整体基数仍然较小,但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旅游品牌已经被全国认可。
篁岭秋色
在2010-2019年的第二个十年里, 婺源游客人数从2014年篁岭景区开业时的1283万人次 增长到2019年的2463万人次,由此可见婺源旅游市场规模效应在第二个十年形成。
而篁岭古村恰恰是在第二个十年里,用了前五年改造,后五年投放市场运营,踩准了婺源旅游市场规模化发展的脉点,借势而上,从而能一飞冲天。
PART
充分挖掘和展示
徽派古建、晒秋文化、油菜花海三大核心主题文化,
并做到无法超越的极致。
篁岭天街
1、徽派古建文化:
篁岭古村投入巨资,着力打造一条以展示徽州古民居文化为主题的500米商业街区-天街。天街沿线,徽派各式建筑鳞次栉比,商铺林立、古趣盎然,宛如一幅流动的乡村版"清明上河图“。
2、晒秋文化:
晒秋原本是江南山区农村常见的民俗农事,但是篁岭人家充分借助全村房屋错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座落有致的特点,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在顶层全层拓开搭起晒架。同时晒架与屋顶的高低对比,使篁岭晾晒更具层次感。
篁岭晒秋文化
晒秋的农作物鲜艳色彩与古朴民居、大地自然景观、明净的天空和谐融为一体,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而篁岭也凭借做到极致的晒秋文化,成为“最美中国文化符号“。
3、梯田花海景观文化:
油菜花海是婺源乡村旅游一张最靓丽名片,篁岭村原来被抛荒的万亩梯田,通过梯田式油菜花海大地艺术景观的再造,成为阳春三月江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领婺源油菜花海旅游景区。
篁岭万亩梯田花海景观
PART
巨资投入的胆识、决心和魄力
笺桥
2009年婺源文旅公司正式启动篁岭村的搬迁、改造,到2013年启动营业,累计投资达到3.5亿元,这对当时并不算富裕的一家县级文旅企业,花如此巨资建设篁岭景区需要极高的胆略、决心和魄力。
后又追加投资到6亿元,陆续建成天街古巷、五桂香堂、奇异怪屋、冒险森林、极速溜索、热气球、红豆杉群、垒心栈桥、梯田花海、爱在心田等诸多景点。
PART
多产业融合
篁岭景区不是一个简单的乡村旅游景区,同时更注重与特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艺术、影视、演艺、文创、文博、教育培训、非遗、休闲运动等等。
主要项目有:美术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农家民俗生活体验基地、农耕文化展示基地、民俗文化演绎及古村精品酒店、特色农家美食等项目,
最终将篁岭村打造成了全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世界级的古村样板。
古村夜景
短短几年时间,篁岭从一个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变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篁岭样本的成功,为我国古村落活化的内源式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实施路径。
你好,我是骊雅!
一名文遗的行者
追寻中华文明的足迹
寻遗、拾遗,
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遗产的美学意境,
探访、整理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