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宗馥莉的辞职,让人感到十分突然和不解!
她的辞职信,迅速登上热搜榜,引发全民热议。
相信许多朋友在看到这则消息时,也是满脸疑惑。
宗馥莉离开娃哈哈?这难道不是宗家的企业吗?她向谁递交了辞呈?她离去后,娃哈哈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如果深入探索,会发现这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所知的要复杂得多。
娃哈哈,这个我们一直以为是宗家一手打造的企业,其实并非一家民企。
宗老的确是娃哈哈的创始人,他那骑着三轮车卖冰棍的传奇创业故事,也都是真实的。
然而,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中,宗老及其家族只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9.4%。
而娃哈哈的最大股东,是“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46%。
这家公司的名字虽然冗长且陌生,但追根溯源,其背后的实际控制者是“杭州市上城区财务局”。
换言之,娃哈哈并非纯粹的家族企业,也非我们常见的国有企业,而是一种特殊的“区属国企”。
这也解释了宗馥莉在辞职信中提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及部分股东对她接管娃哈哈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的原因。
法律上,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作为第一大股东,自然拥有质疑的权力。
除了这两大股东外,娃哈哈还有一个独特的第三大股东——“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持股比例为24.6%。
这个股东的存在,意味着宗老将企业的部分股份分给了员工,让他们也能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
这本是一桩美事,但可能正是因为职工持股工会的存在,才导致了今天的尴尬局面。
要彻底理解这一切,我们得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过去。
二、
1978年,33岁的宗老结束了15年的下乡劳动,回到杭州,接母亲的班,成为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的推销员。
这一干,便是十年。
1988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决定对校办企业进行改革,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以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
宗老抓住机遇,自告奋勇,成为校办企业的承包人,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
此后,一年后,宗庆后去了杭州光明电器仪表厂负责生产销售管理,开始推销电表,公司定的KPI是一年卖10万个,当时电表18元一个,就是要创造180万的业绩。
宗庆后跑楼串户,见人就推销,或许因为没啥竞争,又或者如宗庆后说的,他长了一副老实相,不会骗人,很快赢得顾客的心,180万的目标很快达成。那时没有提成,宗庆后干得多,赚得的利润也很多,贡献很大,但依然心甘情愿地拿34元每月的工资,心态很平和。
1986年,41岁的宗庆后因为业绩好,被任命为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经理,一年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跑去借了14万元,承包下这个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
为了尽早实现盈利目标,宗庆后蹬三轮卖冰棍,一根冰棍卖4分钱,几乎没啥利润,接着,他又走街串巷卖汽水、校薄。
这个校办企业,就是娃哈哈的前身。
也就是说,42岁的宗庆后开始创业了!他当时定下的KPI是年盈利10万元。
或许是因为宗老一开始就与校办企业有了承包的联系,加上后来创立娃哈哈后,兼并拥有2000多人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经历了多次改革,杭州市上城区的股份始终得以保留。
后来,宗老为了激励员工,保障他们的权益,便有了员工持股会。
这和那些千方百计侵吞国有资产的人不同,宗老的持股比例,也足以看出其格局,尽管凭他的实力,他有一万种办法实现完全控股,但他没有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本本分分维持好这种平衡。
也就是说,这么多年,宗老根本就不是一切向钱看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不向钱看,才赢得了全体员工和各方面力量的尊敬,让集团上下都能在他的指挥棒下,步调一致向前看,这才是成就娃哈哈的秘密!
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在当时看似没有问题,但在今天看来,却存在一个巨大的弊端。
三、
因为持股人数过多,导致娃哈哈无法上市。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企业上市前需要对员工持股进行股东穿透处理,最终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
然而,娃哈哈自实行员工持股以来,持股人数已超过1.5万人。
虽然宗老曾表示,娃哈哈无需上市,但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即使宗老有意上市,也可能力不从心。
这个股权结构,一直是娃哈哈发展的瓶颈。
没有资本的注入,企业的扩张便受限,天花板显而易见。
但宗老毕竟是宗老,他想到了一个创新的办法——组建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强的销售团队。
娃哈哈有一种独特的销售方式,宗老称之为“联销体”。
这种方式将经销商的利益与娃哈哈的利益紧密绑定,让经销商成为娃哈哈的战友。
凭借这种独特的销售模式,娃哈哈突破了原有的限制,成为国内企业的佼佼者。
同时,娃哈哈还拥有一个高度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去除了冗余的部门,将企业效率提升到了极致。
因此,娃哈哈在业内被誉为“效率王”。
然而,这些特殊的经营方式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宗老的个人能力和魅力超群,大家都敬他,爱他,服他。
换句话说,宗老的成功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宗馥莉回国后,没有立即接管娃哈哈,而是创建了“宏胜饮料集团”。
不是她不想接,而是接不了。
毕竟,在宗馥莉的计划中,上市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一旦上市,就必然要触及那1.5万员工的股份。
一旦触及员工的股份,宗馥莉能否让娃哈哈成功上市尚未可知,但她肯定会受到公众的指责。
毕竟,宗老对员工的关怀是众所周知的,年终奖、福利、分房政策等都做到了员工的心坎上。这也是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有那么多人自发来到娃哈哈集团门口悼念他。
因此,宗馥莉此时选择辞职,或许并非坏事。
不过,网上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宗馥莉是被迫出局的。
这种说法的流传,主要有两个原因。
四、
首先,宗馥莉辞职前不久,网上流传了一份实名举报,质疑她侵吞国有资产。
其次,宗馥莉的辞职信虽然简短,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甘。
于是有人怀疑,宗馥莉辞职并非因为无法接管娃哈哈,而是触动了某些人,即“部分股东”的利益。
毕竟,娃哈哈作为国内知名企业,拥有实体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和销售渠道,能够持续创造利润,对于那些善于在暗地里操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肥肉。
最关键的是,这块肥肉没有上市,也难以上市,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公开财务数据,也不需要接受市场的监督。
正如俗语所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而宗馥莉,怀揣着这块宝玉,却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自然容易被人踢出局。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却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
甚至有人引用《让子弹飞》中的经典台词,“我有九种办法弄死他”。
也有人在网上编段子,进行调侃。
至于真相如何,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
无论如何,万小刀还是希望,娃哈哈这家民族企业能够历经风雨,成为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字号。而不是在宗老去世不足一年后,就搞得一地鸡毛……
宗老生前批评宗馥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中国,只有员工真正服你,他才会听你的。依仗权势让人服膺只是暂时的,他会背地里跟你搞鬼。”
当年,她换掉娃哈哈形象代言人王力宏,虽然后来证明她没有换错,但也遭到了非议,引发了不少口水,就算决策正确,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也未必能让别人信服。
就算宗馥莉有才华、有能力,她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对的,但也要取得集团各层级的支持,让员工从内心接受她,才能形成合力,接过指挥棒,指挥好这一个交响乐团。
事到如今,万小刀也想劝宗馥莉一句:学学你老爸,一切向前看吧!
娃哈哈在宗老时代,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企业文化,无论最后姓不姓宗,都应该保留宗老留下的宝贵财富,珍视品质和品牌,关爱员工,尊重消费者,继往开来,才能再创辉煌。
如果只是换了管理者,娃哈哈的产品和质量永远是宗老时代的那个娃哈哈,永远那么正宗,甚至更好,那不管姓不姓宗,都是对宗老最高的敬意。
若非如此,那就真玩完了。
但愿结局是前者,愿娃哈哈的后继者,永远不辜负娃哈哈,永远不辜负宗老,向前、向前、向前!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在看”呗,谢谢。
八卦里见人性,江湖中见人心,关注万小刀的江湖公众号并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