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定脆弱,但我们有彼此
情感
健康
2024-03-27 14:51
上海
人的脆弱性真的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可以让我们尽量保持近乎正常。最近看了一部精神健康为主题的音乐剧,给我带来的感触颇深。这部叫做《近乎正常》的音乐剧拿过普利策最佳戏剧奖,讲述了一个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女性和她家人之间的故事。我的第一个感触是人类心智的脆弱真的好难以避免。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渴望生活在群体当中,但是归属于集体的必然代价就是个体总是会受到来自集体的束缚,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期待之间总有冲撞摩擦。比如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和不可以表达哪些情绪,可以对谁表达,很多时候都不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人类丰富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会和自己身上的每一种社会属性与社会角色产生拉扯,于是个体从出生开始就会不断感受到被塑造、被压抑、被否定。然而情感和欲望不会凭空消失,在压抑和不满的情况下,它们必然会以更加不可控的其他形式表达出来。抑郁、焦虑、包括更为复杂的双相情感障碍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产生的。我在和一些有双相的来访工作的过程中就发现ta们普遍存在与自己的某些情绪断联、解离的问题。比如有的人感知不到愤怒,有的人悲伤的时候只会觉得肚子疼。通过了解ta们的故事我发现,ta们经历了太多的压抑和忽视,太多地把大人的要求放在自己的需要前面,让自己变得麻木,而ta们的症状反而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抗争。所以看《近乎正常》的时候,我对戴安娜这个母亲角色的共情特别深。她看上去病了,她的病也给周围人带来麻烦,甚至让有些人觉得害怕,但是她的挣扎和痛苦背后是个体渴望自由表达,渴望做自己的强烈冲动。当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普遍来源于只看到症状,不看到症状背后真实的人在表达着自己正常的心理发展需求。不正常的来源恰恰是正常,这种辩证关系经常被人们忽视,而《近乎正常》恰好可以帮助我们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找到那条细细的人性关怀的红线。第二个感触的点是再次深刻感受到了爱对人类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近乎正常》里的女儿娜塔莉和妈妈戴安娜之间的母女关系呈现出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挑战与挣扎,这也让我想起了很多来访们和ta们的父母之间的复杂关系。爱的本质是看见彼此复杂性,接受和支持彼此的真实面貌,然后在每个人成为自己的曲折道路上给予比此一些宽慰与倚靠。我的来访们普遍可以从改变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中获得好处,关系改变不一定是变得更亲近,有时候甚至是有所后撤,但根本目的是让关系里产生更多的空间,让彼此那些隐秘的微妙情感得以表达,让双方都更有可能打开自己的感性面。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令人不安的,可是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我的成长和实现。一旦我帮助来访者看见自己的价值,重新喜欢和认可自己之后,ta就会毫不犹豫地做所有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包括在获得爱,创造爱这件事情上与他人建立合作。最终你会发现,爱不是简单纯粹,轻松随意的,不是童话里的幸福快乐和happily
ever after。在现实世界里,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足以承载人内心所有的复杂和混乱。我们都很复杂,我们都面临着来自环境和社会的压力,而爱你的人是这场挣扎当中你最忠实,最有力的盟友。当我看到《近乎正常》里的娜塔莉最终战胜困境时,这种以爱的名义取得的胜利让我无比感动。如果说对人“正常”的认知是人都应该健康快乐,顺理成章,那么对人“近乎正常”的认知就是我们注定有脆弱的时候,但只要我们有彼此,一切就会越来越好。最后也把《近乎正常》推荐给各位关注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议题的朋友们,这种将心理议题结合音乐和戏剧表演的新颖形式非常值得体验。音乐是超越语言的情感表达,在很多时候也能突破语言对情感的掩饰和肤浅化,所以我发现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内心一直在流动,但不是在思考,而是在真的感受剧中角色,同时感受自己。总之,是绝佳的观赏体验!《近乎正常》北、上、广三城热卖中,部分票档限时九折,详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