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回家相亲,不顾父母反对,娶了腿有残疾的女知青,恢复高考后,妻子考上了大学,更让没想到的是,妻子父母居然都是高干,我也因此改变了命运。
我叫唐小军,出生在陕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我家兄弟三个,我排行老三,我父亲当兵复员后,当了生产队长。
大哥和二哥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父母只供我一人读完了高中,不过大哥和二哥运气都不错,大哥在部队当了五年兵,退伍后,娶了粮食局副局长的女儿,婚后大哥去了粮站工作,吃上了“皇粮”。
其实,大哥和大嫂能在一起,也是小舅子帮忙撮合的,大哥在部队当兵时认识了小舅子,当时他们在一个连队,听大哥说,有一次出任务时,他救了小舅子一命,才有了这门亲事。
我二哥本想和大哥一样去部队当兵,但是二哥体检没通过,后来跟着三叔学了木匠,二哥跟着三叔到雇主家里干活时,雇主觉得我二哥老实勤快,就把女儿许配给了我二哥,虽然我二哥当了上门女婿,但是,婚后生活很幸福,二哥家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我高中毕业后,不甘心回家种地,和大哥一样选择了当兵,我比大哥要幸运,因为我是高中学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而且身体素质好,下连队后,我就担任了连队文书,后来又被提拔当了副班长和班长。
1976年,是我来部队当兵的第四个年头,我担任班长也有一年时间,我不仅获得了五次嘉奖,还荣立了一次三等功,而且还列入了预提干名单,我缺少的就是一个提干名额。
这年提干指标下来后,我们连队刚好分到了一个提干名额,虽然我在连队资历尚浅,但是论军事素质和能力,我不输连队任何一个班长,连长和指导员一致同意 ,将唯一的提干机会给了我。
我提干后,回家探亲看望了父母,父母得知我提了干,心里很高兴,想趁着探亲的机会,把我的婚事订下来。
我当时也想找个女朋友,于是在父母安排下,我见了几个女孩子,但是,交谈之后,我感觉都不合适,有的女孩子虽然长得漂亮,但是,性格不好,有的女孩子家境和工作都不错,但是,我们没有共同的话题,聊不到一块。
就当我打算放弃相亲时,公社刘主任跑到了我家里,说要给我介绍一个对象,我没好意思拒绝,见面之后,我才知道她走路不利索,我当时有些生气,因为刘主任并没有告诉我这些,他只是说女孩人很好。
我本想敷衍一下,和她聊几句就说不合适,但是,我对她了解后,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女孩名叫刘淑娟,是来我们公社插队的北京知青,她来农村插队已经七年时间了,她的腿也是在插队期间受的伤。
刘淑娟家境富裕,父母都是高干,后来父母被下放到了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刘淑娟响应号召来到了农村插队,自从刘淑娟受伤后,就被安排到了村小学,当了临时代课老师。
当时公社小学只有二十多个学生,连像样的书桌和课本都没有,刘淑娟自己筹钱给学生买课本,为了孩子有学上,刘淑娟挨家挨户到老乡家里做思想工作,在刘淑娟的和公社社员努力下,重新盖了学校,孩子们有了新书桌,改善了学习环境。
我心里很佩服刘淑娟,她不远千里来到农村插队,而且心甘情愿扎根农村,让村里孩子有学上,她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我,我也改变了对刘淑娟的偏见,我还拿出自己攒了两个月的工资交给刘淑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孩子。
我和刘淑娟第一次见面,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回到了部队后,每个月都会给刘淑娟写信,1977年恢复高考后,刘淑娟来信说,她考上了大学,要回城里读书,我心里既高兴又失落。
我以为,我和刘淑娟的缘分会到此结束,没想到,刘淑娟上大学期间,并没有中断和我的联系,还多次来部队看我,我们彼此相互鼓励,1980年刘淑娟来部队看我,在战友见证下,我鼓起勇气向刘淑娟表了白。
刘淑娟大学毕业后,回到北京当了老师,1982年,我打算和刘淑娟结婚,我到北京看望了刘淑娟父母,她父母对我没意见,只希望我能好好对待刘淑娟。
我没想到,父母居然不同意这门婚事,不管从家境还是学历,刘淑娟都比我强,但是父母还是希望我,找一个农村姑娘结婚。
在我和刘淑娟交往的六年时间里,我觉得刘淑娟就是我这辈子要找的人,我和父母僵持了一个月,最终不顾他们反对,和刘淑娟领证结了婚。
我和刘淑娟结婚后,调到了北京某部队,直到1996年,副团转业,如今我们一家人都定居在了北京,日子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