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有处“燕然”石刻

民生   2024-08-29 12:43   湖南  


新晃有处“燕然”石刻

作者:杨昌坤
新晃有处“燕然”石刻,位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然县兴隆中学的侧山湾。裸露的丹霞岩壁上,两个“燕然”隶体大字,笔力雄浑,字迹饱满,刻功苍劲。“燕”字高81厘米,宽76厘米,“然”字高67厘米,宽79厘米。神州大地上“燕然”石刻有很多处,但出现在黔首楚尾的新晃实属罕见,当地人把摩崖石刻附近取名为大字湾。

古人说到的“燕然”,有四种含义。一是古山名,指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二是泛指边塞,古诗文中时常引用驻守边关或建立功勋;三是书法名,指汉代班固所撰《封燕然山铭》;四是指古代地名,唐代实行羁縻政策,为统治回纥诸部而设立燕然府。因而,“燕然勒石”“封狼居胥”为历代封建王朝武将的最高荣誉。

观摩“燕然”石刻,仿佛时光又穿越回我国古代的大汉王朝。

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6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副将征西将军耿秉率八千汉家骑兵以及归附汉廷的八千羌胡骑兵,再加上南匈奴的二万骑兵浩浩荡荡北征西剿。大军兵分三路,围歼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次年,窦宪又率军夺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以西),北匈奴至此崩溃,单于败逃,汉军直追击至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匈奴军一万三千多人,获牲畜百余万头,周围部落归降汉室共八十一部计二十余万人。此时汉军已然出塞三千余里,疆域更阔,遂命班固作颂,刻铭燕然山(蒙古杭爱山),纪汉威德,是为“燕然勒功”。

此后,“燕然”成为“建功立业”与“胜利”的代名词,在国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历朝历代对“燕然”的歌颂褒奖有加,传诵至今。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若班固燕然之勒,张昶华阴之碣,序亦盛矣”;唐代李峤《饯薛大夫护边》诗:“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窦巩《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明汪廷讷《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系颈,马到处燕然勒名”。

新晃为何也有“燕然”石刻?史志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民间有三种传说。

一说是伏波将军题刻。东汉初年武陵五溪(湖南、贵州交界)蛮夷发生叛乱,汉光武帝派兵平蛮,之前派出几任大将征讨未果,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派伏波将军统率4万人南征,平息了五溪之乱。伏波将军的指挥部设于辰州,当时的新晃隶属辰州府,为辰州府边庶,刻“燕然”二字于此彪炳功绩。

二说宋朝宰相章惇题刻。熙宁十七(1084)年,五溪叛乱,章惇带兵收复晃州、波州等十七州。故“燕然”疑其胜利班师时所题。

三说是李白流放夜郎所题。李白在长流夜郎那段时间里,有两首诗中写过燕然。一是《长相思.二》:“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二是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有记:“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公元757年冬,李白因附逆罪本该腰斩,幸得郭子仪力保流徙一千里到夜郎。流徙夜郎,功名从此如流年逝水,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也“忆君迢迢隔青天”……越思越痛,越痛越想。李白悲从中来,挥泪题下“燕然”二字,刻石于大字湾,把愁绪和功名永远留在不会说话的石头上,表明心迹。

时光悠悠,“燕然”石刻见证了民族的融合与进步,见证了波云诡谲的历史长河。直到民国23年,晃县县长李奉三察看“燕然”石刻,并题款于旁:“世传李太白题此,款识莫能辩,嗣而葺之,此韵事也。”再到后来,公元2020年,怀化迎丰公园二期植物园根据新晃“燕然”石刻的原迹拓片按1:2的比例放大雕刻置入园中,才广为人知。

当然,新晃“燕然”石刻的出处也只是据传说和推测,都不足以作为是谁在晃州留下的“燕然”石刻的结论,但石壁上的“燕然”石刻已是千古不争的事实,此谜仍有待于后人考证揭开。颇为遗憾的是,眼前的“燕然”石刻,湮没于荆棘之中,隐身于民宅之背,若无人指点,难见其尊容。如不采取保护措施,“燕然”石刻也许会因某种原因毁于一旦,这种具有彰显“建功立业”和“胜利”的代名词,也可以说是曾经留在晃州土地上的文化韵事,值得珍惜。


军哥骨康馆




解决各种骨病关节疼痛





抖音关注 小强多多

更多搞笑段子

抖音搜索 小强多多 

抖音扫码+关注





END





新锐直播业务范围
广告宣传、视频摄制
及各类活动录制
联系电话:15399815156(微信同号) 
法律顾问:新晃维权法律服务事务所
电话:18692501666 潘柳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新晃

便民

同城

新晃新锐传媒工作室
欢迎关注!新晃新锐传媒,是百姓的传声筒,政策的宣传员,一如既往以服务新晃,便捷生活为宗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