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贞来:从延乔读书处到延乔路

文摘   2024-11-18 17:31   中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匕

采风作品

从延乔读书处到延乔路

■ 靳贞来

前几年,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持续大热,陈独秀之子陈延年、陈乔年为革命从容就义的事迹,让无数观众为之深深地动容......

今年1017日上午,我与“同步悦读”首期写作研习班学员一道,来到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南水关巷22号的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

这是一组晚清民居式建筑,穿枋式木构架、硬山顶、小青瓦合瓦屋面。整个建筑共四进,每进面阔三开间,木制结构的房门和窗棂显得古朴雅致。小巧别致的庭院内摆满了绿植花卉,彰显生机与活力。

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五六岁时先后在此读私塾,辛亥革命后才进入新式学校学习,这里是陈氏两兄弟接受国学启蒙教育的地方,它见证了两位烈士少年时期的成长、求学经历。

读书处正门上方的黑色匾额上写着“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隶书字体,序厅上悬挂着“以生命赴使命——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生平事迹陈列”红色牌匾。

步入二进院落,只见鲜花簇拥中,陈延年、陈乔年的雕像矗立其间,身姿挺拔、目视前方,展现了两位烈士步履坚定、英姿勃发的精神风貌。院落两边长廊以及各组房间依次陈列着兄弟二人的生平事迹与革命历程,整个展陈分为四个单元,通过实物书籍、图文、影像资料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陈延年于1898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陈独秀长子。他个头不高,身体壮实,皮肤粗糙黝黑。再加上性格内向,平时又喜欢看书,不太爱说话,怎么看也跟读书人沾不上边,所以家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黑面武生”。陈延年的气质也很符合“武生”这个描述:性格刚毅、脾气倔强,认定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坚持下去。这种性格贯穿了他的一生。

一次,安庆老家的叔祖母谢氏带家人在上海找延年、乔年,见他们衣着破旧,生活艰苦,当即要给他们添置衣服用具,并提出今后汇款供他们上学,但兄弟俩坚持要自食其力,谢绝了叔祖母的好意。

著名女画家潘玉良的丈夫潘赞化曾描述过寒夜见到陈延年的情景:“海上北风大作,气候寒冷,路旁电灯昏蒙不明。远见一团寒气,向我方来,近视之,延年也。一身寒雾笼罩,如沙漠上小羔羊。以手抚肩背,仍服袷衣(注:单衣),即问曰:'子无寒乎?’延年路旁拱而立曰:'尚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传来消息,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入狱。有一天潘赞化问陈延年:“这场运动你怎么看?”陈延年回答说:“这次学潮,含有无产阶级斗争之意义,千古未有。”“那你对自己父亲被捕怎么看?怕不怕?”延年回答:“既做不怕,怕则不做。如有必要,我和乔年都会求此机会做光荣牺牲。”此时的他,已经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了。

参加革命以后,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他给自己定下了“六不”:不照相、不脱离工农群众、不谈恋爱、不滥交高朋名人、不铺张浪费、不大饮大食。他这样做,一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二是为了更好的掩护自己。而这种近乎苦行僧的生活,他一直坚持直到牺牲。

与陈延年长得像个武夫相比,弟弟陈乔年正好相反,身材瘦削修长,白白净净,性格外向。历史记载陈乔年皮肤白皙,脸颊红润,同志们亲切地称他“苹果”。虽然兄弟俩长相、个性各不相同,但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相亲相敬,直到牺牲。



陈延年比陈乔年大四岁,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老家的时候,两个人就一直待在一起。后来被接到上海,一开始,陈独秀安排陈延年跟潘赞化学习法文,陈乔年因为年纪小,跟随自己读书。

在上海期间,陈独秀要磨练两个儿子的意志,所以要求他们食宿自理。陈延年就带着弟弟到外面勤工俭学。兄弟两个吃住学习都在一起。陈延年作为兄长,对弟弟照顾有加,无论什么都最先想到弟弟。而陈乔年也对哥哥敬重有加。在哥哥的影响下,陈乔年也选择了无政府主义的信仰。后来他们双双考入震旦大学,不久他们又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们先是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后来在现实的洗礼下完成了信仰的转变。在五四运动中,兄弟俩也在一起游行示威,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318日,他们一起离开巴黎,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这几年,陈延年与陈乔年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无论是从信仰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做到了高度同步。

可是,分离的日子还是来了。1924年夏,陈延年被调回国内,陈乔年到车站为哥哥送行。谁料这一别竟是永诀,自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从此兄弟俩结束了22年的共同生活,天各一方,在不同地方领导革命。

陈延年回国后,被派赴广州工作。他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部长,不久又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一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延年被任命为江浙区委书记。不久江浙区委被撤销,陈延年为江苏省委书记。然而由于叛徒出卖,江苏省委机关很快就被破坏,陈延年不幸被捕。

在狱中,陈延年化名陈友生,因此最初并未被认出,后来因熟人的指认而暴露。陈延年的身份暴露后,国民党对其进行威逼利诱,妄图从他那里得到口供,却一无所获,只得下令将陈延年秘密处决。

192774晚,陈延年被国民党反动军警秘密押赴龙华刑场。临刑前,反动军警喝令他跪下。陈延年愤怒地高声喊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刽子手们恼羞成怒,强行将其按倒。可是只要一松手陈延年就一跃而起。刽子手干脆一拥而上,再次将他按倒,并用乱刀将他杀害。而那一年,陈延年只有29岁。

陈乔年于1924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组织部部长、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1927年陈乔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6月起任中共中央代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被党中央调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秋,又被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



1928年,陈乔年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却宁死不屈,最后光脚走在血水和泥水里,遍体鳞伤,从容赴死,年仅26岁。牺牲前,他还乐观地说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兄弟二人都就义于上海龙华刑场。他们相继牺牲,前后只相差了一年。两人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一生,牺牲时均不足30岁。

虎父无犬子,陈延年、陈乔年最终成长为优秀的革命战士。他们牺牲前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成为了父亲陈独秀的骄傲。

《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陈延年、陈乔年相继牺牲后,193612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那时候陈独秀还在南京监狱。听到这个消息,他高兴得跳了起来,然后马上托人打酒买菜。在牢房里,他摆好了菜,斟满一杯酒,高举齐眉说:“大革命以来,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他斟了第二杯,嚎啕大哭:“延年啦,乔年啦,为父的为你俩酹此一杯!”

龙华的桃花凋零在他们盛开的年华,而他们忠于革命、九死不悔的步伐从未改变。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父子三人都是革命先行者且同为中共中央委员。这又是个普通的家庭,《觉醒年代》中有一个片段:父亲陈独秀掏出自己炒的南瓜子递给儿子,并帮陈氏兄弟把行李箱装上车。看见父亲苍老的身影,延年转身抱住父亲,而后父子三人紧紧拥抱的场景,让观众从普通父子生离死别中感悟到革命者为救亡图存不惧牺牲的民族大义。

肃立在陈延年、陈乔年的雕像前,我们一起深深地三鞠躬,并凝视着两位烈士坚定而深邃的目光,思绪万千,写下七律《瞻延乔读书处》:

庭院初冬沁菊香,延乔童学度时光。

栋连灰瓦幽幽径,屋叠青砖栩栩墙。

敬汝豪情何敢忘,佩君壮举亦轩昂。

英雄风骨今犹在,华道通衢向远方。

从安庆的延乔读书处归来,我又驱车来到合肥的延乔路。延乔路不长,只有1.2公里,却代表着两位烈士既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延乔路东侧不远处,有一条与之平行的道路,叫集贤路,纪念的是陈氏兄弟葬在安庆集贤关的父亲陈独秀。

父子三人自上海一别再没重逢,人们只能在现实世界里让“延乔路紧挨集贤路”隔空呼应。曾参与延乔路命名工作的专家说:“我们在给道路命名时萌生让父子三人重逢的想法,但当时纪念陈独秀的‘独秀山路’及附近道路命名已完成,经过多方考量,决定将延乔路编排在集贤路附近。”



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往了——繁华大道!

据了解,改造提升后的延乔路分为“三点、一线、两延伸”。三点分别为北入口纪念广场节点、延乔路小学节点及繁华公园节点;“一线”为以红色之路串联起的延乔路整个街道;“延伸一”是由延乔路向繁华大道延伸,寓意这繁华盛世终如他们所愿;“延伸二”是延乔路往汤口路延伸,通往集贤路方向,寓意传承父志,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现在的延乔路焕然一新,北入口是延乔路纪念广场,设计采用温情感恩的情境,激发当代年轻人的爱国情怀。

纪念广场以“穿越之门”为中心,借鉴了兄弟二人早年读书及战斗之地——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造型,门洞中设置对景,种植了一棵双干的罗汉松,象征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纪念广场两边墙壁各开2926道石缝,象征兄弟二人从出生到牺牲的年龄,纪念墙正面雕刻英雄之花——木兰花;背后雕刻二人对当代人的寄托“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景墙前广场铺装采取以“穿越之门”为中心,放射状弧形切割而成,其中穿插着灯带蔓延开去,象征着无数星光簇拥着延乔二人。

如今,我们已然享受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走上了锦绣光明的繁华大道!每逢纪念节日,延乔路上就会开展各种主题纪念活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通过各种方式缅怀着英烈。

站在纪念广场前,敬献一束鲜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写下散曲《中吕•满庭芳•走过延乔路》:

凌霜沐风,高楼林立,广场双松。披荆斩棘今怀颂,觉醒先锋。延乔短、集贤在东,并肩行、终未相逢。心飞迸,繁华径通,念独秀双雄。

靳贞来,笔名车前草,现居住合肥市,“三农”工作者,管理学博士。爱好文学与诗词创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最喜欢的一句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延伸阅读——
征稿: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年终盘点: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一览(关于微刊)
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几点建议
《作家天地》文学期刊把“同步悦读”作为选稿基地

特别关注——投稿指南(点击下方阅读)

《军绿》面向全国征稿
菱湖杯“文旅中国”面向全国征稿
投稿邮箱:tbyd2016@163.com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并阅读更多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

同步悦读书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国发布的新媒体,旨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目前拥有一个庞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团队和读者群体。《同步悦读》秉承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阅读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培养文学新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拥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