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工业”)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美银、高盛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北京京东工业品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数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其国内运营主体。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3月30日,京东工业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同年4月,中国证监会曾向京东工业发布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其说明关于独立性、协议控制架构、主要运营实体、股权变动情况以及募集资本的使用情况。根据京东工业披露显示,IPO前,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通过MaxI&PLimited持股为3.71%。众所周知,其母公司京东热衷于分拆上市,而京东工业是否已然实现独立性,可以独自“行走”?资料显示,京东工业于2017年开始布局专注于MRO采购服务的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所谓“MRO”,即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是Maintenance(维护)、Repair(维修)、Operation(运行)的缩写,包含了工业生产三大关键环节,囊括实验室用品、电线电缆、焊接用品、机械设备等。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显示,按2023年的交易额计,公司排名第一,规模是第二名的两倍。按2023年的交易额计,公司亦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4.1%。根据灼识谘询的数据显示,2023年,按SKU数量计,京东工业在中国提供最广泛的工业品供应。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提供65个产品类别和约4166万个SKU。截至2024年上半年前的十二个月内,商品供应源自于覆盖全国的,由约9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广泛的工业品供应网络。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京东工业的收入分别为103.45亿、141.35亿、173.36亿、86.20亿;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12.34亿、-13.34亿、479.9万、2.91亿;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分别为4.41亿、7.66亿、9.01亿、5.07亿。同一时期内,毛利率分别为18.6%、18.0%、16.1%、16.9%;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0(不适用)、36.6%、22.6%、20.3%;净利润率分别为-11.7%、-9.8%、0.0%、3.4%;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分别为4.3%、5.4%、5.2%、5.9%。京东工业表示,尽管毛利持续增长,但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由于公司的商品收入贡献不断增长所带来的收入结构变动,而相较服务收入,商品收入的毛利率较低。在较小程度上,毛利率的波动亦归因于公司持续加大产品供应、吸引更多新重点企业客户及优化供应网络,令商品收入结构发生变动。于往绩记录期间,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来自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其占比分别为91.6%、91.5%、93.0%、93.6%,毛利率分别为11.4%、11.0%、10.0%、11.5%。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加20.3%,主要是由于交易额的持续增长,其次是由于重点企业客户越来越多地选择直接向公司而非通过交易平台采购产品,从而带来的收入结构变动。这一转变乃由于公司向客户实行了太璞全链路解决方案以及彼等对增值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公司的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3.1%,而提供服务的收入同比减少9.6%,主要是由于交易平台收入减少。交易平台收入的这一减少主要归因于交易平台交易额减少及对平台使用费进行的定价调整。此外,京东工业还披露了一些关键数据,报告期内,京东工业的交易额分别为174亿、223亿、261亿、125亿;重点企业客户数量分别为6300个、6900个、9500个、8000个;其平均交易额分别为100万、140万、120万、70万。2021年至2023年,重点企业客户交易额存留率分别为125.8%、139.3%、114.9%。虽然2023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客户数量为6900个,2023全年的迅速提升至9500个,而2024年仅半年时间,客户数量又大大减少,同时,平均交易额和存留率从2023年就开始下滑,直至今年上半年低于100万。其中,归属于重点企业客户的交易额分别为62亿、95亿、116亿、53亿;归属于中小企业的交易额分别为55亿、64亿、83亿、36亿。京东工业坦言称,由于公司战略性地专注于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工业品,以帮助重点企业客户降低整体采购成本,从而提升客户体验、培养忠诚度及增加客户黏性,因此归属于重点企业客户的商品收入毛利率较归属于中小企业及其他客户的商品收入毛利率相对较低。在重点企业客户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京东工业不得不扩大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的投入。报告期内,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分别为4.78亿、5.65亿、7.03亿、3.67亿;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6%、4.0%、4.1%、4.3%。其中,由京东集团分配╱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的开支分别为1.78亿、2.18亿、2.98亿、1.52亿,其占比分别为37.2%、38.5%、42.4%、41.5%;推广及广告开支分别为1.49亿、1.06亿、1.05亿、4468.3万,其占比分别为31.2%、18.8%、15.0%、12.2%。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增加22.2%,主要归因于员工福利开支增至,乃由于支持及改善客户体验的销售及市场推广人员增加;及由京东集团分配或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的开支增加。同一时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2.80亿、3.45亿、2.95亿、1.47亿。其中,由京东集团分配╱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的开支分别为8926.8万、9942.7万、9444.7万、4051.5万,其占比分别为31.9%、28.8%、32.0%、27.6%。公司表示,2022年至2023年,研发开支有所下降,是由于公司优化组织架构以培养一支高效的研发团队。此外,在一般及行政开支中,由京东集团分配╱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的开支分别为3951.7万、5906.3万、3893.3万、1701.7万,占比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5.1%、41.4%、12.4%、18.8%。由此可见,在期间费用中,均包括了由京东集团分配╱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的开支,无不显现出对京东集团的依赖。京东工业表示已与京东集团及其联系人订立多项部分豁免及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包括由京东集团提供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与京东集团共享忠诚计划及由京东集团及其联系人提供支付服务安排;由京东集团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若干其他部分豁免及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报告期内,京东集团及其联系人(如适用)就以下安排收取的费用包括,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分别约占营业成本及经营费用的3.0%、2.9%、2.7%及2.6%;忠诚计划安排分别约占营业成本及经营费用的0.3%、0.2%、0.2%及0.1%;支付服务分别约占营业成本及经营费用的0.8%、0.8%、0.7%及0.6%;及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分别约占营业成本及经营费用的2.3%、2.1%、2.2%及2.6%。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首先,京东热衷于分拆上市可能是出于多种战略考虑。一方面,通过分拆上市,京东可以更好地聚焦不同业务板块的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分拆上市也有助于京东筹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各业务板块的创新和扩张。”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而言,哪一方受益更大取决于具体分拆情况和市场环境。从母公司角度来看,分拆上市可以释放子公司的潜在价值,提高母公司的整体估值,并为其带来额外的资本回报。从子公司角度来看,分拆上市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助于其更好地发展业务和市场拓展。”江瀚进一步表示,“投资者在考虑投资京东工业时,无疑会关注其背后的母公司京东集团的情况。京东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之一,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为京东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京东工业与京东集团之间的费用种类和金额确实不少,这些费用反映了两者之间紧密的业务联系和合作。投资者需要仔细分析这些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以及它们对京东工业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尽管京东工业作为子公司被拆分出来寻求资本化,但投资者仍然需要关注其与京东集团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性。如果京东工业能够与京东集团保持紧密的合作和协同,共同推动业务发展,那么这将有助于提升京东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价值。”(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