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文稿》凌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本

时事   2024-11-19 18:37   安徽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文稿》2024年第10期“市委书记谈乡村振兴板块刊发了黄山市委书记凌云署名文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本》。

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农业农村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安徽省黄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小切口、微改革,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以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为抓手,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着力实现乡村产业丰美、人才秀美、乡风纯美、生态绿美、社会和美“五美”目标

黄山市相继承办2022年全省乡村建设行动暨美丽乡村推进现场会、2023年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全市乡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位居安徽前列;和美乡村建设全域覆盖,连续10年走在安徽前列,7个县区全部获评安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基层首创蔚然成风,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金融等协同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探索走出了黄山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坚持跨界融合 赋能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依托乡村优质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村、村、村戏、村赛、“村官5个村IP,推动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链条升级。

深耕土特产大力发展徽茶、中药材、养殖等“茶花草鱼”土特产,全域推进茶园绿色防控,打造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2023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260亿元,出口值占安徽85%、全国15%;培育黄山贡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菊花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创建“徽五味”道地药材品牌,全市中药材综合产值38.6亿元;培育壮大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预制菜,徽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10亿元;全面打响“田园徽州”、“黟品五黑”、“歙采缤纷”区域公用品牌,乡村全产业链产值超1050亿元。

融合农文旅坚持农文旅、商文旅、康文旅融合发展,常态化开展文旅新品发布,持续发布“五小美”主题体验线路和主客共享产品,推出小众网红村、新品徽州美宿、徽式茶点等系列产品,成功打造西溪南、塔川等276个乡村“微景区”,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研学修学、生态康养、低空飞行等沉浸式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244万人次、总收入超400亿元。2023年西递宏村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西溪南成为现象级核心吸引物,黟县荣膺首个国家级“村”字号旅游度假区。



坚持生态优先 扮靓人居环境

优化升级和美乡村建设黄山模式,同步推进村庄整治和绿色生态家园建设。

保护生态本底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统筹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在安徽率先开展农药集中配送,新安江水质连续12年稳定向好,“新安江模式”在全国28个流域(河段)、24个省级行政区推开。

焕新乡村颜值以景村融合理念推动乡村建设,下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精提升,累计投入75亿元全域推进净化、绿化、亮化、彩化、美化,在安徽率先建成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3.7%,均居安徽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3次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携手上海大学等推进艺术乡建,推出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大赛、田园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食创意设计公开赛、“青春长三角高校(黄山)创意设计大赛”、“村ART”等赛事平台,全面提升乡村品质和审美品位,全市48个村入选安徽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总量安徽第一,歙县入选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

推进价值转化发布安徽首个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地方性标准,成立安徽首个生态产品交易所,创新推出“村落徽州”保护利用、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VEP(某一特定地域内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收益权质押贷款三把“绿色钥匙”,“村落徽州”保护利用模式全省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实现市域全覆盖,7个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项目库,全国首单VEP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落地黄山并实现跨省合作,黄山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坚持系统观念 推进城乡融合

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科学高效配置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规划引领聚焦农民实际需求,坚持“布局联片、规划联编、多村联建、产业联培、各方联动”,高标准编制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五微”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导则等,构建“多规合一”的和美乡村规划建设体系,建强乡镇规划员、驻村规划师队伍,把好乡村建设、整体风貌源头关。

全域联动一体推进全域文明、全域旅游、全域平安、全域食安、全域生态文明“五个全域”创建,实施“大景区·花满城”三年行动,以景区标准推进镇景村一体化发展,连续17个月调度重点乡镇和景区(街区)改造提升,总结推广最干净城市屯溪标准、皖南古村落景区“席地而坐”管理规范等25项地方标准,迭代升级景区城、景区乡(镇)、景区村、景区街、景区路,全力打造“小而美、小而优、小而雅”的特色县城,全域大景区大花园主客共享、近悦远来。

优化供给聚焦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健全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四好农村路”、农村饮水供水维护、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等便民工程,村医服务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3%,乡镇电动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达92.7%,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成功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乡村学校成为农村最好最美的建筑,大大提升在地村民生活舒适度和到村游客体验感。



坚持创意运营 促进共同富裕

以创意、改造产业、赋能发展,完善乡村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推动创意变生意、资产变资金,促进共同富裕。

创意乡村运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入股土地资源11万余亩、资金5.4亿元,累计盘活利用农房4400余幢。在安徽率先创新乡村运营机制改革,注册成立507家县乡村三级运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8700万元。

集聚人才资源在安徽率先成立市级新农人协会,举办首届中日韩新农人交流项目,培育壮大祁民公社、黟县黑多岛等数字游民社区,吸引千余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运营师、乡村主理人等新力量人才扎根黄山,全市乡村振兴人才总量超4万人。

助力强村富民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4.4万元,其中超50万元以上的村594个、占比86.2%,徽州区、黟县突破100万元,3个县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进入安徽十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始终稳居安徽前列,今年上半年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62,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百姓幸福靠山。



坚持传承文脉 树立文明乡风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有关精神,传承徽州文脉,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增强乡村发展动能。

保护第一、传承优先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徽州文脉传承工程,黟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总数均居安徽第一、全国前列,黄山市成功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安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城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总数居安徽首位,徽州堨坝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自然、非物质文化、记忆四大遗产项目全覆盖,安徽唯一。

最小干预、活化利用依托古建筑发展徽州美宿产业,制定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出台促进民宿发展20条,3200余家民宿综合效益超120亿元,黄山市跻身全国首批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出目连戏、板凳龙、徽州大鱼等一批非遗文创,在安徽率先推出十大文物主题游径,中国戏曲戏剧微电影节、非遗国际时装秀等活动广受好评。黄山市成功入选全国秋季“村晚”主场,汤家庄入选全国冬季“村晚”示范点。文化产业考核保持安徽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3年居安徽首位。

以文化人、树立新风深挖徽文化优秀因子,创新开展“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打响“德耀黄山”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占比稳居安徽前列、各级文明村镇占比超94%;创造性推出村落徽州文化特派员,因村制宜设置戏曲舞台、乡村市集空间,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文化驿站,高质量办好乡村戏曲节、乡村艺术展、国际艺术季等文化惠民活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



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治理效能

始终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深入实施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委书记每月调度重点乡镇,分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每月调度和美乡村建设,区县委书记常态化调度重点乡镇、重点村,乡镇、村书记持续开展话振兴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选派600多名乡村书记赴浙江丽水、湖州等地沉浸式学习,30名精品示范村书记到陕西袁家村考察,成为懂党建、善管理、强经营的“多面手”。

深耕乡村治理坚持党组织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建立“多网合一、联动共治”的基层网格服务体系。全域推开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建设,推深做实“富山解忧”、“驻村夜访”、“塔坊日记”、“响潭实践”等有效做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居安徽前列。

激活发展动能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建立健全“道德银行”积分等制度,大力推广板凳会、户主会等做法,创新推出“新安夜话”等发展品牌,引导村民围绕乡村建设发展献计献策,有效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作者系安徽省黄山市委书记)


来源:徽州风365
照片:王婧 王德馨 程向阳 汪澄 张晓晖
黟县宣传部 本报资料图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程红妹  二审:王婧  终审:王翠竹
推荐阅读

一步一个脚印把“愿景图”变成“实景图”——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在黄山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祁门县干部任前公示
名单公布!祝贺黄山这4人
每人1000元!安徽发放这一补助

黄山日报
在这里,读懂黄山阅尽徽州。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