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在银行的基层岗位上,尤其是在当前卷得不能再卷的环境中,没有人脉、资源不足的员工往往会感到业务难以推进,重重困难:
1. 客户开发难度大:资源匮乏,陌生拜访效果有限
“去拜访一下客户,就能变成自己的资源”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大多数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早已被其他银行深耕多年。陌生拜访要想“撬”动这些客户,难度可想而知。
现实情况:
客户粘性强:很多优质客户与银行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会轻易转移资金或更换金融服务提供者。
客户需求多样:客户不只是需要基本的存贷款服务,他们需要的是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而对于没有资源的基层员工,想要单靠一次简单的拜访打动客户,难度非常大。
应对策略:
精准定位客户:利用银行内部的数据分析,结合自己的社区或市场情况,锁定一些有潜力的客户群体,而不是盲目“扫街”式的拜访。
深度挖掘需求:通过与客户的多次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痛点,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建议。
2. 人脉资源稀缺:缺乏社会关系的积累
在银行业务中,人脉是至关重要的资源。老员工常年积累的人脉和关系网能够为他们带来稳定的业务来源,而刚进入行业或是长期在后勤岗位转到业务线的员工,往往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
现实情况:
缺乏信任基础:客户更愿意与自己熟悉、信任的银行员工合作,而不是一个“陌生面孔”。
竞争激烈:在资源稀缺的市场环境下,没有人脉的员工要面对的不仅是客户的不信任,还有来自其他银行和同行的激烈竞争。
应对策略:
内部资源利用:与老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参与银行内部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从内部获取一些潜在客户线索和业务合作机会。
积累自己的圈子: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圈子、亲朋好友开始,通过小额、低风险的业务积累初步的信任和业务关系,再逐步扩大客户范围。
3. 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突出差异化优势
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趋于同质化,客户难以看到明显的差异化。对于没有经验和资源的基层员工来说,仅靠产品推销很难打动客户。
现实情况:
客户选择增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高净值客户,面对各家银行类似的产品和优惠政策,往往会挑选服务更好、附加价值更高的银行合作。
创新空间有限:基层员工的工作内容更多是执行层面的,缺乏在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创新上的自主权,这就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特色。
应对策略:
提升服务质量: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服务的差异化显得尤为重要。关注客户的细节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和咨询,让客户感受到“人无我有”的附加值。
灵活运用政策:利用好银行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内部资源,比如利率优惠、手续费减免等,灵活应对客户的不同需求。
4. 任务指标压力大:业务不达标直接影响收入
基层员工的业务指标往往和绩效、收入挂钩,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不仅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的压力,甚至还可能被调岗或淘汰。
现实情况:
指标分配不公平:有时因为某些原因,业务指标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情况分配,可能导致某些区域或某些员工面对不切实际的目标。
心理压力大:长期的任务压力会让员工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影响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
应对策略:
科学设定目标:员工可以和上级沟通,分析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如果目标明显不合理,可以尝试申请调整,或者寻求其他支持和资源。
短期目标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的、可实现的短期目标,逐步完成,减少压力,增加成就感。
5. 环境与政策变化:外部因素带来不可控影响
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因素往往会对银行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基层员工,面对这些外部变化时显得非常被动。
现实情况:
市场波动影响:经济下行期,客户的投资和贷款需求减少,业务量下降明显。
政策调控频繁:比如监管政策、房贷政策等的调整,都会直接影响业务开展,导致很多原本计划中的业务无法落地。
应对策略:
紧跟政策变化:及时了解和学习国家政策和行业动态,提前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转移业务重心:在某些业务受到政策影响时,可以尝试调整业务方向,比如从房贷转向小微企业贷款或个人消费贷款等。
结语
在银行基层,没有人脉、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确实很难轻松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