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染
病
科
感染性疾病科入院记录书写重点要求
入院病历与入院记录参考一般病历写法,但对下列各项应特别注意。
一、现病史
1.详细记录起病诱因、发病日期、缓急、慢性病复发时间、程度、性质及演变过程。
2.发热:其开始时刻、体温高低、热型变化如何;发热时其他症状有无加重,有无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酸痛、抽搐、惊厥、谵妄、昏迷、狂躁不安等其他症状伴随出现;热退急缓,是否伴随出汗等其他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无蚊虫叮咬。
3.皮疹:其出现日期、数量、形态、顺序及部位如何,是否伴随瘙痒、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
4.黄疸:起病方式、有无劳累、饮酒、药物或毒物等诱因、黄疸程度、大小便色泽,有无皮肤瘙痒、群集发病、外出旅游就餐史;伴随症状,如发热、乏力纳差、腹胀腹痛等,黄疸时间与波动情况。
5.呕血和黑便:出血的方式、性状、数量、颜色,注意排除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咯血,有无伴发全身症状,如口渴、黑蒙、头晕、心悸、出汗,了解发病年龄、季节、诱因(如进食硬质食物、饮酒、药物、应激因素等)。
6.恶心和呕吐:发生的时间、诱因、程度与进食的关系;是否是喷射性呕吐,其他伴随症状或体征,如发热、寒战、黄疸、眩晕、头痛、腹痛、腹泻、尿黄等及服药史、手术史、月经史;呕吐物的性质、数量、颜色和气味。
7.腹痛、腹泻:起病缓急、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生时间,大便性状、次数、颜色和气味,与腹痛、进食的关系,有无进食不洁食物、群体发病、里急后重、发热、皮疹、脱水、休克、消瘦、腹部包块等。
8.入院前曾行何种检查,其检查日期及结果如何;接受过何种治疗,尤须注意各种病因特效治疗,如化学合成药物及抗菌药物等,其药名、剂量、用法、疗程、反应等,均宜扼要记录。
二、既往史
接触史及预防接种史:病前有何种传染病接触史,具体接触方式、时间及程度。有无野外作业、狗咬史、疫区居住史。对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还应询问针刺注射史、输血史、不洁饮食史、毒物及药物接触史、吸毒史、性乱史等。曾预防接种者应询明接种名称、年月、次数及反应。
三、个人史
是否经常野外作业,疫区居住情况,是否接触疫水。
四、家族史
记录家族中传染病罹患情况,有无类似发病者,病原携带状况等。
五、体格检查
应详细全面系统检查,特别注意体温、神志、皮肤、淋巴结、眼结膜、咽部、心、肺、肝、脾、神经反射。阳性发现应详细描写,与诊断或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亦应记录。
1.皮肤粘膜有无苍白、黄染及其程度,皮疹形态、数量,脓疱、淤点淤斑,有无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蜘蛛痣、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肿大。
2.头部:巩膜有无黄染,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涟漪波,口腔粘膜情况,重点检查溃疡,粘膜斑、咽部充血情况,扁桃体大小、假膜、分泌物,腮腺有无肿大及特征,甲状腺有无肿大。
3.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肺部呼吸音正常与否,有无啰音。
4.腹部:有无膨隆、蛙状腹,有无腹壁静脉曲张或显露。腹围测量、脐疝,腹壁紧张度(柔软、柔韧或紧张),腹部压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有无反跳痛,腹部有无肿块(部位、大小、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液波震颤及振水音;肝脾是否肿大、压痛、形状,表面有无结节,质地(软、中、硬),边缘(锐、钝);有无肝脾肿大或缩小、质地、触痛及程度;肝浊音界大小、肝区有无叩击痛,有无移动性浊音;胆囊大小、形态、压痛。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消失),有无血管杂音。
六、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培养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二氧化碳结合率),凝血酶原时间,各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腹水及胸水常规、生化、培养及细胞学检查;血、尿淀粉酶测定;免疫学检测,包括甲胎蛋白(AFP)、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检查等。
2.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行血清系列抗体检查:嗜人粒细胞无形体抗体IgM、IgG;埃立克体抗体IgG;斑点热抗体IgG;斑疹伤寒抗体IgG;恙虫病抗体IgG;Q热抗体IgG;登革热抗体IgM;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IgM;出血热抗体IgM、IgG;钩端螺旋体抗体;布氏杆菌抗体IgG、IgM;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
3.放射学检查:胸部平片;头颅、腹部CT及MRI检查。
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门脾静脉及腹腔超声检查等。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