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秦朝时期的固原(下)

文摘   2024-11-17 08:00   宁夏  




秦朝时期的

固 原





战国秦长城




原州区官厅镇海堡村战国秦长城东北—西南走向

图片来源:《固原通史》


春秋时期,秦崛起于西北,在和西戎各部的角逐中发展壮大,固原及周边地区成为秦扩张的目标,至秦昭王兼并义渠戎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固原地区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成为秦国防御匈奴的重镇,秦昭王沿着三郡北境筑长城,在固原境内的长城自西向东经过西吉县、原州区和彭阳县境,并设立关隘以御匈奴,作为关中北方屏障的朝那萧关即设立于这一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匈奴成为最大的对手。统一伊始,即派蒙恬戍守北疆,始皇帝三十二年(前 215),秦始皇巡守北地郡等地之后,大规模用兵匈奴。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固原的推行



1


郡县制的加强


秦始皇统一的当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听从廷尉李斯的意见,废弃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原秦国的行政管理系统为基础,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由皇帝直接派遣官吏去治理。秦代官制不再沿用世袭制,而由皇帝任命,官吏的地位、荣辱完全由皇帝决定。地方郡级政府每年年末要向中央报告地方政治,这种制度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同时,地方的官职也采取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办法。郡守是一郡的长官,但有一个郡尉把他的军权分出去。另外,还有一个监御史,主管监察。这样,一个郡守要想谋求地方势力同中央政府对抗,就非常困难。

早在公元前 327 年,秦惠文王即派兵攻取乌氏戎地,秦国在以乌氏戎族居住较多的地带设置乌氏县,驻以重兵,防守漠北匈奴民族的南侵。乌氏县是固原境内最早的县一级行政建置。秦昭王三十五年(前 272)设置北地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其辖境约当今甘肃庆阳东北部、宁夏东南部、内蒙古西南部和陕西西部的一部分。这样,秦北地郡在固原境内有乌氏县、朝那县和月氏道。乌氏县因秦灭乌氏戎而得名;而朝那县和月氏道,也当与少数民族有关。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次年(前 220),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治通往全国各重要地区的驰道。这是秦始皇在西北方向陇西、北地巡幸,翻越鸡头山,过回中道等地之后做出的决策。秦驰道为帝王巡游、经济平准、军事调动铺平了道路,是秦汉帝国陆上交通的主干道。驰道的修建也对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为后代道路建设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著名的驰道有多条,而从咸阳经漆(今陕西彬州市)、安定(今甘肃泾川)、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到高平(今宁夏固原)道路的开通,是秦人在交通建设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条线路也是秦国出兵抗击匈奴的重要战略通道,表明固原地区在当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今固原萧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始皇巡视北地郡后,在乌氏县境设瓦亭关(今泾源县大湾乡),此地位于泾水源头,东西两山相峙,地势险要,是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同时在朝那县境设萧关(今原州区开城镇),萧关即成为关中北面的门户。瓦亭关、萧关成为秦驰道的重要节点。



2


货币及度量衡的统一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和维持皇帝的特权, 还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统一文字和车轨,即依周代籀文和秦国的文字作标准,制订一套笔画简便的新文字小篆;将战国各国的车轨宽窄进行统一;还对度量衡和钱币等进行统一。战国时代,各国有各国的度量衡制、钱币,各不相同, 每亩田大小也不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废除了战国时各国重量不一、 形制不同的钱币,而代之以“半两”的圆钱。货币和度量衡制的统一,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货币和度量衡制统一后,又必然反转促进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帮助皇帝掌握全国的经济生活。

固原西北农耕博物馆馆藏的秦铁权

图片来源:《固原通史》

西吉县出土的秦“半两”铜钱

图片来源:《固原通史》


由于农业、牧业、手工业的分工与发展,当时全国的商业活动也发展起来了。商品种类除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外,主要是畜产品和织物的易货贸易。有些商品的交换则以货币为媒介,在固原境内考古发掘中已发现圆形方孔的秦代“半两”铜钱。



3


秦始皇巡视北地郡


秦王朝统一六国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北方的匈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不断入境南下,给秦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秦朝统一全国的次年,秦始皇到防御匈奴的前线陇西、北地二郡巡视,欲借一统六国的余威,出师北击匈奴,以解除其对王朝的侵扰,安定北方边境。廷尉李斯根据秦当时面临的形势及匈奴的生活习性等, 劝谏不可以攻伐匈奴。秦始皇虽然没有完全接受李斯的意见,但考虑到统一战争刚刚结束,财力有限,王朝的诸项制度正在建设,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只是派主将蒙恬率兵加强对边防的守卫,并大力进行着战争的准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秦始皇巡视陇西郡、北地郡并来到固原,意义非凡,与秦当时的主要战略目标如军事、马政和山川祭祀都有重大关系,也使秦始皇深入了解西北的军事边防形势,形成了处理匈奴问题的基本思路。所谓“戎”,主要在军事方面,尤其在乎自身的军力和战马等,因此,马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牵系着国力的兴盛。与之相应的马政,就包括马的牧放、征调、采办、使用和管理等。

秦人擅养马,是有历史渊源的,秦人祖先伯益曾为舜养马,马群繁衍兴旺,功劳卓著,得到舜的封土,并赐“嬴”姓。伯益的后裔又替周孝王养马有功,赐封秦地,这是秦国历史的开端。秦人封地所在的陇右和六盘山地区,从土壤性质、地形地势、气候、草生状况、水源、森林诸条件看,都是比较理想的群牧养马场。


秦· 乌氏倮


六盘山谷地的养畜能手乌氏倮就得到了秦始皇的奖励。乌氏倮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养牛牧马,发展畜牧。到秦始皇时期,倮已成为当地的大牧主。他把马、牛、羊等牲畜卖到关中地区,然后收购珍异物品、丝绸和日常生活、生产用品,来来回回,做着利润十分丰厚的物资交易。他还常向戎王进献丝织品,戎王也高兴以价值相当于丝织品十倍的牲畜酬报,使他的财富不断增值,成为有名的大牧主兼大商人,也成为固原历史上最早的富商。作为一个牧主与商人,乌氏倮能取得秦始皇所给予的“比封君”的优待和政治地位,当与他为朝廷提供了大批军马,对秦国的政治、经济的巨大贡献有关。同时,这种商业贸易折射了秦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诚信和友好。

秦始皇巡视北地,还和祭祀有关。早在秦穆公时,因崤之战,秦败于晋国,转而和楚国结盟,在朝那湫以水神为证,盟誓永不侵犯。因此,朝那湫成了秦人归入华夏的盟誓之地。秦始皇祭祀朝那湫渊,使朝那湫渊进入秦王朝的祭祀体系之中,这既是秦文化的传统,也向外界表明秦统一六国的合法性,成为秦王朝国家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朝那湫渊|图片来源于网络






4


秦与匈奴的交锋


匈奴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饲养的主要牲畜是马、牛、羊。他们过着逐水草迁徙的生活,没有城郭等固定居所,也不从事农业耕作。匈奴男性都能骑马射弓,主要以射猎禽兽为生活来源,同时把对农耕民族的掠夺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这种掠夺甚至引发战争。战国时,燕、赵、秦三国与匈奴为邻。为了阻止匈奴南下,燕、赵、秦都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防守长城线的名将,在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于长平,次年又进兵围攻邯郸,赵国极为危急的时候,赵国都没敢撤用李牧率领的在北边的军队,可见北方边防的重要。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 215),蒙恬等将军率领三十万秦军,由北地、上郡出发,北击匈奴。秦军出击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夺取匈奴人占有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从此地出发,匈奴骑兵一两日便可直入关中,因此,拱卫咸阳的北地、上郡成为匈奴游骑长期袭扰的对象。为了解除匈奴对秦都城咸阳的威胁,秦军在蒙恬等人的率领下,对当地匈奴骑兵穷追猛打,向北驱逐匈奴势力,秦朝占有了河南地这一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进一步将实占领土由战国长城以北的陇西、北地两郡西北界推进至黄河一线并占领云中以西至高阙一带。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蒙恬率军继续向北打击匈奴。战后,蒙恬将统帅部设在上郡,负责秦朝自临洮至辽东的北部边境的守卫。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又派长子扶苏到上郡,担任蒙恬的监军,有力地加强了王朝对防御匈奴工作的指挥。这是中国历史上朝廷向军队派监军的最早事例。

秦军通过两次战役,秦朝的西北疆域有所开拓,秦王朝在西北地区设置了 44 个县,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其中部分县在北地和陇西二郡。

秦军反击匈奴的胜利,是中原帝国对匈奴势力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秦王朝控制了土地肥沃、军事上有重大价值的河套及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使秦朝的心脏关中与北方劲敌匈奴之间有了更为宽阔的中间地带,从而解除了匈奴骑兵对北地、上郡及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蒙恬击败匈奴,匈奴慑于蒙恬之威,向北远遁。蒙恬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所筑的长城衔接起来,依地形险要加以整补,西起临洮,东抵辽东,长万余里,其中就包括固原地区境内绵延二百多千米的战国长城在内,共同构筑起我们伟大的万里长城。

1

战国秦长城西吉段|图片来源于网络




固原地处中原与塞外的中间地带,是中原王朝的北边门户,这里水甘草丰,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塞外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固原是理想的缓冲带。因此,秦国非常重视固原地区的边防建设。秦始皇还从咸阳往北到黄河,修筑了驰道,边地有警,秦帝国的军队可以迅速到达,固原即处于这条重要的道路上。


秦朝时期的固原经济社会

固原作为连接中原和西北边塞的边地,秦汉时期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加强管理的同时,农业和畜牧业、交通建设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

在农业方面,秦始皇派蒙恬收复河南后,沿黄河置 44 县,往长城以北地方移民来戍守边地,一些有农业技术的谪戍者一边戍边,一边屯垦,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到西汉时期,朝廷多次徙民至固原地区,迁徙来的移民多为有较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贫苦农民。

秦汉时固原地区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娴熟的水平。1968 年在秦长城以北的固原头营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鼎、提梁卣、壶、剑、戈、镦等。鼎为圆腹,马蹄形足,附有双耳,高17厘米。另有一错银铜镦,细腰圆筒形,高6.9厘米,上端有(孔洞),可以装入戈、戟。在铜镦的外表及底部,有银丝镶嵌的图案。铜器上镶嵌金银丝,为一难度较大的铜器制造工艺技术。

固原出土青铜器分布示意图

固原地区的畜牧业,是秦汉时期的重要产业。在战国时期,六盘山周边聚居着大量戎族,其中包括乌氏戎。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前 337—前 311),在乌氏戎族的主要居地设立乌氏县。其时,六盘山水甘草丰,适宜发展畜牧经济。秦统一六国时,著名商人乌氏倮通过与关外戎王进行贸易,成为乌氏当地的大牧主,拥有的马、牛、羊不计其数,为秦政府提供了充足的马、牛等战争和生活物资,既保证了秦的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满足了秦王朝的其他战事及工程、运输等需要。这种对秦国的政治、经济上的贡献完全可以和军功相比。所以当全国统一后,鉴于他的特殊贡献,并勉励他继续努力,秦始皇便赐其为“比封君”,给予他优宠待遇。



识别右侧二维码,

关注我们!



编辑:李   荣

责编:李   莉

审核:宋兆璠


宁夏固原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历史文物为主,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展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