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與您】
網絡詐騙陷阱多
提高警惕免惹禍
踏入9月,新學年啟始,青少年網絡社交、網絡活動再趨活躍。同時,每年第四季大量盛事活動相繼舉行,加上是傳統旅遊消費旺季,社會大眾更多透過互聯網進行相關購物購票。根據數據顯示,第四季度是網絡詐騙的多發時期,警方剖析近期多發的網絡詐騙及網絡犯罪作案手法,助公眾提高警覺,加強防範。
騙徒以漁翁撒網方式發送附有連結的短信,引誘公眾登入釣魚網站,盜取信用卡資料、社交平台或通訊軟件帳號;又或購買廣告使釣魚網站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中置頂,令公眾錯誤在假冒網站登入帳號從而盜取帳號。
此類犯罪手法複雜多樣,公眾稍一不慎極易上當。一來釣魚網站仿真度高,網址高度相似;二來騙徒利用技術手段修改發送者名稱,使手機系統誤將釣魚短訊存入真實機構的短訊收件匣,使人信以為真。今年首8個月,司警局開立涉及盜刷信用卡的案件372宗,按年增加72%;同期涉及盜取支付平台帳戶的電腦詐騙案則有25宗。
警方呼籲公眾當收到任何附帶網站連結的短訊時均應提高警覺,切勿點擊短訊附帶的連結,應通過其他官方聯絡方式核實,也可使用司警局反詐程式評估風險;若收到社交平台好友私信要求借款,須透過其他渠道聯絡本人查詢;倘短訊載有“到期”、“封禁”、“失效”等帶緊迫性的詞語,後續要求輸入帳戶或信用卡資料,極可能是騙局。
近年網購越趨盛行,騙徒藉開設社交平台虛假專頁及購買廣告等手段提高曝光率,訛稱出售低價、稀缺或流行商品,不少網民因此受騙。今年首8個月,司警局開立網購騙案201宗,按年上升19%,近七成屬網購門票。
網購門票詐騙的被害人不少是“追星”心切的青少年,被害人為求目睹偶像演出而從非官方途徑以高價購買門票,部分人士明知風險高卻存僥倖心理,最終被騙,這類案件由於歷時長而較難阻截款項。近期,鄰近地區警方破獲多宗由網購門票衍生的偽造門票、以網絡購票為餌盜取信用卡資料,甚至訛稱交易失敗而反覆詐騙事主的案件,凸顯於非官方平台購票存在巨大安全風險。
警方強烈呼籲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朋友正視風險,避免從非官方平台或非授權渠道購票,切勿輕信“內部渠道”、“黃牛票”,拒絕“先支付、後交收”的交付方式,如遇要求反覆付款、交訂金或保證金等,極有可能是詐騙。
騙徒在社交平台發佈假招聘帖文,事主“獲聘”後按指示登入指定網站進行“刷單”、“點讚”等任務,騙徒要求事主墊支購物,聲稱可退回款項並賺取佣金,惟當事主加大購物金額後便再無法取回款項。此外,騙徒還會向事主發送釣魚連結,以支付報酬為由要求事主登入支付平台,從而盜取事主帳號及存款。今年首8個月,刷單詐騙有93宗,按年上升48%。警方呼籲,網上求職須謹慎,如被要求墊支、提供個人資料或任何帳戶資訊,都是詐騙。
除以上三類多發網絡詐騙外,白撞短訊、強拉投資群組、名人指點股巿動向、陌生異性留言要求交友、網友主動提出援交及裸聊等情況依然充斥互聯網,由之衍生的網絡罪案仍然常見。此外,各種電話詐騙特別是假冒政府機關人員的騙案維持多發,市民大眾對此仍不能放鬆警惕。
司警局積極深化“預防”、“挽回”、“打擊”三重防治策略,除不斷強化各項既有措施外,近月分別落實多項重點反詐舉措,包括:全面推行“校園防騙疫苗計劃”,多所高校已計劃將反詐元素納入課程,首批高校“防騙大使”已就任並在同群中協助反詐工作;司警局反詐程式至8月底已錄得逾3.6萬次使用,有效協助公眾辨識騙案;司警局與金融業界於8月底舉行“反詐騙工作交流會”,進一步完善線上下勸退止付措施等。
防治詐騙,預防為本。警方各項反詐工作要發揮預期效果,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和配合。在當前嚴峻的詐騙犯罪形勢下,公眾應密切留意防騙資訊,提高防範能力,遇疑即使用反詐程式核實情況,遇騙須立即致電反詐熱線8800 7777求助,切實承擔起維護自身財產的第一責任。
(資料來源:保安司司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