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荣誉!致敬最闪亮的星!

政务   2024-09-30 20:31   辽宁  






共和国勋章




9年造导弹
  50年放卫星  

孙家栋的名字

与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次”

紧密相连

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

201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孙家栋名列其中。


翻开孙家栋院士的人生履历

就如同阅读一部

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29年

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省瓦房店市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抗日战争结束后,孙家栋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预科班,并主修了俄文。

1950年

孙家栋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的学员,自此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

组织安排孙家栋参加导弹研制计划,这和他原本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可孙家栋没有怨言,立刻参加了导弹研制计划,东风系列导弹便是在他的参与下设计出来的。从1958年到1967年,孙家栋全身心扑在了导弹研制事业上。

1967年

中国组建了中国空间站技术研究院,孙家栋被钱学森亲点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二话不说再次转向,带领18名精英骨干全身心投入到卫星事业之中。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个,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

2004年

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了工程总设计师重任。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年近80岁的孙家栋多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导了多次卫星发射任务。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作为中国人造卫星技术

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孙家栋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作为中国月球探测

主要倡导者之一

孙家栋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





七一勋章




百岁人生 红心向党

16岁投身革命

17岁光荣入党

郭瑞祥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战火洗礼

离休后生活简朴

始终保持老红军的政治本色

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



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101岁的郭瑞祥身着绿军装,坐在轮椅上接受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授予的“七一勋章”。


在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中,郭瑞祥是党龄最长的一位,他说:“这是党授予的最高荣誉,一定要亲自来领。”

今年104岁的

战斗英雄

郭瑞祥

戎马生涯几十年

一生功勋无数

郭瑞祥是河北魏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等,在战场上不畏生死、英勇杀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复杂局势,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他参加大小战役10余次,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为革命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 郭瑞祥(右一)在冀鲁豫五分区与战友合影。(1945年摄)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瑞祥担任地下工作者,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为我军收集了大量情报。他积极在群众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还在1939年组织带领40余人光荣参军。


1946年9月,时任东明县独立营政委的郭瑞祥,带领150余名战士向敌人发起进攻,由于消息泄露,敌军增援1000多人将队伍包围,战斗从拂晓打到天黑,战士们水米未进,多次突围失利。危急时刻,郭瑞祥组织党员骨干带头发起突围,成功挽救危局。

▲ 郭瑞祥在河南工作时的资料图片。(1945年摄)


渡江战役后,郭瑞祥所在的二野五兵团西进贵州,开展剿匪战斗。1950年初,他负责对起义部队进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及我军的方针,在随时可能发生反叛暴动的情况下,完成了对起义官兵的改造,并很快把他们分编到了正规的解放军部队,充实了我军力量。

郭瑞祥在贵州

工作时期的资料照片

(1950年摄)


作为军人

郭瑞祥先后荣立

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1957年被授予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三级解放奖章

1988年被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1979年4月,经上级批准,郭瑞祥从贵州省都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的岗位上离休,到大连市休养。


离休后他生活简朴,始终保持红军政治本色。他时刻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军队建设,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还给儿孙们立下一条家训:永远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没有共产党员克服不了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

郭瑞祥

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

在党87年

郭瑞祥非常珍惜

党组织给予的各种荣誉

不同时期获得的勋章

他常拿出来小心擦拭

我要时刻擦拭共产党员的‘初心’,

不让它沾染一丝尘埃。





八一勋章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生命不息
冲锋不止

冷鹏飞

用鲜血捍卫祖国神圣领土

用忠诚谱写最美华章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冷鹏飞同志颁授勋章和证书。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格局风云变幻。冷鹏飞所在部队的防区一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随时可能爆发战事。冷鹏飞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他一方面抓思想教育,激发战士们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全营官兵不仅练好常规的军事技能,还要掌握火箭筒的操作使用和侦察兵擒拿格斗术等本领。


1969年3月2日,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造成严重流血事件,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冷鹏飞奉命率部上岛,积极组织准确有效的炮火轰击,一举摧毁敌车数辆,取得首战胜利。


同年3月15日,苏军再次入侵,面对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的悬殊,他沉着冷静,指挥部队依托有利地形,数路分割敌人,用步兵轻武器等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首创用火箭筒在超近距离打击敌装甲目标的成功战例。

▲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冷鹏飞作为主力营长担任岛上作战的现场指挥,自己左臂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给敌以重大杀伤。


战斗过程中,冷鹏飞发觉基层指挥员的指挥位置应该在战斗的行列中,就把指挥所从较为隐蔽的地方移到前沿阵地。在敌人组织反扑时,他刚抬起左臂示意攻击,就被一颗曳光弹击中,左小臂仅靠一点皮肉与上臂相连,被点燃的棉衣袖子和血肉绞缠在一起。他将火扑灭后,利用树枝绷带将断臂固定住,继续指挥战斗,以顽强毅力与敌作战9小时,率部顶住6次炮袭、3次进攻,一举粉碎了入侵者武装挑衅的图谋,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决定性胜利,保卫了祖国领土,维护了边疆安宁,捍卫了国家尊严。1969年,冷鹏飞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伤愈归队后,冷鹏飞不把荣誉当资本,不把奖励当条件,在每个岗位上兢兢业业,身先士卒。1971年6月,时任师副参谋长的他为检验步兵的训练强度和战术动作难度,要求指导组所有成员不乘汽车并率先背上和战士一样的负重,徒步随军15公里。



战时是英雄,生活中照样是模范。冷鹏飞1993年退休,2011年经组织安排到大连安度晚年。退休后的冷鹏飞依然恪守革命军人本色,经常与官兵座谈交流,先后担任几十所中小学的课外辅导员,义务为孩子们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百余场。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折射着他关爱祖国未来、情系基层官兵的拳拳之心。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阮成江带领科研团队

油茶、文冠果、沙棘等产业上

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以专业知识助力

贵州、新疆、宁夏、内蒙古等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

2019年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在这次大会上,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阮成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此时,作为大连民族大学赴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博士团的负责人,阮成江已经在贵州武陵山片区的林间地头奋战了6年。他和团队用科技攻克了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也见证了武陵山片区的历史巨变,“油茶正在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产业兴了,日子甜了,人心更齐了!” 阮成江说。


油茶是贵州武陵山片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但多年来,含油量低、产量不稳定、缺少当地丰产良种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2014年,阮成江被派驻到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担任玉屏油茶博士团队负责人,并于2017年挂职担任玉屏侗族自治县副县长,他带领团队深入十几万亩老油茶林,对油茶产业问诊把脉,最终选育出了9个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油茶良种。

阮成江帮助玉屏建成的油茶良种育苗基地,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可向武陵山片区提供优质油茶种苗2000万株,产值达7000余万元,油茶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重新焕生出新的活力。


在北方地区,文冠果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我国北方唯一适宜发展的木本油料能源树种,也是我国北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但长期以来,低产低效降低了种植户管抚文冠果的积极性。

阮成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展文冠果种质创新研究,创制的优异文冠果新种质从根本上解决了文冠果产量不稳定和低产难题,盛产期文冠果亩产种子可达150一200公斤,是原来产量的3一5倍,充分发挥了文冠果产业在精准脱贫和长效致富、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今,在广袤新疆、在宁夏戈壁、在内蒙古沙漠、在辽宁盐碱地……一个又一个文冠果生态经济林建起,一株又一株文冠果树花开果熟,一户又一户家庭因这小小果实而荷包鼓鼓。





国家卓越工程师






将每一滴宝贵的原油
 “吃干榨净” 
将低价值的“废油”
变为高价值的燃油

在这场跨越40余年的技术攻关中

方向晨率团队

潜心研究石油炼制技术

为我国的炼油加氢技术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1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方向晨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


回想起捧过证书的那一刻,方向晨脸上不由得露出自豪的笑容。

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科研团队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石化长期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者作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的肯定。

方向晨说。


上世纪80年代,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的方向晨被分配到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彼时我国炼油工艺还有许多空白,方向晨认为,加氢技术在整个炼油化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脱除原油杂质和生产清洁油品的必需技术;另一方面,也是炼油和化工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手段。就这样,方向晨毅然选择了“冷门”的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有朝一日一定要将这些空白补齐”,他暗下决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速,石油消费量急剧增长,导致我国大量进口原油。这些原油含硫比例较高,如何处理这些原油成为炼油技术的一大挑战。


石油中大概有25%是渣油,假如我们进口1000万吨石油,只有750万吨能够变成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如果把这250万吨的渣油变成汽煤柴油等化工产品,就能实现大幅增值。

然而,方向晨这个“超前”的想法,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技术路线。

历经上千次的试验和论证后,方向晨终于找到了让低价值的渣油变成高纯度燃油的方法,转化率超过78%。这项渣油沸腾床加氢技术被团队命名为“STRONG”,为我国重质劣质渣油加工闯出新路径。此后,方向晨率领团队进一步研发出世界首创的沸-固复合床渣油加氢处理技术。目前,相关工业装置正在火热建设中。至此,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方向晨和团队完成炼油行业自主创新技术的拼图。


而这场马拉松,他整整跑了近20年的时间。

在炼油加氢系列技术基本成熟后,方向晨把目光放在能耗和物耗上。得益于扎实的动力学基础,后续一系列科研成果的涌现可谓厚积薄发。他先后主持开发出低投资、低能耗的加氢裂化(改质)成套技术、液相循环加氢技术等,为我国进一步实现清洁油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生于江淮之地安徽桐城
扎根渤海之滨辽宁大连
今年64岁的方向晨
仍旧醉心于工作中
以能够参与科研开发工作为乐
如今
他与团队正致力于
研发新型储能技术
低成本高端新材料创制等
新技术、新方向




南丁格尔奖





40余年护理生涯

丁淑贞把全身心的爱

投入到护理事业

用一生的光阴

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2007年7月15日,第41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大连医科大学护理教研室主任、大医一院护理部主任丁淑贞第一个走上领奖台,接受南丁格尔奖章颁奖。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丁淑贞任大连市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时时冲在救灾前线。


当时,传染病预防是抗震救灾的重要工作,丁淑贞想到中医记载野菜“马齿苋”可以防治肠道传染病,就忍着嘴唇干裂渗血、口部肿胀的痛楚,每天利用午休时间顶着烈日爬山采集,熬成汤后给队友们喝,并送到灾民帐篷里。直到救灾结束,医疗队没有一人患上肠道传染病,没有一人意外受伤。

2003年,大医一院承担着大连市抗击非典的重要任务,丁淑贞坚持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


由于过度疲劳,一天夜里, 她在回家的路上摔倒致腕部骨折。第二天上班怕同事们发现,她用白大衣遮住石膏固定的部位继续工作。她十分重视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在第一时间制定出了“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范”9项、各级护理人员职责等10余项,就连纸张、处方的消毒操作都详细规定。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40余年,丁淑贞在平凡的岗位上注入了自己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病人呕吐了,她不等卫生员来,就把地面拖擦干净;没有儿女的老人住院,她常常帮助老人换洗内衣……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像钢铁般坚强的护士长竟是癌症患者。因癌症复发,她曾做过3次手术,但却一直不愿离开岗位回家休养。


丁淑贞说:

我不喜欢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换位思考,才会明白病人需要什么,我们能为病人做什么。

退休后的丁淑贞担任大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带学生、讲课、培训,把一生的经验分享给新入职的年轻人。

护士服、护士帽、护士鞋,丁淑贞说她最喜欢这些陪伴了她40多年的“行头”。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文字:陈紫璇 刘富国 左莹 吴耀辉 霍然 巴颖

资料: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 辽宁省军区大连退休干部休养所 大连民族大学 人民网 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图片:张震华 《天下大连人》 央视新闻 清风浠川 浠水退役军人 闻一多红烛书画院 部分由受访单位提供

美编:张欣

编辑:初昱含 王辰 王宇 姜赟

校对:鞠传强 滕永梅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高忠华

大连发布
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