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逃杀:当龙头也“崩”不住了

职场   2024-11-05 21:17   北京  


中药行业在中国医药产业中一直起到了避风港的作用,但今年以来光环逐渐不再。诸如上游中药材涨价,药店客流量下滑,中药集采动态联动,消费不景气等因素,都在让全行业承压。想要破局,必须找到自身的独特竞争力。

撰文| 石若萧

过去几年的医药寒冬里,由于政策支持等因素,相比于二级市场上萎靡不振的化学药、生物药等板块,中药一直拥有着更好的表现。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统计,2023年医药工业各子行业中,仅有中药饮片、中成药营业收入及利润均保持正增长。
暴涨虽谈不上,至少稳健且安全。
然而今年,这一光环黯淡了下去。
仅仅半年之差,二季报发布时,就有不少知名中药企业出现了营收利润双降的情况。
随着三季报披露完毕,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更加惨淡了。
惨淡到了什么程度?许多企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了超50%以上的同比剧烈下滑。步长制药下降54.5%,以岭药业下降68.46%,广誉远下降70.98%,太极集团下降73.82%,红日药业下降87.68%……
业绩还连带着导致了个别企业的人事动荡,如广誉远同日公告副董事长杨波因工作调整原因辞职,辞职后其将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任何职务。
当中药都撑不住场面时,整个医药板块哪里还是安全地带?

业绩为何剧烈下降?
中药企业业绩出现普遍下滑,首当其冲是一系列宏观原因使然。诸如上游中药材涨价,药店客流量下滑,中药集采动态联动,消费不景气等因素,都令中药企业业绩承压。
而不同的原因,对不同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一方面。据中药材综合200显示,从2019年开始,中药材的价格就一直处于涨势中,明显拉高了一众药企的成本。

图丨中药材天地网

比如健民集团就在三季报中表示,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主要系上年同期转让子公司股权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收入影响,以及本期公司营销转变考核模式、优化渠道库存带来的医药工业销售下降和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采购成本增加所致。
该公司还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了采购成本增加,白术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明显。
健民集团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72亿元,同比下降8.83%;净利润8225.81万元,同比下降49.46%。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8.81亿元,下降7.58%;净利润3.22亿元,下降22.53%。
受集采等因素影响最大的或许是红日药业。
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是红日药业占营收比重最大的业务板块。2001年,国家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规范化管理,最初仅允许6家试点企业生产,这6家企业一度垄断了全国中药配方颗粒80%的市场。2012年,红日药业收购了其中一家,即北京康仁堂药业,营收开始迅速增加。
然而2021年,国家药监局等四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表示今后所有中药企业都可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实行备案制,不再需要申请批准,从而结束了长达20年的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工作。当年就有家60家企业获得相关资格,红日药业往日地位不再。
于是过去三年里,红日药业营收一直处于下滑态势,2021年-2023年,公司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业务分别实现营收42.35亿元、33.6亿元、29.23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5.21%、50.52%、47.85%,连带也使得红日药业的营收规模从2021年的76.71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61.09亿元。
与此同时,不断推进的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采和竞价工作,又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逐步进入了“薄利时代”。财报显示,红日药业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4.41亿元,同比下滑9.78%,仅实现1.6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6.94%。
同样受到政策影响的还有步长制药。其拳头产品脑心通先是在2020年被国家药监局“点名”,又在今年碰到了“约谈”,被迫下调了挂网价格。财报显示,步长制药前三季度营收下滑14.71%至85.14亿元,归属净利降低66.18%至3.13亿元。单季度方面,第三季度营收增长1.89%至30.83亿元,归属净利降低54.5%至8144.65万元。
对于该波动,公告表示,主要是部分产品因医保受限或被部分省份纳入重点监控目录使得销售规模下降、主要产品中药材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以及本期政府补助比上年同期减少等综合影响。
而中药行业面临的一切利空似乎都发生在了太极集团身上。
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太极集团包括呼吸系统用药、消化及代谢用药、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在内的几乎所有条线营业收入都发生了下降。
太极集团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4.34亿元,同比下降14.36%;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下降28.1%。单季度指标方面,实现营收26.1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44%;归母净利润为5046.22万元,同比下降73.82%。
就通常经验,太极集团的拳头产品是藿香正气口服液,夏天过后,第三季度发生销量下降属于正常现象。
但这样剧烈的业绩下滑幅度也许不能仅归咎于某一个产品。过去10多年里,整个太极集团几乎无新药问世,销售费用几乎是研发费用的10余倍以上。如今的太极集团,研发断代靠“吃老本”生存,旗下每一条产品线都涌现出了数个竞争对手,独家竞争力不再。尽管2021年融入国药集团后,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回弹,但到今年上半年上升态势明显遇阻,未来发展亦不容乐观。

“四巨头”中,仅两家仍在增长
中药行业有“四巨头”的说法,分别是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四家。这四家企业的业绩表现,对全行业都具有风向标般的意义。
但这四家里,目前仅有两家仍在保持增长。
“一哥”片仔癀依旧不负众望。
2024年前三季度,片仔癀实现营收84.50亿元,同比增长11.19%;归母净利润26.87亿元,同比增长11.73%。从单季度指标来看,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8.00亿元,同比增长9.60%;归母净利润9.65亿元,同比增长11.73%。
这个成绩虽然谈不上多么亮眼,但至少在一片惨淡中稳住了局面。
有些“离谱”的是东阿阿胶。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29,亿元,同比增长26.28%;实现归母净利润11.52亿元元,同比增长47.00%;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63.75%。
63.75%的增长,在一大片动辄-50%以上的企业中,可谓完全走出了一条相反的曲线。
更难能可贵的是,东阿阿胶2019年还在面临业绩暴雷、董事长出走的困境,股价几近腰斩。如今不但业绩走出低谷,前几个月,股价还一度创下历史新高,最高触达近70元高位。
东阿阿胶走出深渊,业绩实现“V型反转”,最重要推动的因素之一就是复方阿胶浆2022年进入医保。虽然有专家认为,就一般规律,药物进入医保后,销售额会在两年内迅速放量。到第三年产品销售增速会出现明显下滑。但如今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三年之约”很快就要到了。就当下的业绩走势来看,复方阿胶浆的放量仍在持续,远远没到顶点。
总结下来,片仔癀能稳住局面,主要是因为产品的独家性与不可替代性;东阿阿胶则是在一片政策利空中拿到了政策利好。
相比之下,另外两家企业就没有这般幸运了。
云南白药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15亿元,同比增长0.76%;归母净利润43.27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4.6亿元,同比增长0.86%;净利润为11.38亿元,同比下降12.16%,这也是云南白药时隔两个季度后再次出现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
同仁堂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2亿元,同比增长0.7%;完成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收入40.57亿元,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18.6%。
同仁堂的情况则跟大多数同行类似,同时受到消费端和成本端两头的挤压。成本上升,导致了公司毛利率连续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同仁堂的毛利率为43.70%。这一数据2023年同期为46.28%,2022年同期为48.39%。
只不过,由于同仁堂依然保有较高的品牌力,因此营收利润下滑的幅度不如许多同行明显,但背后的趋势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当下的中药行业,与过去的仿制药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重销售,轻研发。虽然近年来集采、国谈等一系列政策没有给到中药行业太大压力,但这种“轻松”恐怕维持不了多久。未来不管是中药、化药还是生物药,都要回到创新的大方向上来,方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行业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深刻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