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心率多少算“正常”?超过这个数就需要格外关注!
文摘
2024-11-24 09:00
黑龙江
近日,广西柳州一名男子在体育馆打羽毛球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现场工作人员和球友们上演了一场“生死营救”。市民黄先生到球场入口处,取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以最快速度交给场馆工作人员,为男子电击除颤。由于抢在“黄金4分钟”内,及时进行了比较专业的抢救,一分钟后,这名男子逐渐恢复意识,并开始自主呼吸。随后,赶到的120医护人员将他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目前,该男子生命体征正常,正在医院进行治疗。入冬后,一些运动相关猝死事件引发关注。研究证实,缺乏运动或不合理的运动,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运动呢?首先要定期做体检,特别是心脏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心脏疾病。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心内科执行副主任 管丽华: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无论何种运动方式,运动强度都需要从低强度开始,逐步递增运动强度,避免盲目追求高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如慢跑、动态拉伸等,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逐步提高心率和身体温度,减少突然运动对心脏等器官的冲击。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执行主任 曾勇:还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太油,或者是喝太多的水,进食太多,饱食的情况下,心脏的负担也会非常重。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但由于运动项目、强度、时间、人体耐受程度不同,每个人的运动心率有显著差异。一般成年人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有一个“警戒线”:即220-年龄(岁)。比如一个40岁的成年人,最大心率警戒线就是180,如果超过则可能发生心血管异常。如果要参加剧烈运动,如马拉松等,建议到医院或专业机构做一个“心肺运动试验”,了解自身可能存在的运动风险。
运动中若出现胸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以及脉搏不规则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停止运动后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分钟后,心率仍增加,应及时就医。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水,补水最好少量多次,每小时总饮水量不超过600毫升。合理补水可以有效维持心脏健康和心率稳定。运动结束后应进行5~10分钟的冷身活动(如慢跑、行走、拉伸),缓慢降低心率,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引发心脏问题。此外,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稳定血压水平及心率,减少猝死风险。如果身体感觉疲劳或者生病,应该暂停运动,等身体恢复后再继续。
来源 |央视财经
编辑 |韩 琦 见习记者 |刘娇娇
一审 |于莉莉
二审 |袁 媛
三审 |郝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