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东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组织与开展幼儿游戏的基本形式,并集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保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科学而适宜地支持与引导幼儿的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对于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及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指导作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需要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合理安排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与幼儿约定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活动常规,为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提供外围的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然而,在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如何适当地介入具体活动的过程,进行现场的支持与引导,与幼儿进行切实而有效的互动,则更加直接地影响到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与质量,同时也最能集中地反映出游戏指导的艺术性与创造性。一般而言,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现场指导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或要领。
01
给予幼儿选择的机会与权利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幼儿的这种主体地位与价值在游戏活动中的实现,首先体现为幼儿拥有选择游戏活动的机会与权利,这既是由游戏活动自主自愿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幼儿教师确保和维护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主体的职业道德所需要的。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必须给予幼儿以选择的机会与权利,并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
1.尊重幼儿活动的兴趣与意愿
在游戏活动的具体发起上,幼儿教师需充分考虑并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与意愿,而不应以自己预先的设定给予幼儿命题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玩什么或不玩什么。这一点,对于幼儿园自选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尤为重要。在幼儿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支持与鼓励的姿态,给予幼儿表达愿望和满足兴趣的开阔空间与充分条件。
2.保障幼儿自己确定活动方式的权利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有权确定自己活动的方式。从规则的约定与遵守,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与分配,乃至动作操作的顺序与方法,在根本上都是幼儿自主确定与选择的结果。即便是一个新的游戏或玩法的学习,并需要教师的介入与干预,教师也应该在与幼儿商定的基础上进行。
3.允许幼儿自行选择活动的对象 (材料与同伴)
在自选游戏活动中,只要在一定的活动常规范围内,教师就应允许幼儿自行确定活动的区域,并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和意愿来选择和操作玩具和活动材料,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一起合作游戏的同伴。
02
始终贯彻在自主行动中
学习的原则
游戏活动的重要发展价值就在于为幼儿提供了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途径与平台。幼儿教师需把握最好的“教”就是“不教”的策略意识,鼓励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操作和自由交往。
1.鼓励幼儿的自主操作
教师应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进程与游戏环境、操作材料实现充分的互动,让幼儿在自主的观察、感知与操作中,不断累积和丰富关于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
2.支持幼儿的自由交往
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与幼儿互动的同伴关系,提供给幼儿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交往机会,从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真实地获得和增强交往的自信与技能。
【案例】
吃糖豆
大班幼儿自由活动时, 教师在一桌面上摆出了几盘彩色糖豆和几把小勺子, 勺柄都被绑上了长长的小棍, 顶端处还涂有红色标记。几个孩子见状立刻围了上来, 十分好奇。原来, 这是教师新设计的“吃糖豆” 游戏。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是:用勺从盘子里取到糖豆再送到嘴巴里;糖豆不能直接用手拿取, 只能用勺取;用勺时须抓住勺柄的顶端 (红色标记处)。
接着, 教师请出六个幼儿, 每两人一组, 让三组幼儿尝试按规则进行探索性操作。一开始, 每个幼儿都各顾各地去取糖豆并尝试着探腰伸脖, 可勺柄太长, 嘴巴怎么也够不到勺头, 每组幼儿都没能按照规则吃到糖豆。大概是糖豆的诱惑实在太大,几个幼儿忍不住直接抓取糖豆送到嘴巴里, 他们的“越轨” 举动引得其他孩子大叫起来。此时, 教师倒是不慌不忙, 微笑着让孩子们停下游戏, 说:“我们都看到了, 刚才有的小朋友太想吃到糖豆了,一着急就用手了。我们想一想, 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不违反规则又能吃到糖豆呢?” 此时, 教师稍作停顿, 看着孩子们若有所思的样子, 进而启发道:“吃糖豆的时候是两个人一组的, 是不是可以相互帮助呢?” 教师再作停顿。“哦, 老师, 我知道。” 一两个孩子像是突然发现新大陆般兴奋。很快又有几声附和:“我也知道了, 就是你给我吃,我给你吃。” 教师微笑着请这几名幼儿给大家演示。看到这几个同伴两两合作地吃到糖豆, 其他幼儿十分向往:“老师, 我也想玩。” “老师, 我也要吃。” 此后, 操作区里便多了几把长柄的小勺和一两只盘子, 盘子里每天都有不断更新的好东西。在好长一段时间里, 这是孩子们快乐生活的一个亮点。〔摘自丁海东:小游戏, 大智慧, 《幼儿教育》 (教育教学) 2008 年第 4 期。〕
吃糖豆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游戏活动。有诱惑力的糖豆,长长的勺柄,明确的规则,两人成一组,足见游戏设计的用心。其中,对于材料及规则的巧妙利用,蕴含着教师试图让幼儿通过切实的操作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的教学意图。
03
不以预设的目的介入活动的过程
游戏活动,特别是幼儿园的自选游戏活动,与一般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游戏更侧重于学习目标的隐蔽化,而集体教学是有明确的预设性目标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带有很强的情境性与随机性。进一步讲,游戏活动是以无目的的方式,实现幼儿更为自然的学习与发展,是为了实现更为开放的“大目的”。教师的指导应当善于放弃预设的具体目标,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与效益。
1.以服从与跟随的姿态 “走” 在幼儿的后面
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领引,而是跟随,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于幼儿意愿和想法的压制或干扰。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或者幼儿向教师发出求助时,教师才可以合理地予以帮助和支持。
【案例】
做头饰
老师让幼儿做头饰, 做好了以后可以戴到头上玩。班里有个小女孩, 是全班最小的。她按照纸带上现成的印子粘好头饰后, 戴到头上, 发现头饰太大了, 一下子滑到脖子上。这时, 她看着别的孩子已戴着头饰玩起来了, 显得很着急, 她用眼睛看着老师, 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教师没有走过来, 只是远远地看着她, 对她笑着点点头。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使女孩明白老师不会过来帮她做, 老师希望她自己解决。女孩低下头继续摆弄头饰, 她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老师, 老师每次都报以微笑。老师的关注使女孩坚持探索。她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使头饰适合自己, 摆弄了许久, 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脸憋得通红。她求助般地看老师。这时, 老师在远处用手对她做了一个折叠的动作,小姑娘马上明白了, 她把头饰的带子折叠了一小段, 弄短了, 高兴地把它戴在了头上。老师在远处朝小女孩笑着点点头。(摘自刘焱:游戏中教师“教” 还是 “不教”, 《学前教育》 2001 年第 2 期。)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需尽可能地给予幼儿以自主操作和尝试的足够空间。“做头饰”中,教师没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就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先鼓励幼儿自己去解决。在幼儿确实经过自己的努力而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教师也只是做了个动作的示范,而不是代替幼儿完成。这种表面似“低效”的帮助,对于幼儿的发展却是一种更有效的帮助。只有幼儿靠自己的尝试和努力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其背后是教师对于幼儿自己意愿和兴趣的尊重。
2.不刻意寻求幼儿 “玩” 的结果或 “有效”
“玩即目的”,游戏的价值存在于游戏过程中的身心体验,而不在游戏活动之外。对游戏之外的奖惩的期望或担忧会改变活动的游戏性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寻求或担忧外部奖惩,与教师干预幼儿游戏的策略有关。如果教师经常使用外部奖惩手段来刺激或鼓励幼儿游戏,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幼儿对外部奖惩手段的依赖,而缺乏活动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会造成心理气氛的紧张。
04
让幼儿获得胜任与满足的体验
在游戏中,由于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游戏的进程,因此他可以通过尝试错误,反复选择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不必担心失败或结果的不圆满。幼儿在自己的游戏中常常可以获得胜任和满足的体验,这是游戏给予幼儿的自然奖赏,也是幼儿为什么喜欢游戏的原因之一。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指出,教师要“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可见,让幼儿获得胜任与满足的体验,应该是幼儿教师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1.激励、 支持与接纳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行为
在班级自由活动过程中,时常会有幼儿游离于游戏氛围之外,表现出心不在焉的表情和无所事事的发呆行为。幼儿教师应当在观察并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主动而自然地接近幼儿,以激发和引导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并参与到游戏中来。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幼儿,并以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
2.不求技巧与高难度, 注重过程中的快乐与体验
在幼儿出现违反活动常规或者其他明显不当行为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应当出面干预或制止,但不应以角色表演的逼真或不逼真,动作的熟练或不熟练,任务完成的圆满或不圆满等标准来判断游戏效果的好坏。教师应当以追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否获得愿望的满足和快乐的体验作为是否介入或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游戏的判断依据。
05
力求最大限度避免“教”的干扰
幼儿园游戏活动,特别是幼儿的自选游戏,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教育原则。教师对于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应避免成为对幼儿自主探究与尝试的干扰,常常应以隐含和间接的方式进行,做到对幼儿游戏的自由氛围与自主过程最大限度的呵护与维系。
1.无为而为, “沉默” 常常是最好的 “教”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跑前忙后、指指点点的尽职尽责,是教师指导游戏的误区。在幼儿各自或合作地专注于自己或小组的游戏活动时,在没有出现人际纠纷、安全隐患或其他违反活动常规行为的情况下,幼儿教师的旁观和沉默行为常常也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指导。
2.以 “玩” 的节奏来确定 “教” 的节奏
恰如一个成人在前面跑而孩子在后面追的游戏,成人的速度是否恰当应当以孩子的速度为参照的标尺,教师“教”的节奏应以幼儿“玩”的节奏为依据。教师要以平和而自然的心态,学会等待幼儿,提供适宜的条件,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感知、想象、探索、思考,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走弯路甚至犯错误。游戏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案例】
丢沙包
冬天到了, 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活动, 如扔沙包、 跑步等。大班有一位教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她把幼儿带到户外。户
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她先让幼儿扔沙包, 然后问幼儿:“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 幼儿回答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 “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 在教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 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 跨步、 绳、 布条等不同的方法。教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 认为教学的目标达到了。然而, 整个过程对于幼儿来说, 却变得索然无味。(摘自刘焱:游戏中教师 “教” 还是“不教”, 《学前教育》 2001 年第 2 期。)
在丢沙包的游戏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其蕴涵数学教育的价值,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试图通过这一次丢沙包而完成这个目标,就未免有些急于求成。教师指导的节奏与幼儿游戏的节奏不同步,就难免会在指导中产生牵着幼儿跑的问题。其实,丢沙包的游戏幼儿也不会只玩一次,完全可以循序渐进地、自然地去渗透数学教育的价值。譬如,第一次,可以在有方砖铺就的场地上进行,幼儿回答出可以数地上的方砖来说明扔的远近,就已经足够。过些时日,可以在没有方砖铺就的场地上丢沙包,再让幼儿想出其他的方法来测远近。游戏指导中,教师需始终尊重和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自主体验的空间和机会。
06
努力消除可能的不安全因素
安全是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自主游戏的活动过程,是幼儿全身心自然而充分的施展与解放,但也常常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现象。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避免一切可能危及身心健康和安全的隐患存在,幼儿教师应当努力消除可能的不安全因素。
1.在环境创设环节中确保幼儿的安全
幼儿教师应从环境布置与材料选择的组织工作中,确保所提供的游戏条件的安全性。室外游戏场地以及运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给幼儿选购的玩具以及提供的各种活动材料也要确保安全与卫生。如,游戏材料和玩具的涂色、原料及填充物应无毒无异味,容易洗晒;带声响的玩具,声音要和谐悦耳,避免噪音;带毛和口吹的玩具不卫生。同时,还应绝对保证幼儿的安全,预防一切可能引起的伤害。如,带有硬的尖角和锋利边缘的粗糙玩具,不要提供给幼儿。另外,具有发射能力的枪炮、弓箭等玩具也暗含不安全因素。
2.在活动常规制订与执行中确保幼儿的安全
幼儿教师应制订并执行班级活动及游戏活动的一般常规,其中要有确保活动安全的内容和要求。如,在运动性活动中,要求幼儿在一开始要进行准备活动环节;在同伴合作游戏过程中,要禁止幼儿在出现纠纷时发生肢体冲突;在操作或移动有关用具或材料时 (如剪刀),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制止幼儿私自携带有危险因素的玩具等。
幼儿活动及游戏安全常规的切实执行,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及过程进行敏锐的觉察。如幼儿口含铅笔学飞机奔跑,用拣来的真实的旧注射器玩打针游戏,把大积塑堆得很高且往上爬,推倒别人的搭建物,为争抢角色或玩具用语言或身体攻击别的幼儿,用有发射功能的玩具枪射向同伴等。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阻止和引导,而这就需要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随时予以关注和观察。
3.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
确保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安全,最根本的途径是幼儿园日常的安全教育。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要切实培养和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幼儿具有自觉远离危险事物的安全意识,不做危险的动作和事情,并掌握活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技能与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发生的几率。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的培养,需要幼儿教师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精心设计并放手大胆地组织幼儿学习自我保护的锻炼活动,而不是过度保护和一味地限制幼儿活动的自由。
07
以观察获得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在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全面而自然地呈现出来,观察幼儿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解读幼儿的最佳途径之一。幼儿教师不仅要把对幼儿的观察作为对游戏进行指导的前提,更应把对幼儿的观察作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1.在观察中了解和研究幼儿
幼儿教师应重视对于幼儿游戏的观察工作,并在对于幼儿游戏进行切实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关于特定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感性素材和第一手资料,同时获得不同幼儿个体的个性特点、经验水平,以及发展上的优势领域,掌握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教师在观察中,也应善于发现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个别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
2.在观察中寻求教育机智与专业智慧
对于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和研究,是生成幼儿教师教育策略与方法的基础和根源。幼儿教师应学习从观察中发现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及根源,并能够发现和寻求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使观察成为增长自身教育机智和专业智慧的现实基础和有效途径。
我国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提出:幼儿教师应当“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可以说,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实现这种专业要求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从给予幼儿选择的机会与权利,贯彻幼儿的自主学习原则,目标介入指导,关注胜任与满足的体验,尽量避免“教”的干扰,到确保活动的安全,再到以观察寻求教师的专业成长等,这几个方面构成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现场指导的基本实践要领或行动原则。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因幼儿发展与个性特点的差异、具体游戏类型与内容的不同,以及活动情境的多变,教师如何进行适宜而有效的现场指导,并不存在固定的套路或策略模式,关键是需要教师基于幼儿活动的实际与具体的活动情境,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指导艺术。教师的现场指导无论采取怎样的策略或方法,都集中体现为如何恰当协调和处理好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教”与幼儿自主的“玩”的关系,并应当从中追求幼儿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最适宜途径与方法,以体现现代学前教育适应儿童需要与兴趣、尊重幼儿自主与体验、呵护幼儿健康与成长的专业立场与取向。
董旭花教授领衔:4大工作坊+扬州3名园之幼儿园游戏化活动组织实操式示范引领研修会!
本文选自《福建教育》2014。关注本号即可不定期获赠海量免费幼教资源。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您给大家带来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