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又一载。
翻看2024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硕果累累——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农业项目加速落位,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三农“压舱石”作用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2024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1369”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完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锚定“全省现代农业排头兵”目标,奋楫争先,砥砺前行,农业路子越走越宽、农村面貌越变越美、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扛牢责任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2024年新春伊始,我市便把重农抓粮的责任压紧压实,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0万亩,其中普通玉米433.4万亩,鲜食玉米10万亩,水稻15.8万亩,大豆8.8万亩,马铃薯1.2万亩,其他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0.8万亩。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5%。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四良一智”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302.4万亩,今年建设高标准农田近44.93万亩。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秸秆全量粉碎翻压还田技术10.9万亩,增施堆沤肥技术11.7万亩,采用苗期深松技术60.6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175.166万亩。黑土地保护模式被长春市确定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之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3%,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市合作社发展到3798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580家。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全市制种基地共落实6.24万亩,推广先进农业技术19项、农作物主导品种40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公主岭种子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三品一标”典型进行全国推广。全市持证的种子生产企业发展到55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到4家(鸿翔种业、宏泽、吉农高新、吉林云天化),隆平高科、大北农、中种国际、北京联创种业4家域外种业在岭建立试验站。省级以上发证种子企业31家,种业经营门店450家。
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乡村振兴综合智能服务云平台,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在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产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三农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智慧化分析。推进国家数字种植业(玉米品种)创新应用基地建设。投资3340万元,通过实现监测、监管、管理、服务同频联动,达到玉米生产的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推进无人农场项目,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为技术依托,打造3000亩示范园,示范30项新技术,展示30个国内外新品种,加速了农业成果转化落地。
内外兼修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院落舒适雅致、一排排温室大棚果实累累……走进我市的村村落落,一幅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扮美乡村,擦亮“底色”。认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动车辆4.3万台(次)、人员6.5万人(次),清理农村道路4700公里,清理村内沟渠3700公里,整治农户庭院5.9万户,拆除残垣断壁298处,新修排水沟160公里,新硬化道路147公里,清理转运农村生活垃圾5万吨。让美丽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样板。2024年,创建“千村美丽”村37个,创建“百村示范村”4个,建设“绿美村屯”91个,“干净人家”创建23560户。
产业之花,结出硕果。依托强农惠农扶持政策,发展流转、托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4.97%。全市合作社发展到3798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580家。发展设施园艺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全市建成棚室283栋,面积194亩。加快农业品牌打造,联合抖音平台深度合作,组织开展“吉林鲜食玉米”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宣传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认证,目前共获证绿色有机食品32个,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发展到40万亩。积极组织绿色和有机食品企业参加全国性的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绿色有机品牌知名度。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我市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扎实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肉牛养殖规模场(户)已达到2.2万户;肉牛发展到55.5万头,已完成全年肉牛计划饲养量66万头的84%;累计培育肉牛强镇19个、千头以上养殖大村88个、养殖大户688个;推出“兴牧贷”“农担通”等24个金融产品,累计授信6175户,累放贷款28.6亿元,保险户数已达到3740户,投保牛只5.9万头。
充分发挥玉米之乡的资源禀赋优势,盯住健康食品市场需求,大力培育和支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鲜食玉米基地发展到 10万亩以上,形成了以农嫂、德乐、麦秀年食品、金凯乐米业等规模企业为支撑的鲜食玉米产业集群,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14亿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玉米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公主岭的新兴产业。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4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66家。全市形成七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中粮生化、华贸为龙头的玉米化工产业集群;以温氏集团、禾丰牧业为龙头的生猪产业集群;以金泰米业、金凯乐米业等为龙头的优质大米产业集群;以农嫂、德乐等为龙头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以恒通生态农业、怀德镇三里堡子村为龙头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禾丰、仟客莱为龙头的饲料加工产业集群;以公主岭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为核心的肉牛产业集群。
成功注册“公主岭玉米”“公主岭大米”“公主岭油豆角”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我市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数已达到44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
撰稿:马俊超
初审:彭海瑞
复审:迟英梅 张仁侠
终审: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