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介绍
大凌河概述
大凌河位于中国辽宁省,其河流源头有北、西、南三条支源,三源汇合后形成主河道,自西南向东北流动,经过朝阳、北漂、锦州、凌海等市县,最终汇入渤海。这条河流全长398公里,流域面积达2.35万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约为16.67亿立方米,河床比降为0.25%,含沙量为57公斤/立方米,体现出其水文特征及地貌环境的特殊性。
地理位置与环境
大凌河流域地处辽宁省的西部,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40°至42°、东经118°至124°之间。它贯穿辽西地区,连接多个市县,是这一带重要的水系。大凌河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辽西和渤海之间的生态纽带,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
水文气象条件
大凌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450至600毫米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在年度之间的分配极为不均衡,夏季降水集中,常常伴随强降雨天气,导致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大凌河的水源主要依赖大气降水,流域内水源涵养能力相对较差。
这种特殊的水文气象条件对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降水的集中导致了洪水的频发,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影响了水质。同时,水文的变化也直接关系到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保障。
地形地貌
大凌河流域的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部分地区为平原。低山丘陵地带的地势起伏不定,山体多呈现较小的坡度,整体地貌特征使得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易受水流侵蚀。在降雨期,地表水流迅速流动,增加了泥沙的流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河流的淤积现象。
由于地形和气候的综合影响,流域内的地下水资源主要通过降水进行补给。极少数地区的平原地带,土壤相对肥沃,水源相对丰富,但整体而言,流域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极大限制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
土地覆盖与生态环境
大凌河流域的土地覆盖状况多样,但总体来说,植被覆盖率不高。由于经济发展的迅速,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包括农田、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等,导致自然植被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在河流沿岸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在流域内,河流及其支流如牤牛河、老虎山河、凉水河等构成了重要的水系网络,承载着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为了保障水源的供给,政府建设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包括白石水库、龙潭水库、阎王鼻子水库等,这些水利设施在调节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促进工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经济模式的多样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数据显示,超过60%的地区面临严重或极度缺水的状况。地下水的利用率较高,水污染现象日益加重,许多河段的BOD5、COD和挥发酚等污染物浓度超过了Ⅲ类标准,水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着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污染治理与展望
为了解决大凌河的水污染问题,辽宁省实施了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包括对水体的污染监测和治理,还涉及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这些治理措施的推动下,流域内的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根据2010至2017年辽宁省水资源公报和统计年鉴的数据,流域的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显示出积极的趋势。政府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努力,正逐步推动着大凌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凌河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土地覆盖状况相互交织,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面对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必须通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未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将是推动大凌河流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贾玉娟. 大凌河下游近55年水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特征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 2018(5): 161- 164.
张燕. 大凌河流域水环境分析及其不同保证率下承载能力计算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 2017(6): 114- 117, 138.
滕凡全. 大凌河流域生态补偿效果评价[J]. 水利技术监督, 2020, (4):143-146,158.
#2数据说明
数据说明:WGS84坐标系,属性齐全,矢量面分布数据。
#3数据获取方式
本数据仅供知识星球用户获取,扫描加入知识星球,即可获取。同时知识星球更多资料持续更新中,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