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教育领域,全人教育和游戏是备受关注的两个方面,在中国政府文件中体现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自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并历经两次修订以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始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而课程作为机构教育的核心与载体,如何将这一原则落实到幼儿园课程中是大家关心且探究的问题,安吉游戏为此提供了优秀案例。
▲ 本文内容梳理自冯晓霞教授在2024“安吉游戏”国际学术会议中的报告;转自:耕铄妈妈
一、游戏与课程结合的挑战及相关理论依据
(一)传统观念对立
传统中常将学习与游戏、特别是与课程相对立,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观点,但在幼儿教育里,游戏和课程需紧密联系,这与儿童学习的基本特征相关。
(二)游戏学习光谱图
乐高基金会2017年发布的白皮书提到游戏经历是强大机制,能助幼儿获当下快乐及未来所需技能,并提供了游戏学习光谱图,从儿童发起的自主游戏到成人主导的教学形成连续体,解决了将游戏和学习、教学对立的观点,不同程度体现儿童自主性及成人介入情况。
(三)发展适应性教育强调平衡
全美幼教协会发布的《0至8岁发展适应性教育相关报告》强调,高质量早期教育机构应在游戏光谱各部分为儿童提供经验,这也有助于课程研究者确定教育内容与目标,游戏光谱图可理解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活动类型结构图。
(四)英国优质课程结构借鉴
英国基于实证研究得出优质课程结构需包含儿童发起的活动、儿童发起但教师予以拓展的活动以及成人发起的活动,结合游戏化学习光谱图,可设想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其中儿童发起活动以自主游戏为主,还包括自发阅读等,教师可适当介入;儿童发起教师拓展的活动可分为拓展深化儿童自发游戏及从游戏中生成教学两类;同时思考是否需要教师发起的教学活动。
二、不同类型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特点及关系
(一)自主游戏
儿童发起、主导的自主游戏开放性最高但可控性最低,儿童利用材料开展活动有无限可能性,老师难以完全预测和控制,如安吉游戏中儿童对垫子的多样利用。
(二)儿童发起教师拓展的活动
老师需仔细观察分析儿童活动,在理解、尊重基础上因势引导,可将自发游戏变为指导性游戏或生成教学,虽一定程度限制自发游戏可能性但仍以儿童主控为主,如安吉游戏老师通过观察孩子活动来拓展指导。
(三)教师发起并主导的活动(教学)
在中国常以集体教学表述,目标明确,对儿童学习引导性、控制性最强,开放程度低,有效教学需建立在对儿童已有经验全面把握基础上,避免重复儿童已获经验导致教学无效。
(四)课程设计中的两分法及融合难题
课程设计和组织中长期存在两分法,即通过创设环境支持游戏和设计教学引导学习,但两者融合程度不够,如何以游戏为主渠道实现教育目标、建设符合要求的课程仍需探讨。
三、安吉游戏的经验与启示
(一)安吉游戏的改革历程及思路
安吉游戏经过放手游戏发现不一样的儿童(改变儿童观)、看懂游戏发现游戏中的学习(改变学习观)、回应游戏拓展游戏或生成教学(觉醒课程意识并引导发展)三个阶段,其总结的放手、观察、发现、回应思路也是课程设计思路,与学习故事有相通之处,且扎根于实践。
(二)游戏观察与回应的过程
包括认真观察倾听儿童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对照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课程目标,思考介入时机、方式及如何支持引导,回应后还需反思调整,这是循环式探究过程,指导性游戏和生成教学是活动观察后的即时反应。
(三)回溯性计划概念及意义
安吉老师提出回溯性计划概念,即基于对儿童学发展的理解把握来规划未来课程,使课程设计具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颠覆了传统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体现了安吉幼教工作者面对问题不回避、善于从实践中生成理论的特点。
(四)安吉游戏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提供的经验
安吉游戏注意到儿童自主游戏学习的个性化特点与教育要求的普遍性之间的矛盾,采用游戏之后集体分享环节解决,其二十多年探索为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值得进一步挖掘并引发更多深入思考。
最后,我们一些志同道合的幼教工作者对以程学琴为首的安吉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与探讨表示深深敬意。
【12月21-24】青岛3名园+6专家+3名园长:诚邀您参加幼儿园高品质课程建设研讨会!
版权说明
本文系幼儿园教师投(荐)稿作品,一经本号转发即可获取相关证书,投稿、领取证书请加微信:twhzxf。关注本号可不定期获赠海量免费幼教资源。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您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