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2024年高考江苏卷政治试题分析与增分策略

教育   教育   2024-11-25 17:03   吉林  

韦玉芳,第二届全国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大赛特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高中组贰等奖、镇江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镇江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镇江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大概念教学设计一等奖、镇江市“研学微课堂”评比一等奖、镇江市命题比赛一等奖、镇江市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政治)2024年第6期。

高考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今年是江苏省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政治学科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两份试题备受关注。广大师生希望通过研究试题来寻找命题轨迹,把握命题脉络,争取实现备考与高考无缝对接。总的来看,两份试卷命题风格稳中有变,体现了“三新”背景下对科学命题的积极探索。


把握结构、守正创新——结构、考点、分值分布的分析


从整体结构来看,2023江苏卷包含选择题15道和主观题5道6问,其中必修部分和选必修部分的分值分别为63分和37分,其中分值占比最多的是必修二、必修三和必修四。2024江苏卷内容做了微调(见表1),选择题16道,主观题依然保留了5道6问,整卷的文字量是4900多字,阅读量适中,必修部分与选择性必修部分的分值分别是64分和36分,必修4增加了1道选择题,模块总分值增加了3分,成为比重最高的一本书,必修二部分减少2分,选必三部分减少1分,其他分值基本与2023年试卷保持一致。体现了在命题过程中坚持稳字当头,注重守正创新。


选择题部分,笔者统计了两年选择题组合题数量和错误选项数量(见表2),其中2023年组合题一共是2题,组合题和单选题的差别在于组合题强调对现象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单选强调对主旨的把握,难度较大,2024年组合题的数量增加到了4个。此外2023年高考卷15道选择60个选项中知识性错误的选项只有5个,202464个选项中错误选项增加到了20个,这个变化说明试题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能够做到辨析式理解。

主观题和2023年相比,试题风格稳中有变。笔者对比了2023年和2024年主观题的设问,以《经济与社会》为例(见表3),两道题目从类型上看都是逻辑推导题,2023年的这道题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计算交易中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二是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要完成分析综合、精准运算、推理论证、反思评价等任务,能力要求较高。2024年的经济题设问本身理解难度不大,比较直观、常规,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与之有关的国家政策传导效应进行合理推导,这两题是对两种不同形式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以题启思、研判方向——试题考查方向分析及启示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题1,2,3,5,6,7,8,12,15,16正确率较高,从内容来看,这些题主要涉及国企改革、民族政策、实践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核心主干知识,这说明学生对主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良好;4,9,10,11,13,14这几道题均分较低,其中第13题错误率最高。主观题从得分情况上来看,《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模块占比大,但得分偏低,选必主观题分值占比较少,但得分相对较高,其中《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逻辑与思维》表现良好。那么研究出这些题目得分较低的原因并加以克服就变成了我们的增分点,接下来笔者就以这些低分题为例分析江苏卷的考查方向。


(一)必备知识的深度理解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高考的考试内容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其中必备知识覆盖学科主干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主要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重要论断等。2024年江苏卷更侧重对必备知识的深度理解,以两道法律选择题为例:


13.小王路过一家新开的手机店,被派发手机广告宣传单的店员拦下,劝说其购买手机。经询问得知,新店开张优惠力度大,小王就手机型号、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内容与店方协商后,支付全款取走手机。回家后,小王为该手机正常

充电时,手机爆炸导致受伤,上述案例中(  )


A.店员派发的手机广告宣传单属于要约

B.手机生产商对小王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C.买卖手机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手机

D.手机店对小王承担的是过错推定侵权责任


14.应届大学毕业生邱某在应聘某农业公司职位时,人事经理陈某通知邱某来公司面谈,邱某对劳动报酬、试用期、福利待遇等感到满意,双方当即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周后,邱某开始上班。其后,陈某希望邱某能将闲置的农村老宅质押给公司,并将老家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报酬、试用期、福利待遇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②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起,邱某与该公司建立劳动关系

③若将闲置的农村老宅质押给公司则违反物权法定原则

④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目的在于实现土地的使用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手机购买和使用场景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民法中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这个核心概念的理解的选项是学生错误率最高的选项。从法学理论上讲,买卖行为的客体并非单纯的物,而是围绕物的交付和价款的支付展开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了买卖合同的履行过程,是买卖合同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14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物权法定原则的理解,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自行创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不能进行质押,因为不动产不能转移占有,如果债务人或第三人将自己有权处分的财产进行质押,应当转移财产的占有。当债务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对质押财产优先受偿。因此,不动产不能被用作质押,这也是对质押这一概念的内涵理解。


(二)语言解码的全面考查


强调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够顺利解码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这是最基础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作答的速度和质量,以第9题为例:


9.“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这种立法越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越远离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似乎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可以说,从‘意志概念’中,获得它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这一论述认为


A.法律发展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法律可从自身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

C.法律制度的发展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D.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可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


这是一道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解读题,材料内容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材料第一句话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后三句说明法律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是大家要关注到材料中用的一些词,“显得好像”“似乎”,说明这种远离经济条件的发展仅仅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所以这一观点实质上强调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法律体系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广泛,这种变化使得法律的表现形式逐渐脱离了社会日常经济生活的直接反映。换句话说,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和多元化,法律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规定来适应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的需求,这导致了法律条文的增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但也使得法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直接联系变得相对间接。错选的同学选择时仅仅抓住了表面的信息,没能理解原文表达的真实意蕴。


(三)逻辑思维的多路径探索


2024年江苏卷一大亮点就是多路径加强对逻辑思维的考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路径探索。以第20题为例(原题略),这是一道典型的逻辑推导题,但是与我们平时训练的逻辑推导题又有不同。我们平时更多训练的是并列式,从并列式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逻辑起点A引发了一系列并列式的变化,而每一条变化都产生影响形成一条新的传导链,最终都指向逻辑终点B的结果产生。20题的设问却是另外一种传导路径——递进式,递进式只有一条逻辑链,前一个结果是后一个行为的原因,最终畅通传导链使终点B产生(见图1)。(  )   


情境中明确给出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也就是给出了传导链,要求学生回答如何畅通传导链,即以宏观政策为起点,每一步如何顺利传导下去,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让宏观政策最终能达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第一步,政府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利用货币政策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第二步,如何调整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利率的变化,这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即通过增加货币的适度供给,从而使利率保持稳中有降,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第三步,是如何实现让利率促进投资,解决资金往哪里去的问题,一方面要发挥资金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激发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力),另一方面,要发挥现代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作用,优化投资方向。整条链条畅通后,结果就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这道题目的思维含量非常高,命题的方式也有创新,学生如果没有训练过递进式,可能会不知道如何作答,从而失掉此部分分值。


有的放矢、增分提效——对2025届高考复习备考得思考


以题启思,分析学生的失分点,才能有的放矢,找到学生的增分点,实现高考增分的最大化。通过对前面得分较低的题目的分析,笔者分析增分需要实现从主干知识到旁系知识的延伸、从信息获取到语言解码的提升、从固化套路到思维建模的跨越。


(一)从主干知识到旁支知识的延伸


2024年江苏卷选择题部分选项来自教材的相关链接部分,例如第13题中要约和邀请的区别,14题中合同的可备条款部分,而主观题很多试题的背景材料和设问甚至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第19题的第(1)问: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说明小李应如何做好起诉前的必要准备,就是对教材综合探究的加工(见图2)。显而易见,这给复习以明确的导向:夯实基础必须全面回归教材,基础理论、基本观点必须牢牢把握。


教材是最好的资料,回归教材一方面注重必备知识的复习,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做到理解透彻、明理会用,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教材辅文部分,特别是教材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栏目,关注与主干知识密切相关的旁系知识。


(二)从信息获取到语言解码的提升


信息获取是高考最基础的能力,2024年江苏高考在信息获取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语言解码能力,选择题第9题、第11题,主观题第18题等都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选择题第11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解读类聚化现象,学生答案集中在A和C之间,但仔细看,A和C确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可见有很大一批同学没有真正读懂类聚化现象的实质。类聚化现象可能在局部范围内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但从全局来看,它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的分裂,不利于整体的交流与合作。主观题第18题从材料中完全能解读出党、政府、人民三个主体(见图3),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始终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做到把材料读准、读清、读全、读透:读准信息,指导学生准确圈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及有效信息;读清信息,在日常训练中坚持划分材料层次,把握不同层次的内在联系;读全信息,既把握看得见的显性信息,又要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影响因素等抓住隐性信息;读透信息,能够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从固化套路向思维建模的跨越


高考命题反套路化并不反对思维建模。思维建模则必须基于对情境的深度研读下,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和回答问题的角度、层次、路径,确保作答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无论是逻辑推导题还是开放性试题都要求心有思路,避免毫无章法。以21题为例,要求学生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开放性试题即使相对开放,但并不是可以随意书写答案,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等级评分的标准来抓住开放性试题得分的几个关键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这道题目高考阅卷现场等级评分的要求如表4。


从等级评分的要求来看,紧扣主题、学科术语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是基本要求,四个等级均特别强调围绕核心主题“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我们一般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是因为人类增强技术本身并不成熟,可能会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这里我们可以用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的知识来作答。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是符合认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最后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不是说“停滞”创新,而是要将人类增强技术放在实践中去接受实践检验,并不断完善,从而达到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综上所述,备考2025年江苏政治高考时,师生需全面把握试题结构与特点、研判考试趋势与方向、明确增分要点与策略,努力推进备考和高考的有效衔接。




作者:韦玉芳,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来源:本文已刊发于2024年《教学考试》高考政治6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540858691@qq.com


教学考试杂志
提高一线教师教学实战能力(“感谢恩师·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动承办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