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2024年3月1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同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决定,追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我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讲述好老师故事”的号召,引导广大教师以杨士莪等优秀教师为榜样,积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引领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杨士莪(1931年8月9日—2024年3月19日),男,出生于天津,河南南阳人,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水声工程学专家,机械与运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系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
1947年杨士莪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梅贻琦、周培源、钱三强等。
1950年,为响应党中央号召,选择肄业报名参军,来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投身于人民海军建设事业。
1952年12月,奉调参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筹建工作,在海军工程系海道测量专科“大地测量”教研室工作。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959年,在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进修深造。
1970年—1978年,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
1978年—1995年,历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水声研究所所长。
1982年—1987年,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5年,杨士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获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正式退休。
精专“命门”、为国“听海”
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声学科在国内属于空白。时任天文教授的杨士莪于1956年毅然前往苏联学习,一头扎进了水声学这一全然陌生的领域。求学期间,在面对苏联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实验室对外封锁的问题上,他坚定理想信念,将人生奋斗目标同祖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相结合,深刻领悟核心技术之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真正尖端的东西,你想从国外学,想从国外买,是做不到的。只能自己干,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气。”正是这一刻苦铭心的感受,坚定了杨士莪为国“听海”的决心。
1960年,杨士莪回国之后,立即着手拓宽专业领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此后,75年如一日,杨士莪院士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科研团队打造了配套完整、覆盖全面的水声工程专业。作为水声测量系统负责任人的他,领导完成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的研制工作,一项项科研成果,为国家海洋工程技术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丰富经验;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为“蛟龙号”“科学号”的相关定位系统的研制奠定坚实基础。
“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杨士莪扎根教育70载,始终坚持循循善诱、立德于行、春风化雨的言传身教。时年92岁仍坚守科研教学第一线的他被同学们尊为“一站到底院士”。三尺讲台前,他寓教于乐,尽显奋斗底色,以实际行动演绎“爱祖国、爱土地、爱人民,永远跟着时代前进,只要是国家和人民需要,都是值得做的”的人生信条。
“人虽然退休了,但为国家作贡献的脚步不能停。”正是他赤子之心与坚守师者匠心的育人情怀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立足岗位、不务虚功、干在实处,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潜心治学、静心施教、悉心育人, 参与培养了我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和年轻教师队伍,建立了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个水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
心有大我,自立自强。“龙江楷模”杨士莪院士,一生为国“听海”,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气,干出海洋强国建设真正尖端的水声成果,激励出一代又一代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用光辉的青春岁月,撑起中国水下长城,铸牢共和国水下国门。
来源|哈尔滨师大报
编辑|王品萱
一审|王立夫
二审|张 宁
三审|孔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