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教育先行。在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的过程中,铜梁区牵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一“牛鼻子”,把扩优提质、全面提高区域教育质量作为发展核心,着力建立科学的、具有时代和区域特点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挑战接踵而至:如何以评价为突破,撬动区域教育改革,激发教师内在活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应对之策频出:建好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10”的督导责任区管理体系,完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数字化评价工具......铜梁有效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得发展”的生动局面。去年成功入选《第一批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名单》,铜梁经验向市乃至全国。
破解学校发展之难
营造多元特色发展新生态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评价引导着学校与教师的发展方向,进而引导学生的培养方向。”铜梁区旧县小学校长王亚力说,得益于区内多元分类评价驱动,学校更好地识别自身优势、发挥潜能,仅过去一年,师生荣获市级奖项70余人次。
铜梁旧县小学并不是个例,百舸争流、奋勇争先,成为铜梁教育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铜梁区紧盯教育评价这个关键点,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单一“育分”向全面“育人”转变,点燃学校提质引擎。
铜梁区健全协同推进机制、督导管理机制等,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近两年累计研究教育工作达40余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教育一线,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瓶颈问题。秉持正确方向、育人为本、科学有效、以评促建原则,构建一套完善 的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对象上“分类多元”,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为独立管理幼儿园、小学、公办初中等9个类别,分别制定相应的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上“精准细实”,合理设置发展成效类评价指标,大到办学方向,小到学期末教师评语,均制定可量化评价细则。同时,还将校园安全稳定、食堂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办学质量基础保障类指标进行评价,实行扣分制,严守工作底线和红线。
值得一提的是,铜梁区实施“增量评价”,充分调动每所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全区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激活教师发展之力
走出具有铜梁辨识度的强教之路
一年多来, 郑权履职铜梁区实验一小党总支书记, 发扬“每天一小步”理念,引领学校成功申报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重庆市第三批立德树人实验基地......全校齐心协力让百年名校焕发时代新彩。
据悉,去年铜梁区提拔、重用校级领导干部,从一等学校和评价位次进步明显学校中产生的干部比例达92.4%。将一等学校的教职工优秀指标比例提高至25%。此外,对个别评价位次下降明显的班子开展集体约谈,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三等的学校校级干部免职6人。
科学合理的评价无疑是激励人才尽其才、尽其用的“磨刀石”,也成为铜梁区撬动教师队伍强能提质的有力抓手。
师者当以德为先,铜梁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绩效分配等事项中将师德师风纳入“一票否决”事项。注重“以学为本”,构建起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教师全覆盖和随机抽取学科、随机抽取课题、随机抽取教师、随机抽取角色的“三全四随机”教师教学评价考核管理制度,撬动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在激励教师成长上,铜梁区探索建立“教师成长图谱”量化评估机制,结合“四有”好老师标准,紧扣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等8个方面细化具体指标,构建普通教师、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的教师梯度专业成长和教师提拔使用更具精准辨识度的评价体系。
当前,铜梁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吴启英、苟怀海,市级学科带头人李奕奕、科技创新市长奖刘松等120余名全国、全市先进典型教师。市级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分别增至24名、176名......共同托举着铜梁教育的美好明天。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为孩子生命成长赋力添能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是铜梁教育人的共识。
例如铜梁巴川中学创新评价方式,将“成绩通知单”改为“成长报告册” ,多方评价融为一体,鼓励学子发挥所长走得更远。
学生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铜梁区坚持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让教育为生命能量“赋值”。
以体育评价为例,铜梁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起面向人人的体育课程开展、体育锻炼时长、体质健康测试等核心评价指标,驱动每一名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幸福人生打底。同时,在全市率先制定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评价标准,两年新培育国家级一级运动员71人。健康监测数据显示,全区青少年肥胖率从8.07%下降至3. 99%,近视率较2023年同比下降了9.69个百分点。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铜梁区完善德育评价,出台《铜梁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通过课堂教学关键环节,根植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筑牢德育根基,创建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市级德育品牌9个。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参与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接受艺术素质测评等情况全部纳入学生学业评价范围。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成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82个,赋能劳动教育的多样性。
面向人人、因材施教,铜梁区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真正关心并回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成长期待。
面对教育评价这一改革难题, 铜梁区持续进发新思考、提供新经验、凝聚大合力。构建“一体两翼评价模式” ,即以政府部门评价为主体、人民评教和专业机构评估为两翼的评价模式,开展“人民评教”活动,每年参与.调查的人数均超过10万人,采取第三方教育评估,检验办学质量效果,为评价改革增效。构建全履盖的数字化评价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一套可跟踪、 可评估、可监测的教育评价综合管理数据,为评价改革赋能。走出了一条符合铜梁孩子成长的,具有铜梁辨识度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 | 重庆数字报
编辑 | 严小蓉
初审 | 刘成云
复审 | 苏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