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万万去不得的高校

学术   2024-11-05 17:59   陕西  

信息来源:学术志

经历硕士的科研启蒙和博士的科研锻炼,已经被打磨的铁骨铮铮的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中实现价值,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近几年内卷到近乎白热化的高校教职岗和频发的高校教师劳动纠纷确实是吓坏了一波想毕业进入高校的博士。

如何在毕业前科学合理地分辨哪些高校去不得,如何尽可能详尽地配置一套年轻博士入职高校避坑攻略,这是一件需要做在前面的事。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有的选而不是被为“鱼肉”,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有竞争力。满足这个条件,下面的高校,你可万万去不得。

1. 安家费一次性扣税的,去不得

安家费的发放形式,一次性还是分年,是否扣税。分年还可以接受,扣税则是比较坑的。假如博士入职第一年发放20万安家费,一次性扣几万的税,同时税务局认为你年收入较高,每月工资税率也会相应提高到20%甚至30%。如果离职,除了退安家费,扣的几万税(你根本就没到手)也得补。

2. 教室不配话筒、音响和翻页笔、不联网的,去不得

面试的时候顺便随意参观一下这所高校的教室,提前体验以后你的教学环境。生产力工具是必须的,打工设备也是必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年轻教师不教学是不可能的,虽说研究生多是小班课,但专业课一般一上就是连续几节。时间长了,嗓子肯定扛不住,总不能抱着水壶;没有翻页笔和话筒,只能愣愣地杵在那里;想一想你精心准备好一堂内涵满满的多媒体课,却因网络连不上、没有外放音响不能进行的尴尬场景。

3. 办公室不配打印机的,去不得

面试的时候顺便参观一下这所高校年轻博士的办公室,看看有没有打印机、有几台、是新款还是陈年旧货。不管是教学材料、学生论文、通知文件、报账文件还是项目文件,高校老师基本日日与打印机为伍,打印机都不配、上个世纪的老打印机还在吭哧吭哧跑的学校,显然是没有诚意的。

4. 3年期考核有隐藏bug条款的,去不得

预聘-长聘制已然成为高校教师聘用和晋升的大势所趋。实行长聘制的高校,大多会在3年期期末对教师进行中期考核。通过进入长聘教师行列,失败可能就要拍屁股走人。

聘用期考核条款是身家性命关键,一定要仔细研究条款中论文、课题数量和层级的详细规定,一字念三遍不为过,还要合理衡量自己的“水”。比如,某一流学科高校教师,入职三年,核心超额发表、国家级课题在手,却因条款中规定的一篇人大复印转载未完成,没通过考核。据我所知,很多双一流高校没有这一规定。

5. 有5年以上服务期条款且附带高额违约金的,去不得

很多高校为防止引进人才和自培养人才外流,尽可能将博士、尤其是有成果的博士留在本学院,保持考核和评比中某些数据的漂亮,会在合同中套娃般的层层嵌套超长的服务期条款,并附带吓死人的高额违约金。

君不见,近几年因为服务期条款和高校打官司,最后弄得狼狈不堪的,比比皆是。防微杜渐,还是把功夫做在事外,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

6. 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方向过于单一的,去不得

提前去二级学院官网查询骨干和整个师资团队的论文和研究方向,如果很明显的研究朝向都集中一处,那万万去不得。

比如你是教育经济学的,结果这个教育科学院里,整个团队都是偏向教育社会学,而且提倡的研究方法还和你不一致,这种单位最好不要去。研究方向和领域不一致,很容易产生排他效应。工作后,领导不重视、学院不支持、被边缘和冷漠,都是迟早的事。

7. 学校没有硕士点的,去不得

尽量不要进无硕士点的三四流院校,一旦进去不但难以脱身,后期的发展也十分困难!也许奋斗10几年,可能连个硕导都不是,更不用说博导!而且受平台限制,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它同行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偏离科研的道路只会越来越远,要想跳到更好的平台,普遍很难!

8. 要求先做几年师资博士后的,去不得

现在每年毕业5w多博士,差学校又很难拿博士点,好学校的博士毕业要求高,国外教职难找,大批海龟回来,水涨船高之下,很多学校没办法一下变过来,师资博后就是一个过渡方案,实际是在入职几年逼青年教师出成果的压榨手段。

就算勉强通关师资博后没有油尽灯枯,再往后就是PK,非聘即走,更残酷的玩意一山更比一山高,不如一开始就避开。

9. 说看好你的科研潜力,也看中你的人脉资源的,去不得

对高校老师而言,讲好课、做好科研是值得期待的事。但在高校入职时,有些领导直接跟你说“我们既看中你的科研能力,也看你的人脉资源,譬如你导师的关系圈子,你导师是不是国家级人才等”。有些院系直接跟你摊牌,更看重你的人脉,发表能力是其次的。

在本应人才聚集的高校里,有些人或院系为了捷径发展、攀附关系,不看才华能力。高校人才招聘,竟不看才华能力,而看中你的关系资源,这是一件可悲的事。

给准备入职高校的年轻博士的几点建议:

1. 如果真想做科研,卷死也要进好的平台!好的平台虽然暂时待遇较低,但项目申请、科研开展和平台低的高校天差之别,对于后期发展很有帮助。记住:真正饿死的211/985教授会几乎没有!

2.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出国做1年访学或1-2年博后,多发高档次文章。破四唯不代表不需要文章,高档次文章是证明学术水平最好的量化支撑材料。

3. 千万不要有地方高校不用做科研的错误想法!单位不养闲人,既然是个博士,高校的科研就不能少!记住:只要进高校,科研都不能放弃,但是平台越低,难度越大!

4. 不要被某些地方院校的高额奖励所诱惑。比如发表一篇中科院一区5-6万元,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100-200万奖励。在这类院校发表高质量文章很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也不现实,平台够不着的东西毫无意义!在211/985等平台,即使1篇一区只奖励1-2万也值得,因为稍微努力点就能拿到的东西,更贴合实际!

5. 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好地方待一待,核心发起来、本子写起来,出点成果,不行再回来,有些地方永远不缺人,但有些地方是一直缺人的。


文章转摘旨在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蔚青学者关注高层次人才求职和学术科研,我们建有各类交流群,群内分享最新招聘信息和科研动态。


添加下方微信,回复数字即可入群。

[蔚青小助理-客服微信]

回复1,进入蔚青学者【高校求职】交流群

回复2,进入蔚青学者【科研项目】交流群

回复3,进入蔚青学者【海外人才】交流群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蔚青学者网”

蔚青学者
青年学者学术生涯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