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给家人留下的唯一照片,家人想尽办法留存,多年后才知他已牺牲!

文摘   2024-10-18 15:00   辽宁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或者十天半个月都无法收到知青之声的最新推送!!!

在吉林省通化市,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名字被镌刻在街道、广场和学校的名字中,他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提醒着人们这位英雄的不朽事迹。

01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生于河南确山。在动荡的年代,他坚定地选择了革命,不顾个人安危。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踏上了为民族解放奋斗的旅程。1928年,他离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曾在河南领导农民起义,后在开封、洛阳等地秘密工作,最终北上东北,成为抗日战场上的坚强力量。在1939年至1940年间,他领导部队进行了47次战斗,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02

杨靖宇离家后,留给家人的只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这成了家人对他的唯一记忆和精神支柱。他的妻子郭莲,在丈夫离家后,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始终忠于丈夫。在艰难的岁月里,郭莲带着孩子们四处躲藏,为了保存这张照片,她将照片缝在女儿的棉衣夹层里,一旦回到家中,又小心翼翼地用布一层一层地包好,有时候会藏在墙洞里。这张照片,成为了她在黑暗中坚持下去的光亮。遗憾的是,郭莲未能等到丈夫归来。1944年10月,她在反动派的毒打下受伤,因无钱医治而去世,年仅37岁。临终时,她将儿女叫到床前,将丈夫的照片交给他们,嘱咐他们珍藏,并告诉他们,红军胜利归来时,要拿着照片去找父亲,记住他的名字——马尚德。她坚信,丈夫终有一天会回家团聚。

03

据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讲述:解放大军南下的时候,路过父亲和姑姑当时居住的村庄,那时候爸爸和姑姑就拿着照片问有没有人认识我爷爷马尚德,但当时杨靖宇已经在1940年去世了,还被日军搁下了头颅泡在防腐溶液里,因为改了名字,谁也不知道杨靖宇就是马尚德,所以一直都没有他的消息。

直到杨靖宇离开家的24个年头,1952年党和政府组织调查团寻找杨靖宇的家乡以及后人,后来就到了我们家,当看到爷爷留下的唯一照片时,才知道杨靖宇就是马尚德。

直到爷爷离家25年后,父亲才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再次见到了爷爷,竟是一个在玻璃瓶子里浸泡了十多年的冰冷头颅。

这段尘封的历史,如同一部厚重的史诗,记录着一位抗日英雄的悲壮人生和他家人无尽的等待与坚守。杨靖宇,这位在东北抗日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领,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忠诚与牺牲的深刻内涵。他的家人,尽管历经坎坷,却始终怀揣着对亲人的爱与信念,守护着那张珍贵的照片,那是他们心中永恒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在黑暗中前行。

岁月悠悠,当历史的尘埃落定,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杨靖宇的英雄事迹被广泛传颂,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而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这份迟来的认知,既是对过往苦难的慰藉,也是对先辈英勇精神的传承。他们深知,杨靖宇不仅属于他们这个小家,更属于整个国家和民族。他的牺牲,换来了后人的安宁与自由,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将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要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杨靖宇及其家人的故事,是对忠诚、信仰与爱的最好诠释,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对家人的不离不弃,以及对正义的执着追求,都是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知青之声
点关注,进知青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