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暂且叫他阿东,跟我说了件事,大开眼界。起因是阿东自己遇到一个心仪的姑娘,可还没等他正式开口,就被对方婉拒了。阿东长相普通,但年薪三四十万,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他却和我聊起了方法论,还和我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以下是阿东从一位网络博主那看到的故事,咱们姑且一听。身边人开玩笑说他,你要是个大老板钻石王老五啥的,还愁娶不到漂亮媳妇?A先生直接辞职创业,租了间80平米的办公室,开始招人。他精挑细选了一个985本科毕业的美女,处理前台等行政工作。接着A先生把创业的事儿广而告之,广邀亲朋好友来参观。看到公司每天都有人来访,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前台和两个研究生自信心爆棚。但是公司福利确实好,不打卡,不查考勤,还有带薪假,办公室饮料零食随便吃。但这时,博主却收到了A先生的结婚请柬,新娘正是那位美女前台。等到博主和A先生碰头,询问公司的事情时,A先生告诉他已经回原公司上班了。“亏了十六七万,但娶了个985本科的漂亮老婆,我赚了啊。”美女前台,也认为自己嫁给了一个有梦想、有热血、创业失败仍然可以让她生活无忧的潜力股。说真的,婚姻爱情的话题这些年我也写了不少,可你要问我参考A先生的做法能不能美梦成真?A先生给自己身上加持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创业公司老板、温柔善良的领导、不屈不挠的奋斗者……这些典型的强者人设,在婚恋市场上,是有致命吸引力的。他找来100位大学生,男女各半,在他们背后贴了1到100的号码牌。男生为单数,女生为双数,所有人知道自己背后贴有号码,但是具体数字未知。大家可以说任何话,但不能告诉对方的编号,自己也不能偷看自己的号码。在规定时间内,去找异性配对,只要两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得到的奖品越高,奖金归他们所有。这场心理学实验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版,也揭示了人性慕强的本质。绝大多数人最后配对成功的对象,其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要想收益最大化,取决于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我相信爱情,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任何一段高质量的婚姻,都对“相貌、能力、智慧、财富”等进行过权衡利弊。A先生和美女前台的感情基础不见得有多深厚,但是他们的结合一定经过了彼此的筛选,最起码不会觉得自己吃亏。
A先生立人设,是冲着“色”去的,结果看起来是不错。首先,你可以见色起意,保不齐别人也在打着见财起意的念头。很多平时自诩为“白富美”的女性,实际却在“名媛群”里拼单:拼单租奢侈品包包,拼单买奢侈品袜子,拼单去五星酒店拍照,拼单消费奢华下午茶,拼单租赁豪华跑车……“我今天真的巨倒霉,开始我盯上了一个戴理查德的弟弟,个子又高人又帅,但是我去之前没做功课,好多画我不懂,最后没搞到手,后来我又盯上了个戴金劳的弟弟。”当你把两性关系当作猎人和猎物时,可能别人的猎枪也瞄准了你。一天深夜,李敖拉开卫生间门,看到新婚妻子坐在马桶上满脸涨红的样子。事实是,被李敖一身才气吸引的胡因梦,后悔的种子在结婚当天就埋下了。婚礼当晚,宾客散去,李敖坐在马桶上就开始对新婚妻子发号施令:“你已经签了字,看你还能往哪儿跑?快去给我泡杯茶来。”这句话听起来很像新婚夫妻之间的一种玩笑和戏谑,但李敖那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确实击碎了她心中的那个偶像。此后,两个人在生活上愈发看不惯,一个觉得对方文化低,没常识,一个受不了对方的洁癖和苛刻。说到底,再完美人设,无法融入婚姻的实处,就是给自己挖坑。
话说回来,对于一个渴求伴侣,却一直无法脱单的人来说。与其想各种各样的套路,不如好好了解一下婚恋的底层逻辑。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在研究人们是如何做出决策时发现,人可以被分成两类:最大化者和满足者。如果你想要的和愿意接受的都只能是最好的,那么你就是最大化者。与其相对应的是满足者,选择东西时,觉得足够好就可以,而不担心自己可能会错过更好的选择。没有人不想找到最完美的伴侣,但是和你走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个,却是最合适你的那一个。“60分的人就配60分左右的人,250分的人就配250分左右的人。”“我爱的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爱情的悲剧就在于此,我们都想找一个自己配不上的人。要想得到某种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先让自己货真价实地配得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