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全国地图上的近百处项目和20个省、市上的“小红旗”,年过六旬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南通退役老兵张志光,想必会感谢28年前和自己的那一次“和解”。那一年,经过四次手术、饱受血管瘤病痛折磨的张志光,决定“好好再活一次”。他从家电修理铺起步,先后进入电子元件、农庄养殖、厨卫制造、劳务家政等多个行业,最终在不良资产收购盘活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
最近张志光全力运作的项目,是把当地崇川区的一个旧厂房投资改造成商业街区,园区内80%以上商户将由退役军人或家属参与经营。目前新园区招商已满,想必会像他一手打造的爱心粥店、老兵之家、真爱食堂般热闹。
战胜病魔,把“桌铺”变最火摊位
1978年,18岁的张志光参军入伍。“我父亲和叔叔都是军人,长大当兵算是自然而然。”入伍第二年,各项成绩优异的他被选送到原济南陆军学校学习无线电修理,毕业后又被分配到通信修理所,先后得到5次嘉奖。
“如果不是生病,我可能现在还在军营里。”张志光忍不住摸了摸手指。手指是最早发现问题的地方,“一开始觉得指头疼,一会儿这里一会儿又到那里。到部队医院去查了几次,确诊是血管瘤。”这次确诊,开启了一段长达10多年的噩梦。疼痛越来越频繁,受不了的时候,张志光甚至央求医生把发病的几根手指锯掉“,可医生说,手指没了,疼痛还会转移到别的地方。”
住院将近两年,又做了两次手术之后,张志光无奈退伍回到家乡,被安置到南通通州区电信局。“工作上没问题,技术对口得心应手。”但血管瘤这个顽疾始终纠缠着他,无休无止的疼痛一度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35岁那年,张志光又经历了两次手术仍未能痊愈,只好病退回家。回家后的第一年,去全国各个医院寻医是张志光的主要状态,“家里为我的病几乎花光了积蓄,病情得到了一定控制,却始终治不好。”在一个下着暴雨的晚上,张志光看着极度颓废的自己和濒临崩溃的家人,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病不看了,我一定要好好再活一次。”
与自己“和解”之后的张志光,东拼西凑了一点钱,在电子市场里开了家家用电器修理铺,“一开始就是在人家铺子里租了张桌子,每个月几十块钱。”凭借在部队学到的技术,张志修理起家电来又快又好,加上收费便宜,很快就成了市场里最火的摊位。
不断试水,创立“张老头”“好太太”
“几个月之后,我就把整个铺子盘了下来。”生意的红火,并没有让张志光停下创业的脚步。
此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技术过硬的张志光为上海一家专做洗衣机蜂鸣器的工厂解决了技术难题,他也借此一举成为了对方的电子元件供应商。“那段时间,经常夜里坐船去上海送货,第二天一早再回店铺。”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张志光的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40岁那年,不满足电器铺“小打小闹”的张志光,拿着所有积蓄到乡下承包了30多亩地,开办了“张老头农庄”。“我曾经在农村插队一年,觉得自己干农活搞养殖应该还行。”然而,因为没有科学种养技术的支撑保障,农庄的鱼塘和养鸡场相继亏损。张志光决定及时止损、果断转行,“我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专做油烟机、灶具的小厂,我们的品牌叫‘好太太’,主要做二三线城市,当时在长三角地区也算小有名气。”
后来,张志光又试水过劳务、家政等行业。在这期间,他的病情神奇地缓和了“,瘤还在,但从没发作过。”
项目近百,在20个省市“插红旗”
张志光的创业,在不断试错中前行,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赛道”。
2012年夏天,位于南通节制闸的一家涂料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张志光得知厂里工人中有数名退役军人和11个残疾人,不忍心看他们从此失业,我就想着把厂子接手,行业不行可以调整,起码要让工人们有事可干。”
因为这个善念,张志光花300万买下了涂料厂。在得到继续雇佣退役军人和残疾工人的保证后,他把厂子转租了出去,租金加上几年后转手卖出的收入,不大不小地赚了一笔。
“我发现这个事情能做,于是把其它业务都停了,一门心思搞不良资产收购盘活的生意。”敏锐的嗅觉、独到的眼光,再加上军营里锻炼出的韧性,张志光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
张志光告诉记者,“收购、盘活、租售”的商业逻辑看起来简单,可背后的门道却很多,“真的要感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我们老兵创业的全力支持。他们不仅经常帮忙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就连我们到外省,局里也会出函帮忙对接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事无巨细、保驾护航。”
张志光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他在全国的项目分布图,粗略计算有近百之多。“算上最近在重庆谈的一单,刚好在20个省市‘插上了小红旗’。最少的有十来万买的,最贵的几千万,那得跟别人一起合股。”
自筹军创园,超8成商户是老兵或家属
“不能让退役战友失业”,是张志光找到“最佳赛道”最原始的动机,如今已创业致富的他,仍然保持着这份初心。
据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周海斌介绍,目前南通市共有退役军人创办或参股企业1.5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9300多家,吸纳就业总人数超25万人。张志光最近全力以赴运作的,正是服务于广大创业战友的项目。“崇川区的一个旧厂房,我接过来以后投资几百万,改造成了商业街区,原先叫56创意园。今年又追加了几百万进行升级,将改名为56军创园。”张志光说,“军创园的定位,是园区内80%以上商户由退役军人或家属参与经营,90%以上商户纳入全市‘通通拥军’平台,给军人军属优惠折扣。”
据张志光介绍,他在56军创园里还投资建设了军旅主题的景观,比如迷彩墙等,“可能是全国首个军旅主题的商业街区了。”
更让张志光骄傲的是,军创园还没正式开业,就因为可预见的社会效益和可复制性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我们在重庆刚拿下的产业,占地5万平米,当地政府也非常希望我们去复制军创园这个项目。”
他的“愧不敢当”和“永远愿意”
目前,张志光投资运作的56军创园招商已满,开园在即。同样热闹的,还有他的另一份产业:爱心粥店、老兵之家、真爱食堂、兵星展馆。
2018年,张志光在人民西路开设了南通首家爱心粥店,主要为附近的抗战老兵、转退老兵、军人家庭服务。6年来,爱心粥店已开设了6家,每年惠及10万余人次。
2022年张志光又成立了南通爱国拥军爱心驿站,下设爱国拥军老兵驿站、退役军人服务大队、教育服务大队,组织开展爱国拥军志愿服务工作。2023年,张志光又在爱心粥店旁开设“拥军真爱”社区食堂,为退役军人、困难群众和周边孤寡、独居老人以成本价提供可口丰富的自助餐食。
曾有媒体称赞名字里有一个“光”的张志光,本身就像是一束光。对此,张志光直言“愧不敢当”,在他看来,自己一路走来,离不开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和政策红利、部队培养的职业技能和意志品质、社会各界的帮扶和支持,“一代代优秀的退役军人,就是一代代的创业生力军。我身处其中何其荣幸,也永远愿做退伍创业群体的一束微光。”
特别关注
“寻迹”全媒体行动首站走进南通
11月13日,“寻迹优秀退役军人创业者”大型全媒体行动首站,走进素有“江海明珠”美誉的南通。
此次全媒体行动将南通定为首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的创业基因。南通是开风气之先的“中国近代第一城”,也是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活力之城,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勉励、寄予厚望的机遇之城。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开民族轻工业先河。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南通的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去年引培科创项目 1428 个实现翻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6家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3600家。
长期受到创新打拼氛围熏陶的返乡退役军人,创业积极性高涨。作为退役军人的“娘家人”,南通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打造“戎‘创’江海、‘就’在南通”服务品牌,让退役军人创业有门路、有支撑、有底气、有盼头。目前,南通市共有退役军人创办或参股企业1.5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 9300 多家,吸纳就业总人数超25万人。其中规上企业842家,1亿元以上企业220家,5亿元以上企业44家。
自2020年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开启以来,南通市退役军人创业群体报名参赛项目1000余个,其中省赛获奖项目27个、国赛获奖项目5个,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获奖质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独占鳌头,形成了退役军人创业的“南通现象”。
在活动现场,江苏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江苏东恒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银、滴滴家政服务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光3位老兵,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业故事。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李军表示,从三位退役军人企业家的故事里,能看出他们特有的军人气质,以及回报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同时也感受到了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工作力度和成果。媒体记者们将进一步挖掘新时代退役军人创业的感人故事,激励更多退役军人投身创业、回馈家国。
这份江苏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走在前、做示范”的答卷,值得期待。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磊 石磊 郭小川 朱亚运
视频拍摄/剪辑|李铭哲
点亮“在看”,关注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