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旅产业为什么能成为支柱产业?——兼论中国旅游发展简史与“城市文化资本论”

学术   2024-11-08 10:05   河北  
欢迎加入河北省文旅产业协会

“我认为,旅游产业有五个鲜明特点,均可以从富民福民的高度加以认识。第一,产业链长,就业面宽,就业门槛低,内涵范畴有边无界。……第二,旅游产业深化发展过程就是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优化过程。……第三,旅游好的城市和乡村,一定是人文区位有特殊意涵的地方。……第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世界文化身份识别系统。……第五,文旅融合产业是新质生产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创新平台,文旅融合很多方面都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实现的场景。”

——张鸿雁教授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10月18日,在安徽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早在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要求中国旅游业要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图源:福建发布

我们在之前的推文中提到,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国外游客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大涨60%,入境游日均人次增速接近80%,且超过半数的外国旅客选择在中国停留超过7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持续给中国商家带来新生意,用支付宝做外国人生意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00%。


延伸阅读>>>7.65亿人次!从2024年国庆节假期看文旅市场新趋势
图源:山西卫视融媒体

不仅如此,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酒店、民宿、线下堂食、县城外卖市场、租车、机动车/新能源汽车充电、铁路运输、邮政快递等行业都迎来了需求高峰,充分证明旅游是一个“一业兴、百业旺”民生产业


延伸阅读>>>不只是文旅消费,国庆假期中这些行业数据也值得关注……

旅游更是一个幸福产业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2.6%受访者表示旅游已经是生活中的必需消费品,90.8%的受访者在过去的旅游经历中体验到了幸福的感觉。






如何在更高维度理解“文化旅游业应该是支柱产业”?


1、旅游是人类的天性——兼论中国旅游发展简史

人类学家曾指出,“探索和迁移是所有物种的自然天性,因为这有助于生存。这当然也是人的天性,人类一直在迁徙中寻找最佳的避风港、富饶的土地和食物。”尽管“旅游”(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一词直至19世纪才正式提出,然而回顾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历程,旅游活动自古便已存在,并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持续演进。

在工业革命以前,西方的旅游主体主要是大富商、大企业家、上层贵族,随着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的崛起英国率先兴起了以休闲消遣为主的“近代旅游,建立了“旅行社”(1854年Thomas Cook发明),并经历了旅行、旅游至旅游业的发展演进模式。

中国有着比西方更为悠久的旅游发展史。沈祖祥、马勇等学者将中国旅游文化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形成期(先秦至秦汉)、勃兴期(魏晋南北朝)、鼎盛期(隋唐宋)、发展期(元明清)以及转型期(近现代)。实际上在远古氏族社会兴盛时期,随着剩余产品出现等客观条件的累积,人类就已经出现了“旅行”活动。《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在这些旅行活动中,劳作性是第一位的:商人为谋求利润积极奔走各地进行经商旅行、氏族首领为巩固统治而进行政治旅行

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旅游的劳作性逐渐减少,休闲性增加天子巡游、商人长途贩运开始流行:《列子·周穆王》曰,“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尚书·酒诰》记载,商人“肇牵车牛,远服贾”。周文王还曾专门针对行旅者发布诏书《告四方游旅》:“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宿,所至如归。”

春秋战国时期,旅游活动呈现以下几种变化:其一,朝聘活动演变为文化旅游;其二,出现了游学的风气;其三,游说、求仕盛行。

孔子周游列国 图源:电影《孔子》截图


秦汉时期,在帝王巡游的带领下,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为建功立业而游览各地的风潮,人们对旅游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功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恐惧变为崇拜,再到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们开始欣赏自然美,旅游成为逃避现实的方式,旅游主体包括帝王、文人、僧侣、道士和普通百姓

竹林七贤出游 图源:搜狐网


宋代旅游资源开发显著,政府、私人和寺院独立或合作开发是主要形式,旅馆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规模和投资者复杂,经营方式多样。饮食业以店铺多、品种丰富、服务热情为特点。旅游交通工具包括船、车、轿、马、驴等,尤其是游船租赁业发达。宋代还出现了导游。旅游在宋代居民生活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一些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并影响了寺院宫观的兴衰。经明清、民国,中国旅游业一直蓬勃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旅游业,就是传承几千年以来华夏子孙探索未知的那种无畏精神,就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旅游行业的创新与再造正如张鸿雁教授所言:“除了推动经济和就业之外,旅游还承载着文化传承文明创造的新使命。旅游行业从过去的文化娱乐功能,到现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现代文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旅游是人类的权利——对旅游业是幸福产业的进一步认知

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指出,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第6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

正如张鸿雁教授所言:“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不仅表明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动能,更昭示着旅游产业发展关乎梦想——既关乎生命质量,亦关乎生活质量,关乎人类整体幸福美好的实现程度。”

旅游是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幸福感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生活中旅游与恋爱婚姻、家庭财富、事业发展、学习教育、健康保障、子女成长同样重要。旅游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让其感觉到生活的充实;旅游中的幸福经历会加深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关爱,让人们更懂得珍惜生活和懂得感恩。“旅”字本来就含有行走、寄居、客处之意。《左传·宣公十二年》云,“老有嘉惠,旅有施舍”。“游”的字义是浮行于水中。人能像鱼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泳之游之”(《诗经·邶风·谷风》)。《礼记·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就是说一个志于学习和好学的人,往往是时刻怀藏着学习之心愿,不断地研修学习,闲暇之时不忘学习,学习之时,可通过“游学”来增长智识。这样的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有可能做出真学问。

图源:中国旅游报


在现代,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是创造和提高生活质量、放松心情和学习充电的最佳选择,又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旅游还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和减轻工作压力,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让工作更加高效,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氛围,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旅游使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更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大好河山。现在,旅游已融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主要构成要素。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意义》中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清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3、发展文化旅游就是发展“文明”——也谈“城市文化资本”的战略思维

美国当代政治思想家萨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曾言:“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发展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实质,就是发展城市文化,发展每个城市的“哲学”,让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以更好地姿态面对全球化竞争。

匠工营国团队在旅游规划方面就充分秉持着“城市文化资本”的理论体系、“用生命赞美城市,新来与世界为缘”的核心概念发展每座城市的“哲学”,体现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早在2010年,张鸿雁教授就曾提出“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

延伸阅读>>>张鸿雁教授: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张鸿雁教授


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张鸿雁教授就基于城乡规划、城市形象策划、“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研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开始做城乡旅游规划。比如,1997年无锡太湖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策划与规划,2005年安徽郞溪和广德县的文化旅游规划,2007年溧阳的城市旅游、一村一品及茶叶节的策划与规划,2009年湖北蕲春(李时珍家乡)的“药旅联动”、城乡空间的“多规合一”与全域旅游等规划,2010年中国“高淳桠溪国际慢城”的策划和规划,2020年盐城建湖“淮剧小镇”策划和运营咨询规划,还有南京外秦淮河江宁全域旅游——来江宁织造幸福85个案例总结等。另外,在新疆、吉林、河南、浙江、湖北、河北等都做过城市空间和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江苏省内有苏州、盐城、泰州等市的文旅融合“十四五”规划、县域、乡村文旅规划,还有很多5A、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省级度假区、各类主题景区规划等。

延伸阅读>>>
1、慢城文化的历史与现代时空建构创新——南京高淳国际慢城的概念设计理论分析
2、从淮剧《小镇》到淮剧小镇——建湖县九龙口镇沙庄村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华丽转身

张鸿雁教授曾说:“一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哲学,一个有自己城市哲学的城市,就是一个无限有创新能力的城市。……中国的城市缺乏城市自己的哲学。我们在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创造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有个性的“城市哲学价值观”,而这个“城市哲学”就是城市社会精英成长的基础和土壤,能够给社会精英群体以创新的机会。”

因此,将文化旅游业发展为支柱产业,在更高维度上是建设创新能力与文化成长的土壤、建构良好的市民社会关系,鼓励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行为、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推动新社会文化、新经济思维的发展。



END




来源:匠工营国
编辑:耿菁菁
审核:刘元利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协会是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工作者及文化和旅游企业自愿参加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是在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下联系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工作者及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纽带、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