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长”可能是比“教育孩子”更艰难和更危险的事情

美食   2024-11-09 22:05   浙江  

【一】

我有时候开玩笑说,我在做班主任的同时,似乎还办了一所“家长学院”,而且强行让家长们入学。

其实我非常清楚,“教育家长”,大概率是比“教育孩子”更艰难和更危险的事情。

原理非常简单:成人的观念各各不同、成人的想法更难改变、成人的世界言多必失

但还是忍不住总在家长群里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各种指手画脚。

如果我在家长群里一言不发,我就相对安全:他们只看到孩子来来去去,看不到我,所以连批评都找不到对象。

可是如果我这样做,那么这些孩子烦恼、暴躁、忧伤、怯弱的来源,如何得到解决、至少缓解?

说严重点,说一个家长们根本不愿意触及的词:痛苦。——“我生我养的娃,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怎么可能痛苦,怎么可能这痛苦竟主要来自于我?”——然而吃和穿差不多是这个时代最容易解决的问题,连喂猪都到处是饲料。

【二】

很多家长完全忘了自己还是小孩子时的心态:和同学叫“闹矛盾”、和老师叫“受委屈”,在父母这儿才是千言万语的难受和痛苦——情感羁绊的程度与痛苦的程度成正比。

——和同学闹矛盾,解决方案很简单:不和你玩了。

——在老师那儿受委屈,解决方案更简单:在寝室里骂一句“碰上一个猪老师”。

——在父母那儿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无处辩解、无法做一个可以犯错的孩子……这怎么解决?“不做你儿女了”?“不要你做我父母了”?明显不可能。——而且不敢更不忍骂:脑子里有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孝。

所以,对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无法解决!只能憋着,然后用情绪来表达,用“偏不听话”来表达。

【三】

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没有知识储备和精神力量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当初的每一次反抗、每一次尖叫哭闹,从来不是真正的反抗和哭闹,而是一次求救。

——父母们能理解这个事实:在不能开口说话的阶段,孩子想吃奶了,第一反应就是嘴一咧,哭”。这就是婴儿的求救:我饿了。

——父母们不能理解这个事实:在不具备说清楚自我需求的意识和能力、没胆量向父母陈述自我需求的阶段,孩子的哭闹抵挡,就是他们这个阶段的求救:我难受了。

我儿子小时候有一个春天出去玩,在车上各种叽歪蛮横,大异平时的可爱,我正莫名其妙他何以至此,我英明伟大的老婆把他的外套脱了:他立马欢天喜地,恢复人见人爱的状态——原来只是热得难受了,而不是基因突变了。但两三岁的他并不知道这一点,只知道不舒服。二三十岁的我也不知道这一点,只以为他不乖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我完全可能根本没get到他的难受点,于是把他狠狠地骂一顿:一颗心就此受伤。

如果这样的事反复发生,那么一颗心就伤痕累累。

长久下来,就一个结果等待着我家——我儿子:“你既不仁,那我就不义,你要我往东,那我就往西,要不开心大家一起不开心,凭什么就我一个人不开心。”我:“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肯定是欠收拾了!”——我非常清楚,这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过去、现在、未来。

我很庆幸我们家不是这样。我儿子从来没有什么叛逆期,我一直在默默等待的“父子大战、母子大战”,从未出现。——我也知道原因:我儿子的绝大多数呼救,都被听见、看见、解决。

但我知道,很多家庭,不是这样的。

【四】

那些经常爆发家庭战役的家长们似乎从来不准备认真思考一个真相:生下来都差不多的孩子,怎么就这样一天天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无法教育、双方都对对方又爱又厌烦?

他们也不敢面对这样的假设:如果他们家这个“不听话的娃”和旁边那个温和家庭的“听话的娃”生下来在医院就抱错了,会是怎样的局面。

——这个假设的结论是残酷的:孩子是无辜的,听话不听话,取决于他们的父母是谁。

比如看到我讲台下那些顽劣的孩子,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他出生在我家,我坚信不会变成这样。

但越是这样的父母,他们越拒绝这样的结论:孩子是无辜的,听话不听话,取决于他们的父母是谁。

保护自己、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是人的本能;

逃避责任,把责任推给“是这破小孩越来越不听话”、推给“跟他爹一模一样”、推给“是受同学影响”“是老师没教育好”,也是人的本能;

解剖自己、否定自己,需要非常强大的认知力和魄力。

【五】

所以,我明明已经成人很多年、明知对我个人的利益来说极可能弊多利小,但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我只能承担某些不能明说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风险。

我以此完成我自己,以此“拯救”某些焦灼的小小灵魂。

如我常常引用的那首诗:

如果我能让一颗心不再疼痛,
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烦忧,
或者能让哀伤者变得宁静,
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重新返回它的巢中,
我就没有白活这一生。
——艾米莉·狄金森

除此之外,没有办法。

既然生活把我放到了班主任这个位置上,那么我在保护自己不受“我承担不了或大到我不愿意承担”的损伤的前提下,我应该尽力做点我确知应该做的事情。

我明确地知道,在这个世道,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在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的背景下,我其实是在螳臂当车,是在蚍蜉撼树。

说得更直接一点,是我明知这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亲子教育是如此无知而自信,但还是试图在可能的前提下,做一点可能有效的事情。——如果无效,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损及自身,那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尽人事,听天命;大道不行,但尽本分。仅此而已。

为了讲台下这些傻不拉叽的小脸能日渐放松、能不再一看见大人就立马周身一缩自查会不会哪儿又不妥了、能在确实犯错的时候也能预测大约问题不大不必心怀恐惧……能让“万物之灵长”像个“万物灵长”的模样。

在这个“恐惧简单粗暴但实在有效”的管理模式下,试图思考“每一个人有权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谈何容易。

比如昨天他们犯错了,但一个二个嘻嘻哈哈地告诉处理这个事情的老师:“我们班主任应该不会把我们怎么样。”在我这儿,在他们实在很少犯错、扣分极少的背景下,这种状态是“对生活的笃定感、信任感、热爱感、未来值得期待感”;但我实在怀疑,在别人的眼里,这是不以为意、大大咧咧、不把事情放在心上的恶劣表现。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种教育思路,流毒无穷。“从量变到质变”的滥用者,从来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再多的沙堆起来,都变不成哪怕一只蚯蚓。

人生哪来这么多紧急关头,学生时代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是风中之叶,拂之即可。

在这瑟瑟秋风中保有他们对人的信任、对生活的好感、对人生的热爱和期待,才是真正要紧的事情。

当他们拥有对面前这份生活的热爱之时,他们自会思考要怎样去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去展现觉醒之力。

【六】

国庆长假在家长群发过长长的信息(有前文记述),其中有一句“不建议您总是辛辛苦苦地一直在兼职德育主任、班主任、纪律委员、宿管老师、所有科目的科代表,把你家搞得像是我们的分校……”

在其他时候,也仍在不管家长们是否接受、是否厌烦、是否反对我的观念,陆陆续续往家长群里扔长句子。

如10月18日大周末,发了放假通知,犹豫了一下,还是坚持发了如下一段文字,絮絮叨叨,拳拳之心。

【友情提醒】(忍不住再次启动多嘴多舌模式:我总想让你家娃开心一点)


1、让老师做老师,让父母做父母,角色不错位。

与其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和娃气鼓鼓,不如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母慈子孝,美享生活。


2、希望你们不要厌烦我每次都提醒这个……

因为我严重怀疑以下事情真会发生:有的同学开开心心回家,然后进门就当头一棒“有作业吗,先做再玩啊”“要努力啊,你看谁谁谁多努力”……换成我们小时候也深深觉得很扫兴啊……你可能只是随口一句话,过后其实也并没有盯着,但孩子不舒服半天。


——有时候我在这边辛辛苦苦引导他们不只是心中爱父母,还要让父母感受到这个爱,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理解父母、同时修炼自己的性格。可是你在那边一个简单粗暴的行为,就让孩子觉得泄气:“啊,我爸我妈实在没法理解,好难受”,他们毕竟才14岁……


在我苦苦引导他们爱你们的路上,有的家长在拖我后腿啊……


3、怎么保证如果有作业他们会完成?——我们老师这边会有提醒、有引导并查作业。——总之,把学习主要交给我们,于公于私,我们有和你们一样强烈的动机让他们考到最好。


4、难道就不能批评、管教孩子了吗?能!!但建议是有效批评。“无效批评”除了影响双方心情,并无意义,只是大人安慰自己的焦虑感的自欺方式。


怎么知道是“有效批评”还是“无效批评”?孩子和你交锋这么多次了,你其实清楚哪些批评指责是无效的。


——恕我直言:每一句无效的话出口,其实都在削弱你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越来越不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全是因为他越长越犟了,大概率是你的话越来越没营养了。所以,不如像我老婆当年对付我儿子一样,不说话,装深沉,同时,努力给出爱。

有些家长似乎从不思考这个原理:如果他们之前的育儿方法正确,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如果不正确,为什么不改变方向?

“我骂他没用”,应该思考的是“骂”这个方式无效、不正确,而不是思考“看来是骂得不够!!”

【七】

“拖我后腿”、“恕我直言”、“大概率是你的话没营养”……这样的言说方式,是一个私立学校的老师能对自己的上帝使用的吗?

能。

我相信人心向善,我相信人有进步的潜在意愿。

我更相信身为父母更愿意因为自己的改变从而改变亲子关系,再由此改变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变得温和、柔软、懂事、上进,不再周身是刺,不再你说东他偏往西。

已经有家长反馈:1.我儿子居然在家把客厅卫生打扫了再去学校……前所未有。2.我儿子竟然努力和我讲道理,我估计是你教的。关键是最后我还没讲赢。3.我忍耐了又忍耐,看着她玩手机,以为她不会做作业,没想到她后来还真把作业也做了。4.不再把手机看成大事,看女儿都顺眼多了。5.我儿子竟然把我的衣服也洗了……十多年来第一次。

再截一个图:

才两个多月。半年呢?一年呢?三年呢?

如果我信错了呢?

无所谓。

谁说播种就一定有收获?所谓“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所谓“三月播种,把收获交给九月”。

如果家长不相信你的方法呢?他们就想把孩子捆紧一点呢?毕竟“玉不琢,不成器”啊。

也无所谓。于我无损,而他们将不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

那么他们学习努力吗?——无论中国教育如何,“去读一个好大学”仍是最便捷且重要的路。看个视频吧:

原号已逝,请加新号
说这些有用吗?没用
还是要说吗?要说的

特正经的张某某
再次被封归来,继续爱国爱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