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口就喊“宝宝~”,现在语言通货膨胀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吗?🤔

情感   2024-11-17 12:26   湖北  

最近

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

#现在的语言已经通货膨胀了#




看完热榜,天塌了

,只是“喂”

亲爱的,只是“你”

爱你,只是“感谢”

可这都是我聊天中常用的词汇嘞



宝子们的语言系统膨胀到了什么程度呢

有的朋友已经膨胀到十级了!(bushi)

进化到可以面无表情毫无波澜地说着

“谢谢宝宝~爱你么么哒”



接下来!跟随我们的步伐

一起看看我们是如何膨胀哒!


是谁一有事就喊宝宝~

有事想麻烦别人

以前聊天的开场白

“在吗?”“在不?”

现在聊天的开场白

“宝子~”“宝宝~”



简直了!这就是我!


好家伙!

亲密称呼已经进化成

一种社交文化了

简直就是万能词汇

而且适用于不同场景



发明“宝宝”这个词的人真是天才

两个字就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坚冰

但是,据不科学不完全统计

80% 的“宝宝”开场

都扮演了“喂”和逗号的角色



当然,一样的称呼还有

“家人”“姐妹”“宝儿~”

毋庸置疑

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打招呼的方式


两句话离不开表情包

是谁!脑海里思绪万千

却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接不住的话

只能靠万能的表情包救场了



文字当然能表达情绪!

只是我这贫瘠的语言系统

无法把我真实的情绪表达出来

(一说话大脑就一片空白

只能拿出表情包缓解气氛了

爱用表情包的我

早已痛失表达力



聊着聊着梗就脱口而出了

讲了一个笑话,朋友没反应

我:你为什么不笑,是生性不爱笑吗

和朋友没话聊的时候

我:我一直以为我们永远有话说



不知道咋回事

真的会忍不住接下半句



接下来

对方就会回一串

哈哈哈哈哈哈哈

(精准预判,绝对如此



哎呀,不知道咋回事嘛

聊着聊着

梗就脱口而出了



语言通货膨胀并发症——文字讨好症


暧昧让人受尽委屈

假装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语言通货膨胀往往还会有一个并发症

——文字讨好症


确诊这一症状的朋友们,致力于把自己的真诚写进聊天框。通常会在回消息时反复斟酌用词,习惯性地使用一些亲昵的语气词、叠词、波浪符号或括号解释内容,还要再加上一个符合语境的表情包,以此表现自己的积极而非敷衍了事~



当以上 buff 叠满

我们就能在小小的聊天框中

充分感受到某些朋友优美的精神状态

热情洋溢但又高敏脆弱

淡人微浓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语言通货膨胀背景下,怎么聊天才算是好好说话?


实际上,早在 1945 年,李安宅便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中提出:如同币制与其背后财富不匹配而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


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当我们回到微信聊天框,线上交流双方都是虚拟在场,语言成为判断对方态度与情绪的主要方式,语言通胀和文字讨好也成为大家无法当面通过肢体和语调等传达情感的补充表达方式。通过夸张、重复与堆叠,文字由单一的“可读性”变为了“可感性”,也催生出众多反映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词汇与表达方式。


由此,在微信表达中,语言使用的边界进一步扩大,亲昵的称呼、大段的文字都有助于消解个体对交流的焦虑情绪。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确认对方态度的情况下,语言的通货膨胀成为个体传递自我友好态度的方式,在此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意义被弱化,语言形式被强调,让交流双方快速建立起亲密感和认同感。


所以,宝宝,不必太担忧语言的通胀,爱你的人自会用心回答(握拳)(认真脸)。


膨胀一点点,让爱意不那么难说出口

真正的老铁

说话可能不会这么歪腻

左一句宝宝,右一句亲爱的

我们会直接大声开麦说正题

一句“江湖救急”

老铁就会顺着网线飞奔到屏幕前



帮完了忙,肯定要感谢朋友啦

“我爱死你啦”“爱你亲亲

终于派上用场啦!

膨胀的语言在此刻发挥了重大作用

那就是“爱你”溢于言表



膨胀一点点

让爱意和善意没那么难说出口

这么说的话

我们似乎也看到语言膨胀的美好一面

它拉近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距离

聊天的过程很舒服

听着“爱你”也会感到心里暖暖的


- END -
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青春湖北、微信派、科院青春
出品:武汉市妇女联合会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如对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武汉女性
及时为您送上武汉市妇女儿童工作最新动态,分享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及家庭生活科学知识,搭建武汉妇女儿童沟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