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谢秀俤,曾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任资产管理处(采购招标中心)副处长。
沃土
由亲历者撒下
谢秀俤原在福建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担任副院长,随后由严谨科学的领域横跨到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传播学院。对此转变,他坦言,“既惊讶又高兴,传播学院很有生机,也很有实力,且近几年发展得很快”。彼时,距2004年传播学院成立至此已过16年,岁月变迁,人亦来去。谢秀俤的到来给学院注入一股新鲜血液,“跨界”的背景和经历赋予了他在学院工作中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新的思维方式。
传播学院的学生在校园各类媒体平台和各种活动中的突出显示度,是谢秀俤强调的一大学生特点。他认为,学院综合实力为学生提供在外部环境中展现自我和探索职业道路的坚实基础,而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核心职责。基于此,谢秀俤开始深度考虑如何强化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为传播学院学生进一步提供综合成长的沃土,谢秀俤等人开始不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发展完善。
“健康出行”倡议签名活动暨“健康出行”打卡启动仪式
(左八为谢秀俤)
2023年,“智慧融媒”传播学院“一站式”协同育人空间建成,为学生提供作品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成立至今,共开展了14期“融媒技术志愿教学服务项目”,从传播学院辐射至海外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为全校学生提供采写、编辑、拍摄、剪辑等志愿培训服务课程。彼时,谢秀俤等人希望借此把空间打造成为体现学院教育质量和文化传播的标志性品牌,输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全媒体传播”微专业开学典礼
(第一排左二为谢秀俤)
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培育到专业技能锤炼,传播学院不断在空间上寻求突破,与时俱进,超越传统的边界,给予学生们一捧沃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全方面发展。
泉水
悉心浇灌中
二十年来,传播学院在媒体时代的洪流中稳步前行,不断适应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学院始终紧抓媒体时代新鲜潮流,不落窠臼,为学生提供充满机会的环境和走在前头的思考与准备。
在榕新闻媒体行业校友座谈会(第一排左一为谢秀俤)
2022年9月,传播学院正式推出“星雨计划”项目。谢秀俤平日里就有着审阅毕业生简历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他注意到学生之间个人作品和参赛经历的差异。这让他不禁思考,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大学四年积累出一些优秀的作品,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伴随着这样的思考,包括谢秀俤等人在内的学院领导成立工作小组,旨在通过实施“星雨计划”,激励每一位学生有机会、有勇气、有能力去创作,最终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标志性代表作,真正实现“一生一品”。
“从布局学生培养工作的角度上来看,这就是有备之′仗。”谢秀俤直言,一方面这是意图充实学生简历中的竞赛经历,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能够帮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职业意向、个人技能和性格特征。谢秀俤观察到,不少学生往往在比赛通知发布之后才开始匆忙准备,这不利于个人成果的呈现。相反,他认为实践作品的经验积累至关重要,而这些经验则往往需要长期的准备。“每个学生,每年交上来的作品都需要比上一年有质上的飞跃。”谢秀俤说道。
“一生一品”的理念影响着诸多学生开始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逐渐在各类活动中大放异彩。譬如,在第六届全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我院输出了70%的优秀作品。
要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同样重要。在谈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时,谢秀俤特地提及传播学院党委构建的学生党员“六位一体”教育机制,着力引导学生党员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除此以外,学院为每一位学生党员定制《传播学院学生党员成长记录》手册,鼓励学生党员记录下自己的成长与感悟,以此作为他们成长历程的档案。“相当于是一个学生党员的成长日记。”谢秀俤说。通过撰写手册,学生党员得以系统地反思和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各年级辅导员和各党支部书记定期查看、监督、落实,不仅有助于学生党员实现自我观照和成长,也是学院评估和指导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参考。
这些项目,如清泉般淌过学生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学生茁壮成长,在技能上给予养分,更在品德与个性上进行雕琢,引领学生不断丰富人生经验,稳步前行。
“师生相聚五四,共话青春担当”联学共学活动
(第二排左四为谢秀俤)
花蕊
盛开亦灿灿
传播学院的就业率随着学院的持续发展而稳步上升。谢秀俤回忆道,“记得第一届招聘会的地点选在了学生宿舍的门口,学生们都亲切地说这是家门口的招聘会。”在谢秀俤的记忆中,那次招聘会请到了包括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等单位。彼时,携带简历参加招聘会的学生络绎不绝,场面异常热烈,直至夜幕降临,招聘会仍在继续,谢秀俤形象地称之为“挑灯面试”。
传播学院2022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右一为谢秀俤)
学生们所呈现的简历和业界的认可,离不开四年学习生活中的不断磨砺和沉淀。给谢秀俤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齐越节上,四位主持人中有一位来自于我们传播学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的一个显著成果。”与中传的学生同台竞技,彰显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谢秀俤坦言,传播学院的“显示度”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上有突出的表现,学生们更是“满场跑”,积极参与各大校内外活动。谢秀俤笑道:“每次校五四表彰大会上,台上主持的是我们的学生,台下负责摄影、场控的还是我们的学生。”真真切切做到了百花齐放。
“回望这三年,我感觉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谢秀俤谈道,“不仅认识了许多老师和学生,也通过这个专业,了解到了媒体行业,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三年时光,谢秀俤浸润在传播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为能在传播学院任职而感到兴奋、倍感珍惜,也由衷地希望传播学院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
谢秀俤用星雨湖的“莲花”形容传播学院,冰清玉洁。“莲花最后结成莲子,这都是果实啊。”传播学院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规模与制度得到了不断扩展与完善,新生专业力量迸发,学院及其全体师生都如同莲花般,绽开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花落又成果,又回馈给学院,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瓣瓣花开,花落结果。传播二十年,花开花谢,留下无数硕果,回味无穷甘甜。我们在媒体时代的洪流中前行,翻越一座座横亘在面前的大山。我们将继续栽培每一粒潜藏实力的种子,绽放下一个“二十年”。
|传播学院20周年院庆工作组出品|
策划:郑文灿 谢宗贵
采访:卢佳音
撰稿:傅珈琦
拍摄:吕洁 陈斯 黄紫歆
剪辑:王睿沐
视觉:缪诗洁 林政赫
编辑:傅心悦
指导老师:卢佳音 施蕾 魏倩怡
初审:傅珈琦 吕洁 陈斯 黄紫歆 王睿沐 缪诗洁 林政赫
复审:林欣莹 钟莹 傅心悦
终审:卢佳音(师) 施蕾(师)魏倩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