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届【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入围作品:漫谈“吃”文化II陈雨江

文化   2024-11-07 05:00   江西  

点击上图,查阅征稿通知


漫谈“吃”文化

陈雨江


在人类文明的浩瀚长河中,“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吃”绝非仅仅关乎生存,更是文化、习俗与情感的生动载体。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吃饭,绝非只是仅仅解决人们肚子饥饿问题那般简单,其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意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神秘的佛教,还是西方庄重的基督教,饮食皆被赋予了神圣庄严的意义。饭前虔诚祈祷,感恩上苍的慷慨赐予,此乃人们对食物敬畏之心的真切体现。恰似寺庙中那严格的用餐时间与规矩,完美彰显了修行者对自律与清规的执着遵循。这般仪式感,犹如神奇的魔法,让食物变得倍加珍贵,每一次用餐皆化为一场心灵的圣洁洗礼。


在民俗的画卷中,吃饭时的言行举止亦被赋予了深邃的寓意。不可喧哗、不可争吵,此为对神灵的敬重,亦是家庭和睦的美好象征。长辈教导孩童不可敲碗打碟,以免招来贫穷之祸,这无疑是对勤劳节俭美德的传承与弘扬。而盛饭时勺子不可外翻,接饭碗时不可五指张开,筷子不能横放或竖插于饭中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是对生命尊严的精心维护以及对逝者的深切缅怀。


忆往昔,老一辈人就餐时的温馨场景,至今仍如一幅绚丽的画卷,令人深深怀念。一家人围坐于古朴的八仙桌旁,共享天伦之乐,那种团圆的美妙氛围,是任何现代饮食文化都难以企及的。关于爱惜粮食的谆谆教诲,更是如璀璨星辰,代代相传,深深烙印在人们心间。孩子们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优美诗句中,悄然学会了感恩与珍惜。


伴随时代的滚滚车轮,吃饭问题已然超越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华丽转身为社交、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今时今日,人们吃饭不再仅仅是为了果腹充饥,更多的是为了尽情享受美食、诚挚增进友谊、高效洽谈业务。然而,即便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些古老的餐桌礼仪依旧如璀璨珍宝般被保留下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坚固桥梁。例如,吃饭时不宜站立夹菜、放屁需巧妙遮掩、不在公众场合宽衣解带等,这些规矩始终被视为文明与教养的生动体现。



“吃”在中国文化的广袤天地中,无疑是一个充满无穷魅力的字眼。它不仅指代将食物放入口中咀嚼的美妙过程,更延伸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独具韵味的表达方式。从“吃饭”到“吃水果”,从“吃水”到“吃茶”,再到“吃皇粮”“吃瓦片儿”,这些词语背后,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描绘出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细腻描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概括。而“吃苦”“吃亏”“吃醋”等词汇,则如灵动的画笔,生动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丰富情感体验。


在现代社会的斑斓画卷中,“吃”的新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鲜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比如,“吃死掉”这一口头禅,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好运、成功的热切渴望与由衷羡慕。与之相对的,“溺水掉”则巧妙暗示了失败与挫折。这些词汇的流行,恰似灵动的音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更深刻反映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展望未来,“吃”一词的使用频率必将继续一路攀升,新的“吃”词也将如璀璨星辰般不断涌现。在这个精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无尽快乐,更要用心传承和发扬餐桌上的文化与礼仪,让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滋养与情感的温馨交流。同时,我们也应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让“吃”真正成为一种生活艺术,一种文化享受。


从“吃饭问题”到“说吃”,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吃”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生存的坚实基础,更是文化的不朽传承、情感的牢固纽带及生活的绚丽艺术。让我们在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时刻铭记传承与发扬这份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陈雨江,笔名江上雨。福建省永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作家协会会员,五次被《中国化工报》评为年度“优秀特约通讯员”“优秀特约记者”,文章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原为纤城电视台、《福建福维》报记者、编辑,以及公司党委秘书等。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点击下方链接,查阅征稿通知)

第7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截稿日期:2025年2月10日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李洪华   冰耘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执行编辑:周嘉琪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国际诗歌网
欢迎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