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特殊的墓了解一位特别的人

企业   2024-11-19 20:31   海南  


1960年,一座明代墓葬被挖掘,出土的玉带上居然有二十六枚带銙,是明代所有官员墓葬中出土玉带上的带銙数量最多的。明朝对上到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的服饰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其中的玉带便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之一,它只有皇帝、王公及一品大员才有资格拥有的,一般明代玉带上的带銙为二十枚。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墓葬随葬的玉带也是同等规格,但这座墓显然不一样,玉带上居然有二十六枚带銙。

那这位墓主他是明代的谁呢?

不仅如此,其随葬品之多之精美之丰富也是极为罕见的。在墓的前室,左道前排有骑乐俑八个,两行排列,其中第一对吹小号,第二对吹中号,第三对吹大号,第四对击鼓。在第三和四对之间,还有一对侍从俑,端坐马上,肩背诏书。左道中排还有四对八人的仪仗俑;右道的各俑数量和排列顺序跟左道基本相似,只是其中有四个俑的背后,背有带“兵部”的牌子。那这位墓主他是明代哪位兵部大员?

这还只是前室,中室内还有陶供桌、灯盏、烛台、双耳炉、高足杯、双环花瓶、提梁壶、女俑、厨房、灶台、石床等等,后室有厅堂、各式女佣以及各类金环、元宝、铜钱等随葬品。

是谁可以拥有如此高规格、奢侈的墓葬?

他是廖纪,生于明景泰六年,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这吏部尚书有点近似于中央组织部部长,是六部尚书之首,《周礼》中记载:廷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因此后世也都称吏部为“天官”。

廖天官,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的文臣之一,他被很多海南的史学家称为“海南‘十大廉吏’之一”,或是与丘濬、海瑞一同称为“南海三星”

但其实,他既没有出生在海南,甚至从未到过海南。

南宋后期,廖纪的远祖来到琼州,定居于陵水那亮乡,现属海南万宁礼纪镇贡举村。其祖父廖有能、父亲廖瑄于景泰初迁徙到直隶河间,定居于东光,即河北沧州,到景泰六年,廖纪出生。那么,廖纪到底属于哪里人呢?是河北人还是海南人?他的籍贯到底属于哪里?

“籍贯”这个词,其实是个现代概念,在中国古代,籍是籍,贯是贯,前者指役籍,后者指乡贯。但现在已经完全混淆为“籍贯”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廖纪祖籍海南,出生于东光,也就是河北沧州。所以,说他是海南人,也是没有错的。

廖纪的祖父与父亲离开祖籍地琼州,前往河间府东光,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沧州,景泰六年廖纪出生,弘治三年中进士,初授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后又先后供职于工部,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从小便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是廖纪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司马龙湾廖公传》记载了一件这样的事,廖纪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要求他读“医卜书”,他跪曰:此末技耳,非丈夫事也。此后一生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要,恒以典籍自娱,孜孜著述老而不倦”,只留下《大学管窥》《中庸管窥》等著作,均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对后世影响颇大。

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

其次,他为官清而不激,有中庸之风,这一点在李时为廖纪所作的墓志铭中有详细的描述。在初入仕途担任吏部考功主事期间,有同乡人将要进入仕途,便带着礼物来拜见他,那他是怎么做的呢?“乡有士将游仕途,奉贽谒,冀蒙二日。公不辞,既完,璧赆以归”,所以李时称赞他“其清而不激,类如此。”。他的做法,是值得很多人尊重或被人有所托的朋友借鉴的。

嘉靖登基后,有明一代不能越过的“大礼议”事件发生了,嘉靖执意要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而非按当时的正统观念尊正德之父为皇考,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争斗。廖纪有参赞机务之职,自然也被卷入其中,《明史》记:“渊所言,干君臣之分,乱昭穆之伦,蔑祖宗之制,臣谨昧死请罢勿议。”他认为“继嗣”是乱伦、越常之举,是对祖宗之制的蔑视,并冒死抗议嘉靖。

虽然这件事暂时被搁置了,但是因为“大礼议”事件而遭贬逐、下狱和廷杖的官员达百人之众。于是,廖纪又上书请奏三件事正士风、重守令、惜人才。尤其是这“惜人才”,他希望嘉靖皇帝能够不计前嫌,重新启用那些被贬逐的有用之臣。可遗憾的是,嘉靖皇帝偏未采纳这第三条,一味地为了反对而反对。努力地提出有效的建议确保国家、朝廷有序正常地运行,不冒进,是这个时期廖纪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

廖纪于明史有传,历代也有很多人研究他,关于他的资料大家很容易就能获得。这位海南籍的廖天官,虽然没有到过海南,但他心中却有浓浓的海南情结。史料有记:每岁时祀享,饮食未尝不南向而祭,相语家人以世世无忘海南

海南当然也不会忘记他。陵水的廉政公园里,塑有他的雕像,气宇轩昂,正气凛然。万宁的贡举村也因他而名,两不忘,两相望,愿后人念海南风清,正气绵长。


何杰华海南三书
 购买作者亲签定制版,请加微信:LYMDHN


另一面的海南
《另一面的海南》《文昌传》《海瑞传》作者。海南省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