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闪团每年都会有一款不那么有性价比的顶级茶品和大家分享,今年的这款更是耗去了我们足足三年时间的心血,猫儿石百年乌龙。
之所以等待三年,说起来又是一个82年拉菲的理论,过去几年就以这款茶的出身而言,绝非是它的最佳状态,于是我就等。
但神奇的是居然是在整体气候条件并不好的2024年,这泡百年乌龙的状态竟出奇的夺目。于是在最适合喝岩茶的季节,我们马上分享出今年最独特的乌龙。
要知道在当下的网络舆论环境下,这泡茶的每一个关键词都会被不同程度的质疑,到底什么是高脚乌龙?猫儿石这个山场硬不硬?百年树龄是不是伪概念?手工岩茶就应该更贵吗……?
▲2024年4月24日,猫儿石百年乌龙生长状态,大部分当天已经开采
这一期的岩闪团篇幅略长一些,请耐心待我把几个标签给好好为同学们拆解。
标签一:百年高脚乌龙
高脚乌龙这个品种在武夷山并不多见,岩茶教室的老朋友们应该都熟悉聆泉饮石那一款堪称经典的百年乌龙,当年Y老师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把那片茶园写成马头唯一的一片百年高脚乌龙。不过也是因为这个没见过世面的表达,才让我们有机缘喝到这片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
高脚乌龙其实是很早进入武夷山的一个品种,但是神奇的是来源不太可考,何时引入武夷山的也不可考。
据林馥泉在1941年写作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中,大叶乌龙的记载仅排在五大名丛和水仙之后,在矮脚乌龙和其他引入品种之前,可见地位之高。
▲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
需要注意的是,林馥泉记载的大叶乌龙和后来80年代评选的首批国家良种大叶乌龙不是同一个品种。另外还有一些传播说梅占也叫高脚乌龙,这个说法绝对是错误且不负责任的。
林馥泉书中记载的大叶乌龙(即高脚乌龙):
树高大,枝干直立,分枝旺盛。树高2公尺,冠1.95公尺。主干多,皮灰褐色,枝条略弯曲。节间距较短,枝干着生角度40-60°,枝叶着生角度40左右。
叶深绿色,叶两缘向内翻,尖端开向下垂成弧形,脉间叶肉略隆起,叶脉细而隐。数6-8对,叶背绿色,叶尖钝。叶柄较长。叶质厚而脆,叶长8.4公分,幅3.4公分。开花期迟,结实性弱。抗病力较弱,”(幔陀峰所有高脚乌龙均发生煤病),开花期通常自十一月下旬至一月中旬,陆续开放。
全树花蕊疏密中庸,花朵小,花冠幅2.5-2.8公分。花瓣60片,瓣长1.4公分,幅13公分。花丝细短,长6-9公厘,(柱头长3公厘,花枝6公厘),在二分一之处分3裂。子房表面密生短小毛茸。萼片5个,边缘生有小毛,长4公厘,幅4,5公厘。花托(连梗)1公分。果实与奇兰种相似,而果粒稍扁,暗灰色,长1.4公分,幅1.5公分。果室1-3室,果皮褐色。
在国家良种名单内的大叶乌龙,叶片更大,花朵各大,果实更圆,显然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同一个品种。
▲国家良种名单内的大叶乌龙vs.清末引种武夷山,传统上记录的高脚乌龙
作为武夷山老品种的高脚乌龙和肉桂相似度更高,肉桂叶片标志性的叶缘内翻。
著名茶人廖存仁在1940年茶科所的内部杂志《万川通讯》发表文章中也曾记录“玉桂,树高5~ 6尺,极似大叶乌龙,叶成长椭圆型”,其中玉桂就是肉桂原来的名称。
武夷山老茶人中也有一种说法,玉桂也即肉桂,就是从高脚乌龙中选育出来的。
▲《武夷岩茶》,廖存仁,1943年原载于《福建茶业》第3卷第7-9期
武夷山的高脚乌龙在四十年代种植面积不大,林馥泉当年统计约占总产量的0.5%。能保留到现在的,在Y老师这么多年的爬山经历中确实只在马头岩还见到这两片成片种植的高脚乌龙,但是树龄都已经肉眼可见的衰老。
▲林馥泉《武夷茶业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1941年对佛国、庆云,竹窠等十余厂岩茶茶种产量比较调查,其中乌龙产量仅占0.5%
武夷山本地的高脚乌龙因为某些神秘的原因,在建国后的历次茶树种植高潮中都缺席了。
在41年之后到建国前的战争阶段,武夷山也基本上没有更多空暇时间种茶,据此判断,这次记载的这片高脚乌龙的树龄绝对可以上溯到百年,甚至以上。
标签二:在猫儿石的百年高脚乌龙
猫儿石,一块横亘在马头南面,垂直高度超过百米的一整块巨石,是马头山场除了五马奔槽之外又一处地标性打卡景点。
我们采访过的马头岩山场主人前后加起来应该有近三十位,猫儿石这个山场是马头组公认的核心位置,也是马头最具坑涧代表的小山场之一,我们去过六户不同人家的猫儿石山场,就叶海滨家这一处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我们就去过四趟。
▲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山场卫星图
猫儿石这个山场很特别,在马头里算是地势较高的。
因此团队小伙伴每次听到要去马头攀岩了内心不免起来敬畏之心,毕竟从停车场下来就要马不停蹄的垂直爬升近百米,体力不好的话在马头岩进行人体重力势能做功的时候是会吐的。而猫儿石比马头岩五马奔槽处又高了近百米,只不过从五马奔槽到猫儿石的路线上升比较缓慢,反倒没那么累。
▲猫儿石和五马奔槽之间的路线会稍稍平缓一些
到了猫儿石附近,你可以俯瞰五马奔槽的位置,但猫儿石却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马头岩岗上类的山场。
猫儿石附近的地貌像一个微缩版的正岩地貌博物馆,有适合比赛型肉桂的、日照充足的岗顶山场,也有武夷山茶人最爱的半阴半阳地貌,也有着深藏不露的坑涧山场。
叶海滨的这片百年高脚乌龙就是整个猫儿石山场的核心位置。
▲叶海滨家的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就在猫儿石本石的正下方
这片山场紧挨着猫儿石本石,背靠一百多米的悬崖峭壁,东北面又有马头典型那种不高的坑涧峡谷的地貌,整体算是日照偏少的坑涧地貌。
▲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在猫儿石崖壁下的东北面挨着浑圆的岩壁
因为紧挨着崖壁,上山冲下的腐殖质足够丰富,土壤是偏灰黑的砂砾岩土壤。
▲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茶园中的土壤,偏灰黑色的砂砾土
叶海滨对于这片山场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因为树龄够老,在这个地方已经够久,茶树自己已经适应这片山场,无论是土壤的肥力还是常规的病虫害基本上不需要主人太多的干预。
▲2024年4月24日,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开采
这片百年高脚乌龙的的形态和林馥泉书中记载的基本一致,树势高大,大部分的树高都超过2米。
主干多,所以看上去没有那么粗壮,但有部分主干也能超越正常成年人手腕的粗细程度。叶型和肉桂十分接近。
▲猫儿石茶园中不同树势的高脚乌龙
但是因为树龄太老,枝条变得很脆,每年采茶季总有一些枝条被采茶阿姨整棵掰裂。
我们看得十分心疼,而叶海滨却非常淡定,他说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是规律,岩茶的好就好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可供赏味的点。
标签三:手工制作
关于手工制茶的争论一直都不少,大部分争论的焦点都放在手工做茶是不是更好喝,手工茶到底是不是武夷岩茶的祛媚,是不是作秀环节?其实关于手工茶会不会更好这点上,你只要观察在岩茶的上升期,做手工茶的人有没有变得更多。
甚至做手工茶厉害的师傅有没有通过手工茶多赚到钱了?山场主、茶品牌在手工制茶的环节有没有更多的投入?在叶海滨这里,这些问题的结果就是答案。
▲山场主人叶海滨
相关复习链接:
1.岩论自由|天宝岩茶叶海滨:天花板级的嫩采肉桂,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2.壬寅贺岁:我们要像王威王一样,哪怕又老了一岁也要“嫩”到极致
今年叶海滨筹备已久的新厂终于投入使用,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那个武夷山最大最豪华的手工间了,占地将近三百平米的手工间,面积是他们新茶机械摇青间的差不多1/5,但是单位成本却高得多。
全套的新风系统和定制的空调控制系统,且不说造价,就是茶季期间每天的电费都是普通人家夏天开着空调一个月的费用。
庆幸的是,在今年茶季的极端天气里叶海滨的手工间发挥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巨大作用。叶海滨告诉我们,目前这个手工间最缺的还是熟练的摇青师傅,如果摇青师傅能多几个,还能再多出一些精品的手工茶。
▲今年叶海滨新厂中投入使用的手工间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叶海滨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手工的原教旨主义者,在手工环节上,他并不纠结于全程的手工完成,最典型的环节就是揉捻。
在他厂里我见过武夷山最小的揉捻机,是用来加工王威王和金骏眉的。叶海滨说,“手工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茶叶前期的走水更理想,也更能体现滋味的清晰度。”
对于这款百年高脚乌龙来说,手工茶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山场主人叶海滨
武夷山人都知道“勤肉桂懒水仙”,就是说做乌龙茶的时候要多摇,但是摇的越多,越要注意青叶的状态,这时候手工摇青不仅能够更直观的观察青叶的变化,青叶之间的匀整度也会更好。
叶海滨的这片百年高脚乌龙的山场,面积有一亩多,但是每年的青叶数量基本都在300斤上下。今年天气不是太好,日照不足,也就少了30-40斤。
以往这个数量是尴尬的。上机器做的话,青叶少了点,并不是效果的最佳状态。今年改成手工制作之后,叶海滨把这片百年乌龙的采摘时间分成三次,最多的一批采摘时间是4月24号,我们在半程观察中正好记录了,这在今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完整不下雨的日子。
在气候层面来说,只能算矮子里面挑高个。
▲2024年4月24号开采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这款百年乌龙的表现确实相当的惊艳,这确实要归功于手工的制作工艺和现代化手工间的加持。叶海滨说,今年这泡茶是这三四年里表现最好的。
到底有多惊艳,明晚八点半我们准时分享叶海滨师傅的手工版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这号茶平常都是被叶师傅那位传说中的大客户包圆的,我们虎口拔牙分享的数量有限,记得定时。
2024重磅 │ 岩闪团
天宝茗丛&岩茶教室
手工猫儿石百年高脚乌龙
10月17日 明晚20:30
岩茶教室独家专题
特别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岩茶教室年度赞助合作伙伴
YANCHA
今日互动话题
YANCH
你理解的高脚乌龙究竟是什么味道的?
岩茶教室到底是做什么的?
YANCH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