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灭亡前,一年的财政收入高达3亿两白银,怎么做到的?

乐活   2024-11-06 07:01   中国  

因公众号改版,如不星标公众号,今后就收不到每天的推文了,直到相忘于江湖。所以新老铁粉一定要点击左上方蓝字【设为星标★】这样才不会错过精彩内容。设置步骤如下图所示,只需三步。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经济势力的不断入侵,关税成为了清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铁路等新兴交通方式的出现,也为清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各国为了保证在华利益,对华大量借贷,以维持其经济权益及政治权益。清政府在漫长的外交角逐中也逐渐学会了近代财政制度的运行规律,开始懂得利用国债聚敛民众财富,并且借助外国对华借贷,将自己与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绑在同一个战车上。
清末财政收入,从鸦片战争时的4000万到同治年间的6000万,再到甲午时的8000万,1903年时达到2亿,直至清朝灭亡已达3亿。这么快速的财政增长,与新税源的开辟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海关税为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与之相伴的是海关税的与日俱增。自1861年海关总税务司开始统计海关税以来,尚不足1000万两,至1910年已翻了四倍。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人物——英国人赫德,他自1861年代理总税务司职务后,掌管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并以清廉的作风,高效的行政效率推动着中国海关的不断发展。他本人也深入地涉足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成为这个落后腐朽帝国中的一道奇异风景。但归根结底,关税仍为列强把持,很多时候要作为抵押以支付对外国银行的借款,清政府只能得到少数,故称关余。
另一个就是新兴的厘金,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尝到了甜头的地方督抚也不愿放过这个收入颇丰的聚宝盆,此后厘金征收数额节节增长,在1911年的预算案中,收入已达4418万两,占收入总额的14.6%,厘金成为支撑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税种,直至1931年才废除。
至1903年,关税厘金占收入总额已过半,达50.9%,传统的大项田赋则降至33.8%。农业税的下降与工商税的迅速增长反映了晚清以来社会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动。
同时在财政支出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前期财政支出主要是军费、官俸、皇室费用、工程费用等固定几项,短期增加了许多新的支出科目,包括债务费、教育费、农商费、交通和邮政费、司法费、外交费、洋务费、对外赔款等现代财政预算中的支出项目,体现出晚清的近代化趋势。
落后的金融体制
历史书告诉我们,清朝覆灭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苛捐杂税太多,以致民不聊生。诚然,清末财政的确内外交困,收入难以敷出,但要说民穷力竭倒也为时尚早。
晚清的税负水平,较之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来说其实并不算高,然而实际却是财政拮据,人民也怨声载道。直至甲午战争,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9%。1908年对财政进行清理整顿后才增至4.35%,在20世纪之前的大部分时间内,这个数字都低于2%。而从平均税负比重上看,至清朝灭亡,多在5%至7%这个范围上波动。
以日本为例,日本同时期的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最低也是24.4%,最高可达到42.2%,与清政府形成鲜明对比。日本之所以能够承受比中国更高的税率,首先是因为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比中国更高,即便税率更高也不会过于影响生活。
其次是日本的税赋更显公平,根据财力不同缴税,相当于今日的财产税,而中国无此规定,故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山河美闻
高端精英读物,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提供顶尖阅读。更多精彩,欢迎免费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