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 浙江海大 杨仕豪
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泥鳅产量由2022年的37万吨下降到2023年的34万吨,年产量位列淡水鱼品种第15位。可能对于特定区域、长期从事泥鳅养殖的朋友来说泥鳅不算小品种,但结合全国养殖容量来看,泥鳅产量已经低于甲鱼、黄鳝等,近几年发展相对缓慢。在分析养殖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重新认知一下泥鳅品种的特点与近些年发生的变化。
泥鳅的特点
01
行情具有周期性特征
小品种的行情特点之一就是养殖量对行情的影响极其明显和快速。当放苗高峰期的成鱼行情理想时,会刺激放苗量的增长和养殖量的增加,从而影响供需关系,最终导致鱼价下跌。结合近6年泥鳅行情走势图来看,今年好明年差,后年又反弹的趋势十分明显。
从2024年泥鳅行情来看,全年的价格基本都在6-8元的区间内小幅波动,同时得益于饲料、塘租等成本的下降,今年大部分泥鳅养户是可以盈利的。
泥鳅近6年行情趋势图
02
今年产量预计有微增
泥鳅每年的需求量基本都稳定在36万吨左右,且一年内各月份需求量相对平均。养殖容量决定了最终的养殖效益,所以对全国或几个核心养殖区域的容量判断十分必要。
泥鳅2023年容量受行情影响下降明显,低迷行情延续到2024年放苗高峰期的3-5月,养户放苗积极性一般,预计2024年总产量不超35万吨,这也是今年泥鳅行情长期稳定的原因之一。
03
泥鳅优劣势分析
泥鳅较常规鱼类品种有着较多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养殖模式、市场流通、产业链有着独特的需求。我们站在养户角度来看,对其优劣势进行分析。
▶ 优势:泥鳅独特的肠呼吸系统决定了它高产量、高效益,同时具备更强的生命力,病害相对其他品种更少;市场对各规格均有需求决定了它的出售不受规格的限制,从几百条到几条的规格都可上市;长速快,周期短,风险小,产量高,效益稳定,模式多变,这些都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优势。
泥鳅各规格均可出售,且小规格价格更高
▶ 劣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泥鳅生命力顽强也成为了它的命门。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带来一系列的养殖风险,对养殖新手来说并不友好,存在一定的养殖门槛;此外养殖量对价格的影响太大,不同于其他品种只要养得好大概率就能保本,泥鳅的低行情会让即便养得很好的塘口也会不可避免地亏损。
现阶段泥鳅养殖挑战
当下的泥鳅养殖与几年前已经悄然改变,风险点逐年增多。除了上述的行情波动外,养殖本身也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知和应对。
01
大鳅盈利多数时候比不过小鳅
相较于加州鲈、鳜鱼等发展较快的品种而言,泥鳅各区域内的养殖模式基本都已延续了十年以上。按照投苗时间大体上可分为春苗和秋苗两种模式,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投苗和出鱼,出鱼规格也大多集中在20条以内。
这就决定了泥鳅养殖出鱼期是相对集中的,规格也类似。一旦养殖量增加市场饱和,行情就会快速下滑。很多时候养殖12个月的大规格泥鳅还没有6个月的小鳅盈利多,就很能反应传统模式的弊端。
传统养殖模式弊端越来越多
02
水花标苗技术停滞甚至倒退
在2010年之前泥鳅水花的成活率基本能维持在20%以上,然而随着泥鳅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各类动保产品的加持下,目前泥鳅水花成活率却可能还不足5%。除了水花数量水分过大、苗种退化这两个难以避免的因素外,泥鳅水花标苗技术的停滞不前甚至退步才是限制成活率更关键的原因。
例如,传统观念里我们认为投放的水花密度越高,成活率或者成活量就会更高。但实际情况是过高的密度会快速消耗塘口食物,导致绝大部分水花缺乏开口饵料而丧生。此外苗期高发的气泡病、寄生虫病也缺乏研究总结,至少从浙江海大特水团队的总结来看这些问题目前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避免大量损鱼的。
泥鳅水花成活率的关键在于管理
03
成鱼病害逐年增加,影响卖价
除了苗期气泡病等常见病害外,成鱼阶段(200条以内)近些年的发病也在增加。常见的包括细菌性烂皮、肠炎等,也有一些不明病原的疾病也会导致大量损鱼,而且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病逐年增加、增重。
以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市场为例,此前出售泥鳅时提前把塘口漂浮死鱼打捞,网箱内泥鳅稍带外伤也不影响卖价。但从这两年开始,鱼中会针对有伤口的泥鳅压价,轻微的发病影响0.2-0.5元/斤不等,严重的可达1元/斤以上。这就把病害的影响无限扩大,需要从业者引起重视。
大规格泥鳅病害逐年增加
04
市场消费变化,中档品种遇冷
疫情后的国内经济环境趋势明显,养殖水产品的消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简单来看是明显的两极分化。高档的鳜鱼、石斑等消费有所增加,传统的草、鲫、鲤鱼消费量也快速恢复,尴尬的是档次居中的加州鲈、黄颡、泥鳅等品种,反而遭遇了消费端的冷落。可怕的是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些品种还有几年的寒冬,还是个未知数。
2025年泥鳅行情预测及养殖建议
01
预测2025年行情高点在6月
2024年泥鳅行情维持在成本线以上波动,养殖量变化有限,目前养户出鱼积极性高,预计年后存塘大鳅会快速减少。市场消费水平预计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供需关系维持在供微大于需。同时我们参考近十年泥鳅行情变化规律、放苗节奏以及其他品种的影响,对明年泥鳅行情进行预测,预判明年行情高点在6月。
行情有风险,预测数据仅供参考
02
未来养殖建议
▶ 适当屯鱼待价。结合上述行情走势,考虑到整体存塘量和当前鱼价对出鱼积极性的调动,春节前后出鱼量会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明年4-6月份大鳅存塘会偏少,价格会有所上升。对于有屯鱼待价条件的塘口来说,可以选择等到年后出鱼。但这个风险是存在的,且条件一定是苛刻的。建议条件:存塘量不高于4000斤/亩、规格不大于20条/斤、苗期至今无大量发病损鱼情况、冬春水源优质、有空余塘口标苗不影响明年养殖节奏,五个条件缺一不可。
未来大鳅行情看涨
▶ 提升标苗技术。泥鳅水花成活率的提升一方面是控制投苗密度,建议不超过200万/亩。此外重视放苗后一周的天气情况,条件不允许时宁可不放也不要勉强。一次失败的放苗损失的不仅是苗钱,更是影响了后续养殖节奏。
浙江海大特水团队在气泡病防治方面目前已总结出了较为理想的防控方案,一方面是减少泥鳅上浮摄食吞入气泡,另外一方面是加快泥鳅在气泡病的危险期生长速度,快速度过危险期。
▶ 升级养殖模式,适时出鱼。鉴于泥鳅各种规格均可上市销售的特点,建议养户朋友们适当调整出鱼规划。不一定要把泥鳅养到20条以内再一次性干塘,更为合理的选择是过程中多次出鱼,同时把握小鳅高价和大鳅产量,均摊行情风险,稳定提升养殖效益。
浙江海大2024年在泥鳅模式研发层面引领一批客户对模式进行了升级优化,最终的养殖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泥鳅高产模式较传统模式亩效益提升9000元以上
2024浙江海大泥鳅高产出鱼喜报集锦
▶ 审时度势,伺机而动。除了卖鱼方式的选择以外,放苗时间及放苗数量也要及时、科学调整。每年的3-5月放苗高峰期,当泥鳅行情较好时会极大地刺激养殖量的增加,此时需要提早放苗或减少同期内放苗量,避开最终的出鱼高峰期。同时选择更加高品质的饲料产品,快速拉大泥鳅规格,早上市抢高价。
好的模式离不开高品质饲料的支撑
总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泥鳅的行情变化是有迹可循,有规可参的,理清消费需求和养殖需求,同时主动自我提升和优化,从容应对市场变化。
海大人长期下沉养殖一线,潜心研发总结,持续研判养殖变化方向,为了您的养殖效益提升而不懈努力!
本文系海大农牧(微信号:haid002311)原创,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文章投稿、转载授权,欢迎发邮件到:haidnm@haid.com.cn
👇 咨询产品可点击"阅读原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