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依靠共同的适宜的文化
共同的文化
需要寄托于一份刊物
自2007年创刊至今
200期《钢构人》从未中断
她是无言的见证,无声的传递
“铁骨仁心”文化因她而可追溯
因她而得以延绵
我与《钢构人》的第一次“深度接触”,是突然收到同事离职的消息、被安排工作交接的那天。前任宣传主管拿着最新出刊的一期杂志,逐个板块给我讲解投稿须知、各类稿件体裁,正式将北方大区的宣传工作交到我手上。苗善忠书记宽慰我:“正好你是学材料的,做宣传也对口,文字材料也是材料。”于是,从“材料成型”到“形成材料”,我在陌生和忐忑中加入了“小钢”的大家庭。转眼间,已有六年。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做共青团工作。从组织活动到埋头码字,从一身轻松的读者到肩扛指标的责任人,我对这本薄薄的企业内刊“情感复杂”。《钢构人》的板块设置十分细致,光是搞懂“现场”和“纪实”的区别就花了些力气,而且一年就这么十二期上稿机会,兄弟大区竞争激烈,中稿实属不易。征集不到投稿的时候紧张焦虑,担心“交白卷”;改稿的时候抓心挠肝,怕改得不好、中不了稿影响大家投稿积极性;自己写的时候更是频频“难产”,时常磨到截稿日。好在几期下来,也算熟能生巧,对于各个板块稿件的取向渐渐得心应手,懂了这本杂志,更懂得了建筑企业的品牌宣传该怎么做。专题是每期策划的重磅板块,一般来说岁末年初的专题是各个单位的年度总结和工作部署,六月安全月、七月党建月、八月迎新月、九月质量月 ...... 这些固定的选题外,留给自由策划的版面分外珍贵。对于项目来说,能够在完工后做一期《钢构人》专题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印象中,北方历年的几个头号工程我们都组织过专题,如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石家庄信工学院......都是整体纪实文章、现场特写,配以安全或质量等专业视角的回顾及一篇故事性丰富的关键人物报道,深情回望一个重点项目从无到有的方方面面,拿在手里翻阅有种“霸屏”的快乐,对重点项目也是一次绝佳的品牌宣传。除了企业经营发展强相关的内容之外,秀场、印象、视觉等文艺板块也是“必争之地”。在北方做“小钢”的几年里,我对大区擅长写作、摄影或者有其他傲人特长的同事“如数家珍”,征稿通知发下来立刻精准约稿,也借助“达人秀”栏目的投稿送不少北方大区的有才青年“出道”:篆刻达人金宏昊、文学达人刘帅峰、作曲达人匡震、说唱达人朱家明 ...... 我与许多原本没交集的同事通过这本杂志结下深厚友谊,也算是《钢构人》带给我的额外收获。还记得“达人秀”刚改版为“科工女郎”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比较“羞涩”,多以没有合适的写真艺术照为由回绝征稿,几个月都没突破。看其他大区的美女纷纷上稿,我硬着皮头私聊了当时大区我认为最可能有艺术照的姑娘——和我同届但私交甚少的财务美女孙玥,她个子高挑且气质高冷,从穿搭来看,在时尚方面应该颇有几分独到理解。我介绍完栏目,孙玥干脆利落地甩来一个压缩包:“正好上周新拍的,随便用。”打开一看,几张赫本风的精修高清艺术照,加一份认真按要求撰写的个人介绍。那一刻,她在我心中的形象更高大了几分。因此结缘,我们又陆续调来深圳,现在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密友。2022 年夏天,我加入公司党建工作部开启了新旅程,开始参与到《钢构人》的全生命周期中,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杂志扉页“编辑部”成员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宣传小组有杂志固定板块的分工,此外还会轮流牵头责编,负责督促完成本期杂志组稿,并跟进后续的领导审阅、对接修改,直到定稿付梓。终于,和所有编辑一样,我也来到了当面聆听“周总大师课”的阶段,那真是“痛并快乐着”。周总改稿极度细致,在黑白打印的样刊上,用红笔密密麻麻写下修改意见与大段的重写,箭头添加、圆圈删除等标注层次复杂到几乎是“补丁上面打补丁”,但意见又是绝对清晰明确的,不仅指出哪里要改,还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改。他常教导我们“无逻辑,不直立”“通顺是职业道德,优美是慈悲心肠”,好文章不在于华美辞藻、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要合乎逻辑,易于阅读,不能给读者带来困惑。除了“术”,周总在“道”的层面给予指导更多。《钢构人》选取什么文章、什么图片,讲述哪些故事,展现的是编辑们对企业、对“铁骨仁心”文化的认识,“除了洪钟大吕、金戈铁马,还要有插曲小调、低唱浅吟。”作为一扇窗口,《钢构人》让外界认识全息的、可爱的中建科工。 《钢构人》100期(2016年6月刊)的卷首语《与企业同行 让梦想发光》中曾写下编辑部的期望:“推进《钢构人》与公司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联动,共同打造中建钢构宣传矩阵,实现宣传载体向全媒体的跨越。”那时,杂志还是主力宣传载体,刚刚流行开设企业微信公众号。八年过去,如今已是融媒传播的时代,公众号、视频号足以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今年与深圳内刊协会的老师交流时得知,近年来企业刊物从月刊改为双月刊、半年刊或年刊是大趋势,更多的企业刊物则是默默消失。仓廪实而知礼节,坚持做企业内刊几乎是一种骄傲、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幸福。这也说明,公司领导对这本杂志也有着深厚情感与期待,编辑部要坚持把《钢构人》做下去,做得更好。形式上,决定以电子版代替传统印刷内刊,砍掉了90%的印刷量,仅保留最少印刷数量以满足各级接待、交流需要。内容上,我们也在200期到来之际做了全面改版,调研吸收了其他企业、行业的优秀杂志办刊经验,每月一主题,依当月主题来设计封面、组织专题,开本调整为了更精致的小尺寸,栏目上增加了“精品视窗”等聚焦公司新业务、新产品的解读报道。副刊则给予大家更高的创作自由度,希望“墨韵心声”“游目骋怀”两个板块可以成为展示科工人品味与情趣的文化家园。就像200期的主题一样,因创而生、向新而行,对企业如此,对这本凝结了企业发展实践与精神文化内核的刊物来说亦是,主动创新才能活下去、活得好。岁月流转沉淀,《钢构人》不仅是一份刊物,更是我们共同记忆的载体,记录着企业的成长与变迁,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情感。希望自己有幸陪伴见证这份刊物持续创新,臻于完美,与企业共同成长,让梦想持续发光。
(本文原刊于2024年10月《钢构人》(总第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