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之声网
点击妈祖专辑,了解更多!
旧镇乌石天后宫
乌石天后宫的台湾义工及林连强总务与记者畅谈
乌石天后宫牌楼
位于漳浦旧镇乌石天后宫的乌面妈祖神像(俗称“黑面妈”),被称为“千年妈祖金身”,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妈祖雕像。据历史记载,明万历年间,漳浦乌石探花林士章在湄洲妈祖庙进香时,征得当地人同意,花重资再塑金身,换取“黑面妈”原神像,并迎回故乡奉祀,一直保存至今。
乌石探花林士章为何迎请湄洲岛妈祖神像回乡奉祀?关于这个,有一则美丽的传说。当年,林士章赴京赶考,路过泉州洛阳桥,遇一女子迎面而来,左避右闪都被挡住去路。那女子要他对对子,出了上联:“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一时对不出下联,那女子莞尔一笑,让开了路,顷刻不见踪影。林士章在参加殿试时,皇帝出一上联:“扇中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林士章随口答出:“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皇帝称赞说:“对得好,卿真是探花才也!”因而高中探花。后来,林士章省亲时,路过湄洲岛,瞻仰妈祖尊容,觉得洛阳桥上的女子酷似妈祖,顿时感悟,原来是妈祖点化了他。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官至礼部尚书的林士章告老还乡,并于当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将妈祖宝像迎入海云家庙(林氏宗祠)。从此,八月十二日便成为乌石地区的“姑婆祖生”,历代不易,相沿至今。
为什么这尊妈祖的脸是黑色的?林连强总务告诉记者,原因有两个版本。其一,妈祖宝像的肤色有三种:肉色、金色、黑色,肉色是平素慈祥的表情,金色为妈祖得道时的表情,黑色为救苦救难时的表情,比较庄严;其二,此尊妈祖是由黑沉香木雕成,长年累月香火烟熏所致。由此,在闽台称为“黑面妈”,流传于闽台两地。
明清两朝,许多乌石人徙居台湾,带去了对故乡的怀念,也带去了对妈祖的崇拜。据悉,分支到台湾的“黑面妈”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乌石村的一位渔民带到台中县鹿港镇,后来也建了天后宫。由于“黑面妈”素有救苦救难之美称,其信众特别多,如今,在台湾供奉“黑面妈”的庙宇有300多家。乌石天后宫总务林连强说,每年台湾有2000多人次到此地朝拜,最大规模进香团达到1000多人。
对“黑面妈”的崇拜成为浦台乡亲沟通情感的一条重要纽带。在乌石天后宫后院,林连强向记者娓娓道来“客从台湾来”的往事。1988年,台湾姓氏历史渊源研究学会理事长林瑶棋回乌石认祖,他手捧着从台湾带来的族谱与乌石族谱两相对照,完全吻合。“找到了,我终于找到根了!”林瑶棋先生流着热泪,向乡亲叙说着历史的沧桑:清雍正十三年,乌石19岁的林良跨海到金门,后到台中龙井乡垦荒,至今已传十二世,有后裔一千多人。林良临终时,一再叮嘱儿孙:一定要回故乡寻根认祖。另外,还有1992年彰化长春集团董事长林瑞国回乌石认祖。小时候,林瑞国的祖母常对他说:“我们祖家在对岸的金浦,那里有很多荔枝树,有妈祖庙,靠近海边。今后有机会你一定要回故乡看看。”于是,台湾一开放探亲,林瑞国就迫不及待来到大陆,一边考察投资市场,一边寻找着故乡。他走遍闽南大部分县市,才弄明白,原来金浦就是漳浦,他的根就在乌石。回乡认祖后,林瑶棋、林瑞国先生发动台胞,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修建了乌石天后宫,盖起牌楼,铺设了宽阔的水泥路。
2002年9月8日,由乌石天后宫董事会副秘书长唐忠义和林瑞国先生策划,迎请这尊“黑面妈”金身赴台、澎、金、马巡游。此次巡游前后共四个多月,一直到2003年1月,“黑面妈”才回到漳浦乌石。回乡之前,在海拔3275米的南投合欢山顶举行天祭仪式,由台湾各地的妈祖庙会共同鉴坛,共有十万人参加,盛况空前。
“参与公益、积德聚福、功德于身、后代得福”——这是乌石天后宫所倡导的慈善精神。多年来,天后宫多次组织两岸各界人士捐款,用于组织各种扶贫、助学、敬老活动。自2004年开始,在乌石,每年都颁发奖学奖教金,鼓励与支持当地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受奖助人数近千人,发放资金三十几万。从2007年开始,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乌石天后宫都会组织台商、台胞筹集资金购买生活物资,资助漳浦县境内的敬老院,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来自海峡对岸乡亲的关爱。正可谓:千年“黑面妈”,浦台结善缘,血脉不曾断,善缘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