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巡礼 | 生命科学院:溯源生命本真,追求卓越创新

文摘   2024-11-20 11:54   辽宁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坚持“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去(走进社会)、走上去(走上前沿)”理念,探索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地方一流人才自主培养创新模式。

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锚定拔尖创新目标,培养一流人才,努力构建育人育才新格局,学校开设“本科教学巡礼”专栏,全面总结全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成效。

溯源生命本真,追求卓越创新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院党委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成立“教师党员辅导团”,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各阶段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创新“多场景切换式”思政育人模式,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由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牵头组建的辽宁大学“宣讲+”学习实践团,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追寻红色足迹 助力圣地发展”专项活动。作品《踏寻巍峨宝塔山,追逐革命者之光》《我从梁家河出发》,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征集展示活动中,分别获评“实践风采类优秀作品(全国300件)”“理论宣讲类优秀作品(全国100件)”;团队获评2023年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名辅导员获评“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建设“一站一地两团队”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载体,依托辽宁大学“聚力乡村振兴·振兴小站”项目,在大连、盘锦、铁岭等城市建立生命科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两大品牌社会实践团队“行则将至”科技兴农师生实践团、“青春耕泽”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田间地头,将带有雨后露珠、泥土芳香、青草芬芳的“真实问题”带回学校,并围绕这些“真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提升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夯实本科专业建设,打造学院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落实“四个回归”,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学院倾全力做好生物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学院针对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辽宁省一流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提高课程设置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创新,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门课程获批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17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通识课都融入思政元素,生物技术专业获首批校级思政课示范专业。对标课程思政目标,系统性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针对人才培育目标和大学生思想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贯穿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授课计划、培养方案、教案设计等各个环节,以课程规划制定促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学院在授的包括21门通识课和33门理论课在内的全部本科课程中,已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与思政因素有机结合。系统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设计和教学模式等环节。深入挖掘本校思政资源,讲好辽大故事。充分挖掘学院、教研室与实验室发展历史中的优秀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深化学生历史与文化认同感。丰富课程思政呈现形式,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学院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优化,采取多样化授课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运用在线课程、多媒体技术、现场阅读与问答等方法在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与服务、开展科学研究等形式开展课外思政,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14门课程获批辽宁大学校级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建设5门院级思政示范课。

“十四五”期间,学院教师在国家级或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智能生物制药”微专业获批建设。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4项、辽宁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省级教改立项6项、校级教改立项18项,学院教师出版2本主编教材、3本参编教材。


强化学科人才优势,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培养学科领军人才。以高端人才(杰青、优青等)引进为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引进为抓手、优秀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为基础,整体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持续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对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培育力度,在实验室条件及研究生数量等方面给予倾斜,提升科研成果产出速度,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目前学院师生比达到1:10,省级人才称号教师9个。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65%,较“十三五”期间增长9%。教师博士学位比例97.5%,较“十三五”期间增长0.5%。正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5%,学缘结构中本校毕业比例7.5%,外校毕业比例92.5%,其中国外院校毕业比例10.8%。成功引进了7名优秀青年教师,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包括美国留学博士1人、香港大学博士后1人。

以科研平台和高水平学术成果为引领,建立了“学科带头人-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四位一体的学科团队发展模式,已建成3个省级科研平台。引进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获省市级项目37项,师生共发表SCI、EI、CSCD收录论文105篇,在高水平论文数量上远远超过“十三五”期间校定A+、A类期刊论文数量,增长47%。公开出版专著数7部,校企联合攻克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项目2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完成成果转化8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聚焦真实问题,探索生物学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学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为教师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学院鼓励教师将自身的项目、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辽宁地方发展实际科研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辽宁地方发展真实问题的能力。近两年,学院教师解决辽宁地方发展真实问题数量累计近20,其中包括创新创业竞赛11项、横向课题5项、专利4项。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针对制约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问题,学院教师通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资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盘锦市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近年来,一种名为“牛奶病”的河蟹致死性传染病在盘锦地区流行,该病造成河蟹大规模死亡减产,每年给河蟹养殖业造成数十亿损失,严重影响河蟹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学院教师研发建立了以外用杀菌剂和内服抗病饲料为核心的整体防治体系,应用该防治体系,在实验室动物水平可将“牛奶病”死亡率从65%降低至5.9%。学院教师主动对接辽宁省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和行业发展。与抚顺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助力推进抚顺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建设。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平台,通过辽宁省科技特派员项目,鼓励中青年教师加入科技特派团。获批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柞蚕产业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获批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农业特派团团长项目,获批建设沈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功能活性肽产业研究院”,获批营口市科学技术局农业特派团专项。

学院鼓励教师基于真实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采用真实案例教学、真实项目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学院开设的课程中,真实问题融入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比可达到20%;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也是紧密围绕教师的专业实践、科研课题展开,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社会场景“真实问题”力争在本科毕业论文100%全覆盖的做法,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论文的学术价值,也极大地提高了论文的完成质量。同时,学院大力支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各类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生命科学大赛等国家、省级、校级高水平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45项。推进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新增辽宁大学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个,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助力辽宁全面振兴,紧扣“辽宁所需、辽大所能”,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对接省内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项目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发展,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在辽宁全面振兴、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做好科技支撑。深入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发展为牵引,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溯源生命本真,追求卓越创新,建设特色一流学院,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简介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是辽宁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现有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生物技术“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2中外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招生专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食品科学、生物卫生统计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卫生统计学和环境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本科教学实验室14个,科研实验室21个,自然博物馆1个。自然博物馆为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馆藏标本2万余号。拥有3个省级科研平台:“辽宁省动物资源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大分子计算模拟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药物分子模拟与设计工程实验室”,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本科教学实验平台3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

来源:生命科学院


编辑:姚佳琪

校审:马雨萌 张凡 张洋


辽宁大学
为把辽大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双一流”大学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