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群发飙”的背后:谁来守护老师的心理健康?

教育   2024-10-17 10:30   四川  

10月14日,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班主任徐某某在家长群中情绪失控,怒骂“都给老子滚”的聊天截图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一部分网友将矛头对准了这位班主任,认为其言行失控、枉为人师;也有很多网友为老师喊冤,直指是因为家长冲到学校殴打老师,学校不让报警引发的。

目前官方尚未通报事情的真相,相关情况尚待进一步核实。不论事实真相如何,这起事件中暴露出老师们面临的群体性问题:

在日常的高压工作中,谁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情绪崩溃到底从何而来?

01.
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多大?


教学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只是站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事实远比想象复杂。教师们不仅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处理行政事务和上级的考核指标。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许多教师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完成备课、批改作业和学校安排的各种事务。

图据网络

更为现实的是,教师还要应对家长的各种期望与质疑。有家长可能会对老师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一旦老师的教学方式或管理手段与家长期望不符,他们很容易成为批评的靶子。

社会的舆论监督也让教师们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舆论风暴。这种巨大的压力在现实中普遍存在,日积月累,成为许多教师情绪失控的导火索。


02.
情绪失控背后的“隐形重担”


班主任在家长群发飙的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教师情绪崩溃的瞬间,但类似事件并不鲜见。

2023年6月,山西晋城一位幼儿园老师在排练节目时因情绪失控,将几名孩子推倒;2023年10月,辽宁铁岭一位女教师掌掴、脚踹学生。这样的失控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些教师本身恶意对待学生,更多的是他们的情绪在长期高压下终于不堪重负,进而失控

有时,教师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外部环境,还有自我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一位曾经的优秀教师坦言:

“我总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孩子们学得更好,但有时候无论我多么努力,压力和焦虑感还是挥之不去。”

她的情绪在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各种要求时,渐渐变得无法控制,最终选择了辞职。


03.
如何有效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要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教师群体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呢?

1学校支持机制需完善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工作环境,应该在日常管理中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学校可以引入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机制,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课程。

例如,国外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推行教师心理支持项目,让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定期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与难题。

2调整工作量和考核机制

教师的压力源之一是工作负担过重以及不合理的考核机制。教学任务不断增加,而时间却有限。减少不必要的行政事务,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专注教学,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此外,考核标准的多样化和合理化也很关键,不应以单一的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师表现的标准,而应全面考虑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因素。

3家庭与社会加强沟通理解

家长与教师的良性沟通是教育成功的重要环节。部分家长对教师抱有过高甚至苛刻的期待,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家校之间应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关系,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业问题时,不应把所有责任推给老师,而是应该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能够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和信心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4社会舆论需理性与客观

近年来,教师的公众形象经常因为个别事件受到影响,媒体和舆论的过度解读与批评会进一步压垮教师的心理防线。

社会应该对教师这一职业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能仅凭一两件失误事件否定整个群体的努力与贡献。

只有当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时,他们才能在压力之下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师不是“完美的圣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现实背景,促使我们去重新审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每个人,作为家长、社会公众或是学校管理者,都有责任去关注、理解并改善教师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希望全社会能给与老师们更多的关怀与支持,让他们在育人的路上走得更平稳、从容。

—END—


NTCE指南
教师资格证(National Teacher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Certificate)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订阅号,提供教师资格证(NTCE)报名条件、教资(NTCE)成绩查询、及备考资料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