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汛期,山东黄河干流发生3次、大汶河流域发生7次洪水过程,共有23处工程39道坝出险51次。山东黄河河务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水利部、黄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标对表上级安排部署,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有力确保黄河、东平湖、北金堤防洪安全。
一是坚持同向发力,防汛责任落实再上新台阶。提请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4次专门召开黄河防汛调度会、并多场亲临现场协调解决黄河防汛存在问题,各级政府建立黄河防汛照明电费及运维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各级行政首长开展防汛检查245次、培训36次。落实工程、滩区等观测防守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并按比例进行抽查;建成集防汛力量、料物、设备等全要素电子布防体系,构建了全面覆盖的责任落实机制。
二是坚持实训实战,防汛队伍提能实现新突破。组织开展山东黄河防洪调度演练、抢险实战演练,线上观摩人数近万人,组织各级累计开展演练70余次。派出授课专家140余人次。组织开展防汛知识与技能竞赛、专家授课比赛、“半月谈”防灾减灾知识课堂(10期)、防汛业务我来讲(4期),为防汛决策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坚持防患未然,防御措施建设实现新提升。修订印发《山东省黄河防洪预案编制大纲》,全面推广县级预案编制试点经验,有效解决“上下一般粗”的问题。按照“一点一策”,编制度汛方案近400件。组织开展3轮次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动态消号。深入落实大型抢险机械设备社会资源,摸排统计900余台套可调用设备。促请省应急厅研究制定《山东黄河防汛救援力量及应急物资部署方案》,针对防守重点落实应急队伍、布防抢险机械。防汛关键期,专业机动抢险队实行三级待命。通过人工与无人机、视频监控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天、地、人”立体日常巡查,累计投入巡堤查险2.6万人天次,抢险技术支撑1.6万人天次,预置机械设备5000余台班。
四是坚持关口前移,联动会商与滚动预报体现新突破。4月份起,我局坚持防汛抗旱周例会制度,对各市局实行“半月促”机制。在防汛关键期,坚持日会商及暴雨、场次洪水会商。4次组织召开跨部门水工程调度会。发挥黄河山东段气象服务保障平台效能,每日超前滚动预测大汶河、东平湖洪水,实现从“落地雨”向“云中雨”的转变,精准预报东平湖最高水位,戴村坝7场洪水最大流量误差均小于10%,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
五是坚持科学调度,东平湖水工程调度探索新经验。汛前,组织召开东平湖退水会商会,将东平湖水位在6月1日前降至汛限以下,腾出库容1.47亿立方米。为争取防汛主动,提早开启出湖闸腾库迎洪。应对台风“格美”和强降雨期间,协同省水利厅谋划多渠道分泄洪措施,在全力北排的基础上,利用大汶河上游闸坝、水库拦蓄分水,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八里湾泄洪闸等多渠道排泄东平湖水量约12亿立方米,期间下达调度指令30余次,调整闸门405孔次。
六是坚持科技赋能,科学有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再结新硕果。持续完善原有数学模型,开发黄、汶、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初步实现全河段及东平湖洪水演进的预演。构建数字孪生山东黄河防汛系统,完善防汛“一张图”、险情管理、基础数据库等模块和主溜线自动识别等智能算法。打造黄河智慧水情测报系统,实现数据“精测快报”。
七是坚持协同治理,滩区、蓄滞洪区管理展现新局面。与河南黄河河务局联合建立金堤河雨水情跨省共享机制。持续完善大汶河雨水情共享与会商机制,延伸建立济南段大中型水库及拦河闸坝调度信息共享。以山东省防指及山东省黄河防办名义多次下发通知部署、指导地方做好运用预案修编、群众转移避险应急演练等工作。强化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与洪水影响评价管理。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问题整改。组织开展东平湖分洪点爆破调研,并邀请长科院爆破所专家现场指导。开展蓄滞洪区非防洪建设项目及常态化遥感监管工作,对11处滩区及东平湖开展数字高程模型建设、正射影像采集,建设数字蓄滞洪区管理模块,推动滩区、蓄滞洪区管理再上新台阶。
八是坚持靶向夯基,防御基础筑牢再现新思路。构建“N个1”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工作体系,流程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开展黄河水情技术等调研和应急项目交互审查验收、防汛先进典型创建及十佳案例评选等活动。开展3D打印四角锥体试点,研制涤纶网兜、多功能装袋车等。针对视频监控、无人机建设全覆盖情况,创新开展坝坡坝号标注工作,方便工程巡查。分别组织召开关键期、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复盘会,交流经验、查摆问题、强化整改。累计接受各级各类媒体20余次的书面及现场采访。完成防汛指南、防洪基本资料等基础材料修订。完善防汛各类信息报送机制。
下一步,山东黄河河务局将持续聚焦“洪水风险”这个最大威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加快健全山东黄河水旱防御工作体系,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
作者:程宇阳
编辑:孙文佳
审核:张 睿
↓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云上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