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这个方子,可谓是“群方之首”。 张仲景几乎耗尽毕生心血,把这个方子打造成群方之首。治疗感冒第一方,国人受益两千年。 这个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桂枝汤”。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万方之祖,群方之冠”的美称。 对于预防感冒,最好的方子莫过于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生姜3-5片。 此方主要是让阴阳发收及加强肠胃功能,让人的阴阳循环起来,血气旺起来,则邪不内干。 大火三碗煮成一碗,大人吃一碗,小孩每次吃半碗,婴儿,每次吃两汤匙即可。 现在用这个量就行了: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2克,大红枣3枚(掰开),生姜4片。 开水泡服即可,上下午各服一两次,同时喝热粥,助身体微微出汗,邪气就散出去了。 首先说桂枝的功能。 自古总结,桂枝主要有六大功能——发表,解肌,平冲,温阳,通脉,利水。外感初期,体液会充斥到体表。 为什么体液会到体表呢?这时候的体液主要是运输媒介,会把免疫细胞和相关营养输送到体表。 作为运输媒介,体液输送这些东西之后就失去意义了。但是因为身体的不正常,体液无法正常循环,就积存在体表形成阻滞。 打个比方,我们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飞机,助推器在耗尽燃料之后就会被丢弃。如果还让航天器继续背负着助推器的话,这个助推器的空壳子就是飞行的阻滞。 所以,在太阳证感冒时,要用药物把体表的水液代谢出去,这时候选择的药物主要是桂枝。 桂枝在这里既是发表药,也是解肌药,更是利水药,还是温阳药,同时也有通脉的作用。 怎么理解呢?因为桂枝是桂树的树梢,是最上头的部分,且气味清透,所以走表发散。 同时,因为水液积存在肌肉层面,造成肌肉僵硬酸痛,用了桂枝可以放松肌肉。 利水是显然的了,没有利水的话,体表的体液不能正常代谢,阻滞就不会消除。 为什么会用到桂枝温阳这一点呢?因为感冒的时候,身体的免疫能力需要阳气的鼓动来支持。 尤其是身体上半部,是心阳所主。感冒其实主要的症状都是集中在身体上半部的。 所以,用桂枝助心阳是强化身体免疫功能的关键。如果仅有姜枣的话,虽然可以驱寒,但是不能助心阳。桂枝加炙甘草,就是助心阳的一个重要方根。 通脉一条,主要也是帮助上半身体表经脉通畅,以便更好发表驱寒。所以,这样一个简单的梳理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出,桂枝汤这个方剂之所以以“桂枝”来命名,是很严谨的。 桂枝这个药物在这里不是别的药物可以替代的。还有什么药物可以同时具有六大功能呢? 另外,炙甘草在桂枝汤里还有缓和药性的作用。这也是炙甘草这个药物特别重要的地方。很多时候,吃药是为了治病,但是药物对于身体确有一些扰动。 怎么办呢?就加炙甘草,让药性缓和一些,对身体的扰动小一些,这样身体就可以接受了。 在桂枝汤里,炙甘草主要是为了缓和发表的力量。不是不让药物发表,而是把可能峻烈的短效的发表,因为加入了炙甘草,变成了缓和的长效的治疗。 所以别小看这里面的炙甘草的作用。比如我们浇地,如果是缓缓给土地注入水,就可以浇灌庄稼。 但是为什么洪水一来庄稼就绝收了呢?不都是浇水吗?水确实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速度。 下面说白芍。前面说过了,桂枝汤是发表的,要把体表多余的水液代谢出去。但是为什么又要加白芍呢?须知,白芍是补充身体津液的。这是不是相反了呢? 其实,这正是中医可贵之处。中医的中就是中和,就是不过度。所以,我们在经典方剂中常常可以见到君臣佐使的药物相互制衡。如果没有制衡的话,一时效力似乎很大,但是极容易走偏。 所以药物相互制衡,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矫枉过正的问题。学中医之后,尤其是能把中医的观念和思维方法贯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在看待社会很多问题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走极端什么是理性了。 体液是需要代谢的。但是排出的体液里面也是有一定营养物质的。身体本来是虚证,又丧失了营养,如何继续对抗疾病呢? 所以就需要人为地补充营养物质。这里面就选择了白芍。白芍和赤芍,都是主要走体表的。 白芍主要补充体表津液,赤芍主要在体表活血化瘀。中医的经典方剂芍药甘草汤就是补充身体津液的。 在桂枝汤里,我们前面看到了桂枝甘草汤,这里又看到了专门补充津液的芍药甘草汤。 所以,别看一个桂枝汤才5味药,其实里面已经出现了3个方根了——姜枣,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其实还有呢,桂枝和白芍也是一个方根。这两个药物一开一合一攻一补,相得益彰。 桂枝发表解肌,白芍养血敛营。用白芍防止桂枝辛燥过散。用桂枝制衡白芍的过度收敛。 如果你认为桂枝汤仅仅是治疗感冒的话那就太小看它了,往小了说,只要你有感冒的症状,哪怕不是感冒引发的都可以治疗,只要是表症都可以用。 往大了说,这世上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桂枝汤加减来治疗,说它是万病方也不为过。 我当初学中医,老师在讲《伤寒论》的时候,经常拿着一个个方剂跟我们说,这就是圣人的慈悲心。 因为张仲景是医圣。为什么是圣人的慈悲心呢?就是在一个方剂里,要前后左右里里外外地考虑周全。 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平衡的效果。绝对不会为了一个方向的考虑就忽略另一方向,生怕药物的性质走偏,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中医的整体观,不但是辨证时要考虑身体这个空间上的整体存在,同时还要尽量考虑到治疗之后人体健康这个时间上的整体存在。 不能为了治疗眼前的局部问题,造成长远的整体问题。这就是圣人的慈悲心。